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上海助力98个县脱贫背后:底色鲜明,就不惧山高路远

唐小丽
2021年07月01日09:16 |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小字号

在大河之源、雪域之巅、沙漠之中、山川之间,有这样一些背井离乡的人,他们深入一线,默默耕耘。“爱在边疆。”他们常常这么说。他们是谁?

按照中央统一部署,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上海先后承担了对口帮扶三峡、西藏日喀则、新疆喀什、云南、青海果洛、贵州遵义等地的任务。于是,多年来,数不清的上海援外干部人才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舍小家为大家,跨越千山万水,把最美的年华奉献给脱贫事业。

上海对口帮扶地区。图片由上海市政府合作交流办提供

从地图上看,上海对口帮扶的地区有这样三个特点:一是“高”,上海对口的日喀则五县,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珠峰脚下的定日县平均海拔更是达到4500米;二是“远”,中国最长的国道——318国道,起点是上海市人民广场,终点是日喀则市聂拉木县,从起点到五千公里节点正好是在上海对口的拉孜县,可称得上是“万里之遥”;三是“难”,彩云之南,因为民族多样性、地貌多样化,不仅行路难,而且一些民族聚居地基础弱、工作难。

因为“高”,援外干部人才需要克服高原反应等生理不适开展工作;因为“远”,农产品出藏出疆出滇的人力成本和物流成本高;因为叠加了“高”和“远”等实际困“难”,上海必须克服难点出亮点,只有善合作、敢攻坚、才能出精品。

因此,多年来,上海始终把对口帮扶工作摆在重要位置,胸怀全国“一盘棋”,尽锐出战、持续攻坚,助力新疆、西藏、青海、云南、贵州、湖北、重庆等7个省区市、20个地州市的98个贫困县全部如期摘帽,超过900万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出列,圆满完成了中央交付的使命,同时也形成了上海助力脱贫攻坚的工作特色。

全力攻坚,助力脱贫——

自己过紧日子,也要让帮扶地区过上好日子

上海把对口帮扶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分内应尽之责,建立了完善的领导体系和责任体系,形成了稳定的资金投入和增长机制。8年多来,全市累计投入财政帮扶资金实施帮扶项目7365个,派出干部人才超过7300人次。过去五年来,上海用于东西部扶贫协作的财政资金增长近10倍。去年,面对前所未有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全市各级宁可自己过紧日子,也要让对口地区群众过上好日子,用于对口帮扶的财政资金仍然同比增长了11%,有力支援了对口地区全面攻克最后的贫中之贫、艰中之艰。

就拿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来说,曾经是一个深度贫困县,是国家52个挂牌督战县之一。至2019年底,尚有170个贫困村20044户69792人未脱贫,其中有139个村被列为挂牌督战村,脱贫攻坚任务之重,难度之大,能否在目标期限内完成脱贫任务,牵动着所有人的心。

上海宝山区结对帮扶曲靖市,在接到社会力量助力挂牌督战任务后,在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市各地在沪企业(商会)联合会等支持下,组织102家企业和社会组织结对帮扶会泽县挂牌督战村,实现结对全覆盖,形成“你帮我也帮”的良好局面。社会力量助力挂牌督战重点突出“五帮三带两转”:在智力技能上帮,在务工就业上帮,在扶弱济困上帮,在消费扶贫上帮,在设施配套上帮,通过“五帮”发挥了“带人、带物、带产业、转观念、转村貌”的作用。

云南昆明东川区李子沟村群众可在诚信超市里用积分兑换生活用品。图片由上海市政府合作交流办提供

2020年9月25日,会泽县170个贫困村的贫困发生率、交通、电力、广播电视、网络宽带、医疗设施、活动场所、集体经济收入等8个指标均已达到贫困村退出标准。在社会各界的助力下,会泽县实现高质量脱贫。

改善民生,山乡巨变——

党的政策好,水往高处跑

基层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饮水安全等问题是“两不愁三保障”的突出问题,也是贫困地区群众急难愁盼的现实问题。上海坚持扬己之长,补当地所短,急群众所需,打响了教育卫生“组团式”帮扶“上海品牌”。

8年多来,累计援助市县乡村各级医疗机构638所、学校1335所。创造性实施自然能提水工程,解决了24万人生活用水和8万亩农田灌溉的难题,山脚下“看得见、用不着”的水资源成为造福群众的清流。自然能提水工程成功实施后,群众激动地说“党的政策好,水往高处跑”。如今,持续推进安居富民工程、边境小康示范村建设,成片民居和配套设施错落有致地坐落在青山绿水间,搬入新居的群众欢欣鼓舞、充满喜悦。

自然能提水项目实施前,当地村民每天需要花数小时爬山取水。图片由上海市政府合作交流办提供

自然能提水工程成功实施后,群众受益。图片由上海市政府合作交流办提供

以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为例,这里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高海拔所带来的强紫外线,导致当地居民眼疾眼病发病率始终居高不下。针对这一情况,上海嘉定卫健委自2014年起开始实施“上海嘉定·光明使者青海久治行”医疗精准扶贫项目。

