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热血熔初心,“新冠再也不见!”上海瑞金医疗队凯旋

姜泓冰

2020年03月31日16:54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欢呼归来

“瑞金医疗队顺利关舱!”3月30日下午,医疗队领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胡伟国副院长一声令下,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的E3-4F病区贴上了“新冠,再也不见”的封条。

“上海市第六批援鄂(瑞金医院)医疗队136名队员驰援武汉50天,整建制接管同济医院光谷院区一个医疗单元,共收治90名重症和危重症病人,其中81人治愈出院,重症新冠肺炎病人治愈率90%,重症新冠肺炎死亡率1.1%,圆满完成任务,今天顺利关舱,明天下午返沪。谢谢诸位支持和关爱!”

这是这支2月9日出征的国家医疗队捧出的最后一张救治成绩单。负责报告的队员,声音格外响亮,满盛着欣慰与自豪。

同样欣慰的,还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陈国强院士,他对记者说:“在武汉玩过命的白衣战士,给我们后方同仁留下无数感动。他们向国人展示了不思安逸、不计名利、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大医情怀。期待能以此为契机,化危为机,将应急处置、追求卓越等抗疫举措,形成制度化成果,并感化医学下一代,惠及人民健康。”

3月30日,瑞金医疗队员告别转运病人

3月31日下午,上海多批援鄂医疗队总共700余人搭乘三架飞机一起返沪。其中,瑞金医院就有医务人员141人。

从忐忑不安踏上援鄂征程,经历疫情医治“至暗时刻”,他们收治的都是合并各种基础疾病的复杂重患,每天面对新冠肺炎救治中最难啃的骨头,靠的是过硬的专业能力和多学科默契协作机制、精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勠力同心,才能拼得拐点、迎来曙光。

瑞金医院第四批医疗队员在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合影

这是瑞金医疗队留下的部分工作记录:51天里,他们组织完成35例/次队内多学科疑难讨论,8次院内多学科死亡讨论,医务主管及队员们参加院内多学科讨论37次;医疗队队员血液科薛恺、卿恺,心内科张凝,重症医学科刘嘉琳等还被多次应邀至多支“友邻”医疗队完成会诊14次。麻醉科缪晟昊和谭永昶参加共完成气管插管26例次,几乎是整个院区插管小分队工作的一半,成功率达100%。

紧张的救治过程中,瑞金的医务人员还有不少小发明、新专利和科研成果。感染科项晓刚医生用面粉洒在防护服上来模拟沾染的病毒,让医护人员穿脱训练时有了直观感受;林靖生、石大可医生与后方科研团队合作开发了“人工智能防护服穿脱助手”。医疗队申请了“面部防压伤保护组件”、“咽拭子取样防护装置”两项实用新型专利。为帮助病人缓解焦虑,他们还发明了“抗疫大学毕业证书”……

江河无恙,春花正放。今天,告别奋战多日的江城,踏上胜利返回上海的归途,此刻的他们,想的是什么?

来,听听瑞金医疗队员的心声——

带队归来的胡伟国副院长

胡伟国副院长 领队、临时党总支书记、普外科主任医师:

50天前的夜晚,瑞金医院136名医护队员驰援武汉,街上空无一人,一片漆黑,万籁寂静,武汉这座城市睡着了!我们看不见高耸的黄鹤楼,听不见湍急的长江水,看见的只有垂危的重患,听见的只有急促的脚步。然而,随着一批又一批重症病患从我们的病房出院回家,黄鹤楼旁的樱花已经盛开,长江大桥下的船只开始来来往往,我们的早餐也有了武汉的热干面。是的,太阳已经冉冉升起,我们已经将沉睡的武汉轻轻唤醒!

毕宇芳 临时党总支副书记、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感谢同舟共济并肩抗疫的医疗队全体兄弟姐妹;感恩无时不刻关心爱护我们的上海和瑞金大后方;感激身处险境仍提供无私支持的武汉同事。此疫一战,对医学使命的感悟更加深刻,对祖国、对家乡、对瑞金的热爱更加醇厚。广博慈爱,追求卓越,我们用实际行动共同践行!

刘嘉琳 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

作为医疗组长,我感谢一起奋战的每一位队友,团队的努力保证了重症新冠患者的高治愈率。难忘第一晚和我进舱的小伙伴们,年轻而无畏的脸庞,怀揣着赤子之心,奋勇前行。武汉是英雄的城市,与你们同行,我荣幸之至!

