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家于阳:生逢其时,当不负伟大时代
“鲜花在这里倾吐芬芳,那是永不凋谢的先烈英魂,鲜花在这里深情歌唱,那是永不暗哑的赤子心声……”伴着悠扬的口琴声,在孩子们的吟唱中,于阳的眼泪一下子就涌出来了。“太感人了,真的是天籁之音!”
《龙华魂》在小朋友的歌声中开场。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龙华千古仰高风,壮士身亡志未穷。墙外桃花墙里血,一般鲜艳一般红。”近日,大型合唱交响组曲《龙华魂》在上海交响音乐厅甫一亮相,便惊艳四座。
一波三折,《龙华魂》终于登台亮相
交响合唱组曲《龙华魂》是上海音乐学院重大创作项目,由廖昌永院长任总策划、艺术总监,著名作曲家、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音乐工程系主任于阳担纲作曲,著名作家、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赵丽宏执笔作词。
《龙华魂》以龙华烈士陵园为灵感来源,歌颂一群具有崇高品质,为理想献身,用生命换取自由,向往希望光明的龙华英魂。这部串联了过去、现在与未来的作品,通过音乐语言再现革命历史,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首演非常非常不容易,因为疫情等种种原因,先后推迟了三次,这次终于在9月中旬与大家见面。”在上海音乐学院旁边的咖啡馆里,于阳与记者细细道来这场演出背后的苦涩酸甜。
《龙华魂》首演现场
《龙华魂》共有8个乐章,开篇第一首《鲜花在歌唱》便是小朋友的合唱。于阳坦言,加入童声是一种全新的体验,用口琴来展现更是独树一帜。“这样的历史背景,这样的红色题材,运用童声,非常有感染力,而口琴一吹,回味无穷。试想,硝烟弥漫的战场,战斗间隙,战士们在战壕里吹起口琴,思念家乡……口琴声响起,会一下子把大家带回到那个久远的年代。”
第一首《鲜花在歌唱》用口琴来展现
第二首《英雄的雕像》,直入主题,用男高音独唱来展现;第三首《你们的名字》,用的是女高音独唱;第四首《自由的灵魂》,男生合唱;第五首《诀别》,男中音独唱;第六首《龙华,梦魂牵绕的中华》,合唱;第七首《你在哪里》,男女二重唱;最后一首《永不遗忘》,大合唱。整场演出45分钟,歌声落下,掌声响起。对于阳来说,心情久久难以平静。
离正式演出只剩一个星期时,担纲第一首合唱的小伙伴艺术团合唱团成员中突然有学生因为疫情被隔离。但是于阳坚持演出不能取消,那就必须做好两手准备、两个方案。
于阳打算提前录制好演出画面,万一小朋友到时无法到场参加,那么就用交响乐团配合预先录制好的画面。“万幸的是,演出当天,小朋友们全部解除了隔离,来到了现场,尽管没有来得及参加前一天的彩排,但是小朋友的演出依然非常精彩,很令人感动,我看到现场很多人都落泪了。”
音乐作品,最重要的是真情实感打动人
“音乐作品,最重要的是能打动人,真情实感的表露是最好的。《龙华魂》的创作过程中,我时常会被触及灵魂深处。你想,如果连自己都打动不了,又如何能去打动别人?”
上海音乐学院教授、音乐工程系主任于阳
对于音乐创作,于阳更是须臾不敢放松。于阳白天有大量的教学、科研工作,以及行政管理工作,大量作品的写作,长期以来都是利用晚上的业余时间。45分钟的《龙华魂》,创作了半年之久。“不夸张地讲,一分钟恐怕要花数十小时来写,每一个乐章,十易其稿都不止……”
“音乐创作,付出与收获不一定是成正比的,作曲家有时候花了很多时间,却不一定得到满意的成果,这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于阳坦承,偶尔也是会焦虑的,总有一种要“回去写东西”的紧迫感。
身为上海音乐学院教授、音乐工程系主任,近些年,于阳每年都会接到大型命题创作任务。去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于阳就分别受上海交响乐团、浙江交响乐团委约,创作了交响乐作品《中国颂》和《大潮之上》第二、三乐章,并在北京国家大剧院和全国各地巡演。
在于阳看来,大型命题创作,是一个艰巨的挑战,需要兼具历史深度、人文维度和艺术高度,还要做到通俗易懂、雅俗共赏,充分展示作曲家深沉的家国情怀和音乐思考。
但作为一名60后作曲家,在创作的成熟阶段遇上这样的历史时刻,于阳感觉“生逢其时,当不负伟大时代”。早年,于阳从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毕业后留校任教,后于1996年出国深造和工作,2016年全职回到母校任职。“曾经离开过,那种家国情怀反而更加浓烈,没有这样的感情,也就写不出这样的音乐。而且此时,人生的积淀也恰到好处,正是大型创作的黄金阶段。”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