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经济中心

疫情带来变化 上海企业模式之变:敏捷与韧性

2022年06月06日15:15 | 来源:上观新闻
小字号

2020年疫情发生以来,全球加速进入“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模糊性”

上海企业模式之变:敏捷与韧性

■本报记者 李晔

上海机器人企业中科新松,曾在2020年疫情突袭时火速设计研发口罩机,最终向全国输出70余台口罩机产线,助力全国抗疫。令公司总裁杨跞尤其感触的是,疫情无情,却极大激发了员工的斗志与企业的韧性。“自那年起,团队的危机和应变意识便融入血液,工程师、业务员们随身都准备了盥洗包和替换衣服,随时可以出发,也随时都能在业务现场原地留下。”

这是很多企业因“疫”收获的财富。2020年疫情发生以来,全球加速进入VUCA时代,即“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模糊性”所构成的变幻莫测的时代。大量具有顽强生命力的企业,开始积极反思及预判,着手构建应对VU-CA时代的敏捷、韧性供应链或服务体系。

以柔性来抵御千变万化

中电金信是上海一家金融科技企业。3月中,公司正在为某国有银行进行数据中台整体迁移,涉及数据多达上百TB(太字节)级,且此前项目实施都在客户的网络环境下进行。然而,上海随即而来的大面积封控打乱了原计划,从外地来沪支持的大数据专家被封控在小区,项目组其他成员同样也无法进入客户现场。

此时,企业平时练就的内功,成为“不确定性”中的“确定性”,一系列有条不紊的应变步骤,将棘手问题一一化解——有人负责将电脑送至大数据专家所在小区,银行方面同步特批权限,开通VPN(虚拟专用网络)专线。正式封控前,项目组成员紧急将所有工作使用文档上传至服务器,成员电脑配置为远程VPN连接,确保远程办公。项目团队还立即开发编写自动化工具,数据实现自动核对,使数据导出效率提高3倍。与此同时,公司动态排摸适配人才,以“补位制”应对特殊情况,而项目组一成员进入方舱时坚持带上电脑,继续作战……

中电金信某项目组负责人透露,此轮疫情中,对于一些无法远程进行的项目,团队还及时调整工作重点,转战研发战线,“这就像工业领域的柔性生产线,可实现生产力的迅速转换。以柔性来抵御千变万化,这是企业需要持续修炼的武功。”

企业运作模式发生改变

灵活应变的远不止中电金信。本土化妆品品牌林清轩,其经营理念与运作模式也已发生巨变。2020年初疫情发生时,已在北上广等百余城市开设337家直营店的林清轩,品牌总体业绩下滑90%。为了“活下去”,品牌创始人孙来春鼓励线下门店导购员上淘宝做直播。当年2月14日,自称“50岁老男人”的他自己也“豁了出去”,开启了人生首场直播,中年大叔的沧桑与诚意,收获大量迷妹点赞,实现6万人观看、40万元销售额。此后,林清轩直播团队渐入佳境,带动业务全面反弹,部分门店甚至业绩翻番,其中疫情最严重的武汉门店,其直播业绩排名在林清轩全国门店中位列第二。

经此逆袭,孙来春开始高度重视线上销售,持续巩固天猫、京东等传统电商销售阵地,积极发力抖音等直播电商,同时深耕私域社群营销,形成线上线下完整的销售闭环。两年多来,林清轩已从几乎纯线下销售,蜕变为线上销售占比达30%以上。

而此轮上海疫情来袭时,林清轩不再慌乱。孙来春告诉记者,整个封控期间,林清轩电商渠道直播业务节奏不乱,抖音19人团队配备了全套直播设备,直播一天未停;位于松江新桥镇的林清轩工厂内,20名工人封闭生产,维持着20%的产能;上海24家线下门店则停业不歇业,门店导购早已训练有素,通过微信小程序直播来精准触达消费者;物流方面,由于林清轩已提前完成了武汉、无锡、义乌等分仓布局,上海以外的城市发货不受影响。

特别让孙来春感动的是,封控期间,上海快递近两个月停摆,但林清轩仍不断收获上海地区订单。出于回报,在“520”前,对于其中1470笔订单,孙来春附上了手写感谢信和赠送的护手霜。这些订单以不计成本的闪送方式,送达浦东、浦西大部分消费者手中。“那些在你几乎‘动弹不得’时都没有抛弃你的用户,是企业最值得珍惜的财富。留得用户在,企业就有希望。”

灵活与韧性加持之下,整个4月,林清轩全渠道业绩同比上涨12%;5月成绩更好,上涨15.9%。

再度实现逆势翻红,孙来春无比感触。他说,2020年疫情持续至今,已是第三个年头,长期主义的危机意识已深深植入企业血脉。“疫情带给我们的最大改变,就是教会我们以无理由的乐观拼力工作,以最悲观的业绩预测去调动全体员工竭力自救。停止抱怨,找方法、强执行,可能是企业走出至暗时刻的唯一方法。”

供应链锤炼中成就韧性

事实证明,企业的韧性与灵敏度,必须在磨难中练就,在不断复盘与反思中,企业才会变得更具竞争力。比如,为集成电路等上海先导产业保驾的泓明供应链,经近20年建设,已在全国设置了21个集成电路备件仓库,主要为当地12寸晶圆半导体工厂做配套。但经此一“疫”,这些备件仓近期又在谋划自我迭代。

据了解,这些备件仓均处于保税状态,且都以数字化为底座,引入海关、市场监管、国税、外汇管理等跨境供应链支持部门,打造起旨在使供应链高效运作的“数字信息高速公路”。但泓明董事总经理沈翊透露,上海封控解除后,公司已筹划在绍兴、广州等地继续设立备件仓。此前,无锡、南京、合肥、武汉、厦门等备件仓已具备转运中心的功能,之后会有更多的地方仓互相成为各地的预备方案,互为支撑。

“我们之所以这样做,是为应对意外。万一哪个仓由于疫情等不可测、不可抗因素而‘宕机’,那么最近的转运仓便可第一时间支援,从而最大限度确保集成电路企业产线24小时不断线。”

事实上,这种网络布局的更深层意义,最终在于“21仓如一仓”。对于泓明供应链所服务的中外客户而言,泓明“中国仓”并非指具体一仓,而是21仓通盘统筹,随时调取,实现“东方不亮西方亮,总有一款适合你”。这样的分拨优势,或许是上海与新加坡等地争夺亚太分拨中心的一个极大亮点。

但这也意味着全新的考验。集成电路产业的备件、零部件系全球集中采购,且是典型的多品种、少批次。尤其在中转仓,对于货物的管理要求更高,每件货物必须绑定库位且拥有唯一的“身份证”,以确保分拨中转不出差错。业内,管这叫做“纳米级细颗粒监管”。另外,21仓必须打破原本各有服务对象、各有利益、各自为政的格局,完全统一到同一系统架构下。同时,各仓员工均须具备迅速切换操作能力。比如,若上海仓停摆,那么无锡仓的员工就可能要接手上海仓的巨量业务,但留给他们的转换时间或许不足2小时,这就对系统标准提出了极高要求。

在沈翊看来,泓明“中国仓”的系统与标准化建设绝非易事,但这恰恰构成了企业的核心秘笈,筑高了企业在业内的护城河。

“经历疫情这三年,我们的供应链相继在武汉、西安、深圳、上海疫情中经历锤炼。我们真切感受到,不虐不成才。供应链越是捶打,就越有韧性;越是不动不折腾,就越脆弱。残酷疫情中所迸发的创新与智慧,让疫后重生的企业,可以走得更远。”沈翊说。(来源:解放日报)

(责编:严远、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