张剑 烧伤科副主任医师:

我们没有辜负使命,实现了“召必来,战必胜”的诺言。难忘连续奋战的50个日日夜夜,医疗队无人退缩,无人抱怨,倾尽全力救治每一个重症病人。这段并肩战斗的战友情意让我刻骨铭心。病人康复出院是对我们医务人员最大的欣慰和鼓舞,最自豪就是病人为我们竖起大拇指的那一刻。全国人民,上海人民和武汉人民给予了我们太多的厚爱,众志成城,是我们最坚强的后盾!这一切的付出都值得!心怀感恩!能是这个队伍中的一员,无比自豪!

陈巍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

得知即日返沪,些许兴奋些许留恋,50个昼夜是我战斗过的日子,武汉光谷是我奋斗过的战场,它们都已经深深刻印在了我的心中。这场战疫,是医务人员不懈的努力,更是全国人民非凡的团结,才取得了阶段性胜利。我相信,所有医疗队员和我一样,在兴奋之余,还会审时度势,为保障人民的健康继续前进!

杨之涛 急诊医学科副主任医师:

医疗队队员们与武汉光谷院区的同道们团结一心,克服困难,高效精准地完成了抗疫工作。武汉正在全面重启的同时,我们正在返回平时的岗位。祝福武汉,祝福中国,也祝福世界各国,早日取得抗疫的全面胜利!

张凝 心内科副主任医师:

元宵节紧急集合时的紧张似乎已忘却,今天我们要胜利凯旋了。隔着起雾的护目镜,每每看到病人痊愈出院时的笑脸觉得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的!每天班车的路上,看着原本空荡的马路一点点繁忙起来,我知道,美丽的荆楚大地渐渐苏醒了!不幸的的磨难最先吹到你,灿烂的阳光也将最先照耀着你!

李菲卡 老年病科主治医师:

伴随着感谢声来到武汉、奋战近2个月的我,此刻,心中最想说的却也是感谢。感谢同伴们给我冲破恐惧的勇气、、体验战胜自己时的豁达;感谢伙伴们护我周全的尽心;也要感谢后方及时高效的支持、感谢武汉人民的英勇;最后,我要感谢病患们,感谢你们的理解、笑容,你们的肯定是对我最好的鼓励。共饮一江水、沪鄂两地亲!春风暖、樱花开,祝福祖国、感恩所有!

近乡情怯,她们说:想家啊!

王正廷 消化内科主治医师:

回想我们瑞金援鄂医疗队在武汉战疫的50余天里:临床上加强文献学习、操作演练,提升自我防护和临床诊疗;实践中开动脑筋发明创造,解决实际问题;生活上充满关爱无私奉献,将后方支援物资捐赠病患,重燃他们生活的信心。每一个瑞金人,秉承“广博慈爱、追求卓越”的院训,陪伴武汉人民迎来樱花盛开的春天。感恩有幸成为瑞金援鄂医疗队的一员,和兄弟姐妹们,在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付出过,奋斗过。

王晓宁 护理领队手术室护士长:

在武汉,我们逾越了寒冬,迎来了樱花烂漫的归期,短短两个月却是此生难忘的峥嵘岁月。在这里,我们与肆虐的病毒抗争,与善良的武汉人民共同奋战,眼见着武汉从初来时的沉睡到渐渐浮现出生机,每一天都值得我们铭记。终于不辱使命,带着100名护士,我们可以一个也不少地回家了!感谢每一位并肩战斗的队友,每一位出现在我生命中的你!惟愿岁月静好,你我余生无恙!

徐雯莉 护士:

白衣执甲、逆行出征,永选记得疫情最严重时我们庄严宣誓,赶赴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前线的那一幕。到达援助武汉病区不到24小时,来不及休整的我们就开始收治重症新冠危重症患者,48小时不眠不休、义无反顾的投入了这场激烈且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我们以实际行动书写了白衣战士的职责与担当。来时寒风凛冽,现如今春风拂面,我们可以放心而归!

陈琳 护士:

回忆当初的抉择,正如胡院长所言“没有生而勇敢,只是选择无畏”,136位瑞金的队员,日夜兼程团结一致攻坚克难,热血熔初心,点亮武汉城。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爱的闭环,瑞金人、同济人、武汉人,我们同舟共济,抗战疫情。正是这样的情谊,即使留守最后,我们瑞金人也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新冠战役胜利在望,我们带来瑞金春色,唤醒武汉寒冬,祝福武汉,很高兴遇见你。

林靖生 大学科规划处副处长:

