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到,五毒醒?有些“毒”别担心,有些“毒”要注意
端午节正值初夏,多雨潮湿,细菌繁殖快,人容易生病,民间还有“端午到,五毒醒”的谚语。五月初五端午节这天是禳毒驱邪的日子,古人采摘艾叶以驱“毒”,挂菖蒲以辟邪气,佩戴香囊以清污浊,喝黄酒以解毒驱秽避瘟。所以,端午节又被视为中国最早的“卫生防疫节”和“医药保健节”。
古时的“五毒”指的是蛇、蝎、蜈蚣、壁虎和蟾蜍,但现在大家已知道,壁虎和蟾蜍并不“毒”。当下,人们更关注蚊蝇虫蚁的危害。尤其是近期不少居民反映,街道上、公园里、绿化带里到处都是小飞虫,还有些居民遭遇了白蚁。那么,这些小飞虫和白蚁对人体有害吗?端午来临,防虫驱虫又要注意些什么呢?
白蚁、小飞虫对人体无害
白蚁
每年3月至7月都是白蚁集中繁殖和出飞的高峰期,加之近期上海温度和湿度适合白蚁繁殖,所以市民会遭遇白蚁。不过,白蚁对人体无害,也不会传播疾病。
如果发现白蚁从屋外飞入室内,应立即关好门窗,关闭室内大部分照明,仅保留一盏灯,并用盛水的盆放在灯下,利用白蚁的趋光性,让白蚁跌入水中淹死。如白蚁是从家中飞出或无法判断白蚁来源,应及时联系白蚁防治企业,让专业技术人员上门处理。此时,要妥善保护好蚁害现场,不要盲目自行消杀,扩大危害范围。
预防白蚁,平时还可注意以下几点:
1.保持室内干燥,采取通风、透光、除湿等措施来消除湿气;
2.勤打扫,及时倒垃圾,湿垃圾不过夜,第一时间清除一切能诱集白蚁的垃圾;
3.加装纱窗,防止白蚁飞入家中;
4.检查家中木材、木制品上是否有白蚁幼虫及虫卵;
5.楼梯及阴暗角落不堆放杂物,室外场地尽量不堆集枯枝、废弃物或建筑木材;
6.加强房屋内检查,发现疑似白蚁活动迹象,及时向专业人员咨询和检查。
蚜虫等
除了白蚁,绿化好的地方常见的小飞虫还包括蚜虫、蓟(jì)马、白粉虱(小白蛾子)等。这些害虫大都有趋光性,在灯光下密密麻麻,让人心里发怵。不过,这类小飞虫对人体的危害也不大。
其中,蚜虫和蓟马对于人体来说没有什么明显的危害,它们不会叮咬人体,也不会在人的身上寄生。但是有些种类的蓟马会分泌酸性液体,使人发痒,此时只要涂一些清凉油就好了。
需要注意的是,许多小飞虫具有非常强烈的趋黄性。如果穿着鲜黄的衣服走到了蚜虫或者蓟马的活动空间上,不出一会儿,衣服上就会沾满这些小飞虫。所以,最好避免穿着鲜黄或鲜绿色的衣服去植物较多的地方。
蚊子、蜱虫传播疾病,要重视
蚊子
众所周知,蚊子可以传播乙型脑炎、登革热、寨卡、黄热病、疟疾、丝虫病、黑热病等多种疾病,危害人类健康。虽然还未到盛夏,但防蚊灭蚊工作不可拖延。
蚊子生存能力极强,只要有积水,就可能有蚊孳生。因此,防蚊灭蚊要注意以下几点:
1.清积水。蚊虫生长离不开水,清积水是蚊虫控制的关键。居民及单位、物业都要做好清积水工作,缸罐等积水容器加盖或倒扣,花盆底盘不存水,疏通排水沟,水培植物定期换水或养鱼,居民可以每隔3天检查一次居家和周边环境。
2.防叮咬。居家可安装纱门、纱窗、蚊帐防蚊虫,室内可以使用气雾罐、电蚊拍、蚊香驱蚊。外出活动尽量穿着浅色长袖衣裤,暴露皮肤涂抹驱蚊剂。
3.灭蚊虫。成蚊栖息在阴暗潮湿的环境,比如地下车库、楼梯背面、水池下、灌木丛、雨污水井壁等处,管理部门或物业可委托专业机构定期对成蚊栖息场所进行滞留喷洒以控制成蚊,成蚊密度高峰时可进行空间喷洒杀灭成蚊。
蜱虫
除了蚊子,市民要提防蜱虫。在自然界中,蜱虫是仅次于蚊子的第二大自然疫源性疾病的传播媒介,其携带的病原体可以超过上百种,其中十几种病原体可致人体生病。例如,感染了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蜱虫病”的病原体)的少部分病例可发展为重症而死亡。人类、动物均可感染该病毒,而且蜱虫病有人传人风险,与确诊患者无防护措施的直接接触,以及接触确诊患者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等也会导致相关蜱媒疾病的传播。
每年4月至10月是蜱媒疾病的高发期,如何避免蜱虫叮咬?可以注意以下几点:
1.去户外之前,可在衣物上喷洒含菊酯成分的驱虫喷雾。
2.野外游玩时,尽量避免到植被多、草丛和树木茂盛的地方,或尽量减少驻留时间。
3.注意穿长衣长裤,并扎紧袖口、裤腿处和腰部。
4.野外游玩回家后要及时洗澡,并要认真检查身体或衣服上是否有不正常的“黑点”,不要直接触碰蜱虫,可配到厚手套予以清除。
5.如果携带宠物野外出游,回家后亦要检查宠物身体上是否有蜱虫,以免感染主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