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让技术跟着患者跑!宝山这家医院加速推进医联体建设

2023年09月27日16:50 |
小字号

医联体建设是我国“新医改”的核心目标之一,是“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抓手,是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区域内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开展医联体建设,有利于医疗资源上下贯通,提升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能。

“一床难求”困境,医联体通道提供“最优解”

“我真的要谢谢仁济医院和仁济医院宝山分院。”近日,家住安徽的 61岁关老伯突然出现不明原因腹痛,在当地医院诊治无果后,呼叫救护车连夜送至仁济医院,想来“大医院”寻求一些帮助。

来之前,关阿伯的家人听说肾脏内科袁江姿主任是这方面的一把好手,因此提前在公众号上预约了专家门诊。就诊过程中,袁主任发现患者有大量蛋白尿合并腹腔积液,随即建议他立即住院。“你们现在有床位吗?我可以今天就住进去吗?”关老伯急切地问。“这里暂时没床位,但你可以去我们宝山分院住,也是我负责你。”原来,袁主任不仅在仁济总院有专家门诊,同时也是医联体单位仁济宝山分院肾脏内科的执行主任。

知名三甲医院常常面临“一床难求”困境,“医联体”模式下的绿色转诊通道,是破除这一难题的“最优解”之一。

实现“1+1>2”大目标,让医联体真正“跑起来”

今年来,在仁济医院牵头下,仁济医院宝山分院逐步建立起一套“上传下转”的医联体双向转诊制度。关老伯入住仁济医院宝山分院后,检查结果显示他不仅有大量蛋白尿,同时合并有肾功能不全伴血免疫球蛋白异常增高,为了查明患者血液系统和肾脏疾病当前进展,明确后续治疗方案,袁主任立即为患者进行骨髓穿刺活检术和肾脏穿刺术。

“让技术跑,而不是病人跑。”这是医联体建设的另一个重要目标,通过把基层医院和三甲医院串联起来,将后者的医疗技术辐射到基层医疗机构,让优质资源下沉。关老伯的活检、穿刺病理被直接送到仁济医院,并且仁济医院宝山分院直接为其提供了绿色通道,让他免去预约和来回奔波的烦恼,能够直接前往仁济医院进行PET-CT检查。

检查后,联系仁济总院著名血液科专家侯健主任会诊,协同定制个性化强、专业度高的诊疗方案,让患者回当地后能够拿着上海的“医疗处方”进行后续治疗。种种动作,显现了1+1>2的仁济—大场医联体聚合效应,也进一步推动了“能够惠及更多百姓”的战略初衷。

仁济医院宝山分院成为仁济医院医联体成员单位后,为来自各地的血透、手术、随访患者提供了统一同质化的医疗服务。诚然,成功的模式只是“面”,一路走来的历程才是“里”,如何融汇医疗资源,贯通医疗始终,将大场乃至宝山地区的居民就医需求盘活理顺,最大限度提高医疗服务可及性,是一道“开放式”的命题。医联体建设的成效,正在仁济医院宝山分院各个角落落地开“花”。

(来源:上海宝山 )

(责编:葛俊俊、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