7年来,嘉定区向久治县人民医院捐赠了总价值超过90万元的医疗设备和手术耗材,协助其建立起眼科,并投入援助资金用于久治县人民医院的改扩建工程及完善配套设施。2016年起,嘉定区又为当地建设远程影像诊断中心,使患者能够享受与上海同样的医疗服务。

精准扶贫,落到实处——

让有限资源发挥最大效益,汇聚起强大合力

上海对口帮扶的98个贫困县,发展情况不同,资源禀赋各异,需求也不尽相同。上海坚持重点资源向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困难人群倾斜、向基层一线倾斜,确保资金项目沉到贫困县、落到贫困村、绑定贫困户、用在刀刃上。积极推动基层一线结对帮扶,全市村村结对、村企结对、学校医院结对超过8450个,社会各界捐资捐物近20亿元,既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又汇聚起守望相助、和衷共济的强大合力。

就业是民生之本,特别是在脱贫攻坚收官年,劳务就业和转移就业是帮助贫困群众稳定增收、可持续脱贫的重要举措。2020年4月中旬,长宁区内企业春秋航空联合上海开放大学航空运输学院开创了“学历教育+技能培训”新模式,在云南红河县、绿春县举办了两场招生会,共录取18名学生,其中,17名学生为少数民族哈尼族。让人倍感贴心的是,在校期间,学费、食宿费全免,春秋还承担昆明赴上海首次入学报到的单程机票,减免每人15000元的乘务学员初始资质培训费和体检费。

来自云南红河绿春县骑马坝乡的熊忠元执飞航班为乘客提供服务。图片由上海市政府合作交流办提供

不仅如此,长宁区还积极协调上海市消防救援总队在对口地区招录政府专职消防员,共同探索“技能培训+入职就业”的扶贫工作新模式。2020年8月,从红河县招录的16名政府专职消防员在长宁消防救援支队正式开班培训,半年试用期结束后,月薪已近万元。

2020年8月,新入职云南红河消防员参加水枪授枪仪式。图片由上海市政府合作交流办提供

哈尼族小伙儿周保举就是其中的幸运儿,由于父母年老体弱,弟弟还在读书,家里仅靠周保举种地和姐姐摆地摊维持生计,一家五口的日子过得较为艰难。“有机会走出大山,我会好好珍惜的,我一定会努力工作,让我的家人生活得更好。”周保举动情地说。

授人以渔,“造血”治本——

扶贫又扶智,“富口袋”也“富脑袋”

发展是消除贫困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创造幸福生活最稳定的途径。上海把对口地区在农业、文化、旅游等方面的潜力与上海的科技优势、资本优势、市场优势等充分结合起来,形成了消费扶贫、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文旅扶贫等领域的“上海模式”。

据统计,上海帮助对口地区累计建立了96个外延生产基地和产业园区,引导1397家企业累计投资958.6亿元。连续举办对口地区商品展销会,一大批对口帮扶地区优质农产品走出大山,通过上海大市场,走进全国千家万户。同时,着力帮助贫困群众提升职业技能,通过扶贫车间、卫星工厂、公共服务岗位,近57.8万建档立卡户实现就近就地或异地转移就业。针对干部、教师、医生、致富带头人等群体开展培训超过44.2万人次,努力为当地建设一支留得住、能战斗、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新疆喀什巴楚县琼库尔恰克乡农户在家门口的“卫星工厂”上班。图片由上海市政府合作交流办提供

2018年11月,在考察了云南德宏当地气候、水文等自然条件后,上海青浦区决定将有“水中人参”美誉的青浦练塘茭白引种到德宏州风平镇。2019年开始大规模种植,利用当地气候条件,加大技术攻关,使“风平”茭白较普通茭白早上市2个月,错峰上市填补市场空白,亩均产值达到16000元。

上海松江区于2017年将松江大米引入到云南勐海县试种,松江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签订技术协作协议,由松江区提供种苗,指导育秧、水稻栽插、水肥管理与病虫害防治等。大米的亩产达700余千克,比当地水稻亩产增加200千克/亩以上,辐射带动当地农民增产增收。

松江大米引入到云南勐海县试种。图片由上海市政府合作交流办提供

多年来,从雪域高原到天山南北,从云岭大地到黔山秀水,从长江源头到三峡两岸,留下了无数上海援派干部人才的足迹,也涌现出了许多感人至深的事迹。

脚下沾着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着多少真情。一位接受白内障手术的藏族同胞睁开眼睛后,第一句话就是“共产党让我见到了光明”;当地干部群众在援建项目取得新进展时,总会记得第一时间向当年的上海干部报喜……一道道“连心桥”犹如跨越时空的纽带,将上海与对口地区紧紧联系在一起。

(责编:严远、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