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紧邻“风暴眼”,北蔡这位村支书扛住极限压力

【“特殊精神 特殊担当”——上海抗疫系列故事之七十八】
收起木板床,叠好被子,打包行李……6月1日一早,上海浦东新区北蔡镇御桥村党总支书记王慧情与同事们忙活了一个早上,终于将村委办公室恢复如常。上午10点,陆续有村民前来询问“家门口”帮办事务,御桥村和这座城市一起,开始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在艰苦卓绝的大上海保卫战中,王慧情和6000多位一线村居书记一样,承受了来自各方的极限压力和极端挑战,累过、苦过、哭过、挨骂过,完成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全村感染率超过四成,“这两个月不知怎么熬过来的”
疫情期间,大江东工作室曾持续观察报道北蔡镇——这一轮上海疫情的暴风眼之一。6月1日,我们再度走进北蔡,走近御桥村——距“上农批”最近的村,听村支书讲述曾经的疼痛记忆。
上农批——上海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上海几乎无人不知。它是上海市政府“菜篮子”重点工程,也是该市最大的综合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紧邻它的御桥村,全村常住人口1050人,有一半是从事农产品批发的外来租客。“全村总感染人数425人,感染率超过40%”,村支书王慧情吐出这个惊心动魄的数字时,仍觉不堪回首。
6月1日,上农批还未恢复运营。
“御桥村就是上海城中村的缩影。”王慧情说,“附近有农贸市场、建筑工地、养老院,都是劳动密集、流动性强的行业。这里房租便宜,交通相对方便,有的一户人家,隔出十几个房间,住了50多个人!”由于多家合用卫生间、公共厕所和厨房,一旦发生疫情,极难控制传播。
“过去2个月,真不知道是怎么熬过来的!”3月20日深夜,御桥村有10人混管检测出阳性,大雨如注,王慧情“追阳”到第二天凌晨3点,衣服鞋子都湿透了,回家想换了衣服就回村委。家人心疼, 拦住她逼她睡上一两个小时,天亮再走。结果,所在小区早上被封控!“那两天心焦啊!一天要接200多个电话,又无法回村。”48小时内经过两轮核酸检测阴性后,她立即向小区申请,回到了村委。
4月中上旬,是上海疫情最为严峻的时刻。每日新增感染者破万,高峰期更达2万多例。4月13日,御桥村一个晚上就转运了3辆大巴——79位感染者。
“那时,就在这个路口。”王慧情带着我们村里走了一圈,“路窄,大巴开不进去,我陪着村民们,一路从各家门口走到大巴车前。那夜又逢大雨,看着他们走在雨中的小路上,好多都是我从小的朋友,看着我长大的长辈……那种感觉,真太难受了!”
挨了这辈子没挨过的骂,“一声谢谢,立马抵消所有负面情绪”
村民们到了中转站、方舱医院,有时对环境不满意。哪怕是凌晨两三点,也会直接打电话给她提意见。有位家长听说女儿所在的中转点,环境很差,又心疼又担心,冲着王慧情愤怒地质问。她说,以前大家都是特别温和的村民啊,“赶上事儿了,我也是妈妈,能感同身受。一夜都在努力联络,直到听那位女儿说感觉稍好一些,才略放心。”
还有位村民,看到视频中外省市区援沪物资源源而来,便指责她,“为什么我们没有收到?那么多东西去哪里了,是不是你们村委倒卖了。”王慧情解释,“上海有2500多万人,不一定每个人都能分到援沪物资。”村民依旧不依不饶,她也满腹委屈,“这两个月,把这辈子没挨过的骂,都挨了一遍……”
御桥村水系较多,经常有村民半夜扒开隔离设施,坐在一片泡沫板上划到河对岸。“为了防止疫情外溢,我们不得不加强了河边的巡逻。一次,我看到一个居民都快划到对岸了,抬眼看到我,叹口气又划回来,就像个犯错的小学生。”王慧情哭笑不得,也很心酸。
2个月间,经历过误解、心寒、无奈,但也收获了许多感谢和支持。“只要有村民说一句,谢谢,你们辛苦了,立马抵消好多负面情绪。没办法,耳朵就是这么软!”王慧情现在的笑容多了。
村委所有同事,都一起住在办公室,每天早上醒来,最怕见到王慧情坐在电脑前。“她只要一大早坐那儿,一定是当天要转运阳性感染者了。早上要是她没坐电脑前,我们就开启一天的好心情。”一名工作人员说。
王慧情接受核酸采样培训后,持证上岗,也经常为村民采样。她妈妈也住在御桥村。有一天,穿着防护服的她,给妈妈做完核酸采样,喊了声“姆妈”。妈妈一惊,说:“哎呦,怎么是你呢!你什么时候能回来睡一觉,洗洗澡啊!”
她也很想回家,但为了减少感染和传播风险,王慧情与村委同事们2个多月来严格遵守闭环管理,没有出现一例阳性感染者。“朋友问候我的话,经历了3个阶段,先是‘你当心点,不要阳’,然后变成‘你有没有阳?’,最后成了‘你怎么还没有阳!’”
我们陪着她,走过了龙桥队、印家队、姚家队。村民们见了书记,问长问短问政策,基本都带着笑容……
城中村改造被按下“快进键”,蓝领居处需费思量
6月1日,上海终于走出静默期,王慧情很高兴,但也有心事。“规定出舱出院者三个月内不列入社区筛查,那么,没有入舱入院的感染者怎么办呢?最好也有明确手势。”“要求基层社区不得以任何方式阻挠人员进出,但又要求扫场所码,要有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如果一个人核酸结果过了这个期限,应不应该让他进村呢?”好在,6月2日的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该市核酸筛查专班负责人夏科家给出明确的意见,“出入居住的本社区,不需要提供72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
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核酸检测布点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5月28日,位于御桥村鹏岳南路上的常态化核酸检测站开始运作。由核酸检测公司派出的采样人员周美姣,负责两个点位,平均一天要采集1000人左右核酸样本,在御桥村点位的采样数则占了其中一半。“天气越来越热,小姑娘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在帐篷里工作一整天,实在让人心疼。”5月31日下午6点,一间带空调的核酸检测亭被吊运到了点位,王慧情立马联系村里给核酸亭铺排电路,凌晨3点,安装上玻璃,6月1日早上9点,周美娇便坐在里面给村民们做核酸了,“哎呀,舒服多了!”
御桥村常态化核酸采样工作站。
5月20日,北蔡镇实现70多天来首次清零。村里陆续有租户申请返乡,王慧情也尽快帮他们办理各项手续。“有很多人是忙着回去收庄稼。他们说还会回来的,房租也没退。”她说,“好多人在上海生活十几年了,孩子都出生在这里,对上海很有感情。”
5月29日,《上海市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行动方案》公布。在扩投资方面明确提出,“年内新启动8个以上城中村改造项目”。浦东新区正在加快推进北蔡城中村地块认定和启动改造。
显然,经历这次疫情,城中村改造按下了“快进键”。旧式里弄和城中村改造的确迫在眉睫。
据介绍,本轮疫情期间,仅浦东新区就活跃着46.5万散居人员。同时,如何为满足城市基本需求的快递、保洁、护工、菜贩等蓝领服务人员,提供安全可靠、成本较低的保障性住房,看来也需要费尽思量。
王慧情终于可以回去看妈妈了。经历过暴风雨,“岁月静好的感觉,太珍贵了!”
(本文图片均为李泓冰摄)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