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这个镇上,大妈大爷卖粽子年销售额千万元?

2020年06月10日14:51  来源:上观新闻
 
原标题:乡间米道 | 在上海这个镇上,大妈大爷卖粽子年销售额千万元?

  摘要:古镇底蕴深厚的“食”文化,孵化出了一个个粽子“达人”,而年轻一代的加入,不仅让粽子卖出了更多花样和风味,也让粽子的销路不再局限于小镇、小店,而是借助于网络“飞”向全国各地,实现了几何级增长。

  早就听说,在枫泾镇上,有一户人家卖粽子年销售额可达上千万元。端午节前夕,记者到古镇上走访才发现,这样的粽子“达人”并不止一家、两家。

  位于古镇生产街上的“聚水阁外婆粽”,据说是这一条街上粽子卖得最好的摊位。下午一两点,58岁的店主袁巧英终于得空,坐到市河边摆放的桌子旁,埋头扒拉起了一碗汤泡饭。她家的摊位上,一位阿姨正在现场包粽子,另一位阿姨则忙着招呼客人。

  “昨晚为了煮粽子,我一直忙到凌晨四点,总共才睡了4小时。”袁阿姨告诉记者,端午节前一个月,粽子开始逐步进入销售旺季,现在每天销售量已达3000只左右;接下来半个月,每天销量会快速攀升,最高时一天要接近1万只,自家聘请的6个阿姨几乎来不及包粽子,作坊里10个大炉子没日没夜煮粽子,“这15天,我每天更没法好好睡觉了”。

  记者看到,摊位前的一份价目表上,共有11个粽子品种,包括五花大肉粽、五花蛋黄粽、霉干菜五花肉粽、豆沙粽、赤豆粽、蜜枣总粽等。其中,五花大肉粽是最受欢迎的一个品种,占每天销量的50%左右,每只粽子重6两左右,售价为7元;排在第二位的,则是五花蛋黄粽,售价为每只8元。

  为何自家粽子卖得最好?袁阿姨坦言,第一个原因是她家店的位置好,就在三桥广场附近、生产街的拐角入口处,是大多数游客的必经之地,人气很旺,第二个原因则是“粽子本身好吃”。

  吃完饭,她去剥了一只五花大肉粽,切成几片,请记者一行品尝:“你们看,这种糯米的颗粒大,吃起来紧实、有弹性。”袁阿姨透露说,最近,她经朋友推荐,又觅到了一家产自安徽的糯米,价格比市面上的同类产品贵一些,但重在口感好,值得;要是糯米没选好,或是米碎,或是不糯,老客户一吃就吃出来了,下次就再也不买了。

  据透露,这个周一,她家共卖出了3000只,其中1000多只粽子的订单来自微信,都是市区的老客户下单的。

  为了找到薄而有韧性的粽叶,她还多次亲自去外地选购,前后试过十几个地方的粽叶,终于找到了颇为满意的货源。包粽子的稻草,则专门委托自家哥哥去周边乡下收来,必须是上好的糯米稻草才行,包粽子前浸在冷水里,不易断,还有香气。

  粽子好不好吃,最关键的则在于拌米的调料。这个配方由袁阿姨亲自“研发”,酱油、糖等成分的比例,多少米加多少调料等,都不假他人之手。“我从来不加任何香料,所有原料都是最正宗的。”她补充道。

  袁阿姨与美食的缘分颇深。她是本地人,17岁顶替父亲进入枫泾土特产食品厂,在厂里干了21年,特别擅长做“枫泾四宝”之一的状元糕。从厂里出来后,正赶上古镇开始发展旅游业,她在古镇上开过蛋糕店、小饭店,不温不火。直到十年前,她租下这个门面卖丁蹄、粽子等,生意终于红火起来了:第一年,只辟出一个小角落卖粽子,一天就可以卖出两三百、五六百只粽子;到了两年后,一天的粽子销量已超过一千只,她自己一个人包粽子来不及,开始请一个阿姨帮忙……

  当地人推荐的另一家“程大妈粽子”,则与袁阿姨有着类似的从业经历。据说,这家的“程大妈”,并不是指一个人,而是一家的四姐妹,其中大姐的手艺最好,退休前是枫泾丁蹄厂的职工。土特产食品厂和丁蹄厂,称得上是古镇上最有名气的两家食品厂。5年前,子女们在网上开出了一家微店,程大妈和妹妹们走上了退休后的创业之路。

  这家店位于枫泾古镇的南镇上,相对生产街来说,有点偏僻。但让人惊讶的是,这家店的生意更加火爆,门口有客人正排队购买,一位客人拎着沉甸甸的几袋粽子挤出来,和家人手忙脚乱地摆入车子后备箱中,颇为兴奋。正在店里张罗的朱晓琳,是四姐妹中最小一位“程大妈”的女儿。她告诉记者,头一天的销量是7000只,是去年此时的两倍,预计接下来每天的出货量在1.2万只左右,老客户都是提前一个月下单,然后“排队”等候发货。

  她家的客户大多来自网上,所以一天需要十几人帮忙打包、发货。到了晚上,四位程大妈的子女们下班后,都会赶到店里帮忙打包,一直要忙到凌晨一点。“6月15日以后,我们就不接公司订单了,产能实在跟不上。”小朱表示,要是要的量少,还可以挤点出来。

  记者发现,她家的粽子品种有20多种,价格也比袁阿姨家略贵。她家的粽子,坚持小时候的味道,但又注重不断创新,腊肠、腐乳等都可入粽,号称“一切皆可包”,市场上但凡出现了新品种,程大妈的儿女们就会买回来品尝,再反复试验,研发自家的新品种出来。

  “程大妈”家今年卖得好的品种,有招牌大肉粽、双蛋黄大肉粽、网红爆料大肉粽、霉干菜大肉粽等。其中网红爆料大肉粽里,包括一个咸蛋黄、一块五花肉、一根海南黑猪肉做的腊肠,料足味美,备受网友推崇;霉干菜大肉粽里的馅料,并不是拌出来的霉干菜,而是家里现炒出来的霉干菜,再包进粽子里,味道完全不一样。

  离“程大妈”家店铺不远,还有一家“吴越斋粽子”。让人感到奇怪的是,这店门口并没有摆放粽子,也没有购买的市民游客,但店里的员工却忙得不亦乐乎,大家都在埋头打包、贴标签。店里面,高高堆着一排排即将发货的快递盒。记者询问得知,最近几天,店里每天要发出700—800单快递,每单大多是10只粽子,多的则有20只、30只粽子,平均下来,一天的粽子销量也接近1万只了。

  据介绍,现在,在枫泾古镇上,颇有规模的粽子品牌已有二三十家,记者经过这些粽子门店时发现,有好几家门口都架着直播设备,老阿姨在子女的“包装”和指导下,正一边包粽子一边直播吆喝。据悉,其中最早出名的“潘阿兴粽子”,不仅实现了千万级销售额,还已走出古镇,把门店开到了市中心。

  古镇底蕴深厚的“食”文化,孵化出了一个个粽子“达人”,而年轻一代的加入,不仅让粽子卖出了更多花样和风味,也让粽子的销路不再局限于小镇、小店,而是借助于网络“飞”向了全国各地,实现了几何级增长。

(责编:严远、轩召强)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