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中小企业跨越“死亡之谷”!环上大科技园核心基地落地企业注册资本超20亿
2020年11月,宝山区与上海大学深度合作,携手共建环上大科技园,以科技成果为基石,以产业发展为灵魂,围绕“上海科创中心主阵地”目标,建设一核一带大学科技园集群,打造科技创新的聚能环、未来产业的策源地、政策创新的试验田、创新人才的宜居港。
两年来,环上大科技园和上海大学双方紧紧围绕战略规划,加强顶层设计,创新体制机制,集聚各方资源,聚焦重点工作,建立以领导小组抓战略、办公室抓落实的高效协同工作机制,科创品牌日益显现。目前已建成9大核心基地,引进培育科技型企业334家,转化科技成果76家,落地企业注册资本超20亿元,核心基地实现营收近5亿元,税收达1500余万元。
特别是2022年,园区新增5-8号4大核心基地,成果转化、创新孵化等核心功能进一步增强。载体功能日趋完善、科创要素高效整合、科创企业加速集聚、品牌形象逐步显现,项目产业化进程加快,初步凸显了“集聚、赋能、提效、辐射”四位一体的“磁场”效应,成功培育、孵化了一批优秀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2022年园区落地企业202家,转化科技成果25项;累计培育企业325家、转化科技成果58项,开园以来实现数量翻番,落地企业增幅达164%;成果转化项目增幅达76%。目前,环上大科技园核心基地落地企业注册资本超20亿元,实现营收近5亿元。
明奇科技、昊启信息等一批企业落地首年产值超5000万元,精海智能、天域光联、依赛洛森、微太宝驰等一批企业落地首年实现1000万产值,清耳话声、素水科技、摇橹医疗等9家企业获得社会投资共计3亿元。
环上大科技园自开园以来,共计扶持项目72项,拨付各类资金约1.5亿元,“黄金十条”专项政策立项金额近1亿元。
上海昊启科技总经理助理告诉记者,在环上大科技园,公司享受了一系列专项政策扶持,涉及房租、人才公寓等方面,“我们与上海大学深入合作,建立了机器人实验室,还有人工智能合作实验室。在产品研发、人才培养,还有技术探索方面,都有更深入的合作交流。”她说。
特别是园区成功接网国家成果转化“先投后股”创新改革试点,全市首创国创中心“拨投结合”与“先投后投”联合支持成果转化新模式,吸引未来科技前沿、国家科技战略支撑、海外高峰人才项目48个,首批5950万资金助力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等高科技成果熟化及产业化。
“科技成果转化往往很难跨越小试、中试的‘死亡之谷’,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资金。”环上大科技园副总经理告诉记者,先投后股就是先期以科技项目立项方式投入目标企业一定财政扶持资金。在目标企业进行市场化融资时,所投入的财政扶持资金转化为相应的股权,由区属国资公司持有,伴随目标企业成长一段时间,再执行股权退出的支持模式。从而帮企业跨越死亡之谷,探索形成一种可持续的政府引导+市场接力+资金支持方式,是全流程创新中风险共担模式的积极探索。
上海天域光联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拥有卫星激光通信领域全自主研发关键光电器件,高性能低功耗算法以及高速通信板卡等核心技术。相关产品和技术已经服务于中国空间站、星网等国家重大任务。“公司的原型产品到市场化推广阶段是最难的,先投后股的资金和其他的一些支持帮助我们度过了难关。”天域光联总经理表示。
面对未来产业新赛道,宝山正积极布局未来产业科技园,创新“高校、地方、大企业”合作模式,发挥上海大学“双一流”学科优势,融合宝武集团全球未来产业资源,打造未来产业创新和孵化高地。
(来源:上海宝山)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