我的胸前有一抹鲜亮的红

英雄的前辈告诉我,他们曾经用热情和鲜血将它擦亮

但有时我有些迷茫

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里,金钱和权力才至高无上

我不免低头凝望

想看清那红色是否已经变得暗淡无光

哦,不……哦,不。

当我们的人民遭受磨难

当我们的国家面临存亡

就会有这么一群人……

他们挺身而出、他们不惧担当

在中国,在武汉,在疫情战场

他们用果敢,用坚定,证明它依旧鲜亮

他们用广博慈爱的无私,彰显出它的光芒万丈。

(你就是黑暗中一抹鲜亮的红——致敬瑞金援鄂医疗队党员们)

石大可 院感科:

武汉光谷院区的抗疫之战即将落幕,队员零感染的佳绩是对我和院感团队最大的肯定,感谢领队和队员们对我们工作的支持、理解和信任。希望自己能够忘记当下被称为英雄的时刻,不骄不躁,回到平凡的生活中去;牢记这段和队友奋斗的岁月,不忘初心,为祖国的医疗事业不懈努力。

袁宸桢 摄影:

回忆援汉50天,我雪中而来,春萌而归。人生不过一百春秋,为国为民,慷慨逆行,又得几回?50天转眼一瞬,我身虽轻装归沪,但心却有千万斤,那是沪汉一江情,那是963万平方公里的大好河山。

在金银潭医院工作的瑞金医院第一批、第二批医疗队员合影

上海市第一批医疗队队员、瑞金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陈德昌:

从第一天接手金银潭医院北三重症病房开始,看到一个个年轻的生命离我们而去,感觉生命与死亡之间的距离并不那么遥远。科学虽然有力量,但面对大灾大疫,其实并没有想像的那么强大,我们无力对抗弱小到连肉眼都无法分辨的病毒。当第一次气管播管患者的飞沫喷溅到自己面屏的时候,感觉死神离自己这么近,但我并没有停止手上的操作,毅然完成任务。面对需要医务人员帮助的重症病人,其实早就把自己的一切抛到脑后。因为有这么一支具有忘我精神、甘于奉献、不怕牺牲、敢于拼搏的专业队员,我们具有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具有勇往直前、取得最后胜利的底气。现在我们即将离开奋斗两个多月的战场,医疗队的战友也即将分赴各自的岗位,但战斗中结下的友情将永远铭记在各自的心坎。

这次的经验也将为学科建设留下的宝贵的财富。重症医学人才是国家的战略资源,重症学科要做强做大,平战结合,真正实现做到平时做的实,战时拉的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奋斗终身。

上海市第一批医疗队队员、瑞金医院呼吸与重症科护士沈虹:

69天,也许是太过充实了,真的觉得不可思议!要和这里说告别了,要和这支队伍说再见了,其实是有些不舍,有缘才能相聚,有心才会珍惜。病情好转的患者说这是他们的新生,祝福他们,历经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能够一个不少的回家,是经历风雨过后见到了彩虹。新冠疫情没有结束,我们还不能松懈,我们只是暂别武汉这个战场,上海面临的输入病例压力、国际每日的新增病例数……回家,继续战斗!

上海市第一批医疗队队员、瑞金北院重症医学科护士叶夏莉:

回想起这段战斗的日子更多的是感动与感恩,感谢我们背后的这群人:负责一日三餐的厨师、负责24h接送医护人员的司机、负责管理医用物资的后勤老师、负责处理医疗垃圾的工勤师傅等,是他们一直在后方默默保护支援我们。戴着口罩,包裹严实,我们互相不知道谁是谁,但知道都是为了谁。在全国防控得到显著成效之时,作为中国人,这一刻自豪感更是油然而生,我想这就是中国!

上海市第一批医疗队队员、瑞金北院重症医学科护士叶倩茹:

疫情面前,我们学会珍惜,懂得感恩。春节本是一家团聚的日子,今年更多的却是分离,一批批逆行者为武汉而战。感恩医务工作者的同时,还有更多人在默默地为这座城市奉献……感恩为我们所付出的一切,我们才是被宠爱的那一个。

正如陈尔真院长说的,隔离结束,让我们再次站到抗疫一线,继续战斗,直到这场抗疫战的全面胜利!

上海市第二批队员、瑞金康复医院科护士长兼护理部主任助理陈俊彦:

作为本次上海市护理医疗队的副领队及临时党支部副书记,我奋战在武汉金银潭医院一线,第一天上的就是夜班,每当下班脱下面屏,护目镜,隔离衣,口罩等层层防护用品后,才意识到原来自己身上已经湿透,而当撕下脸上的保护贴后,发现依旧有深深的印痕。工作之余,我还利用娴熟的康复专业技能为患者进行有效呼吸训练,坚持到底就是胜利,我将无怨无悔的逆行,完成党和国家交给我的神圣使命!(本文图片均由瑞金医院提供)

(责编:陈晨、韩庆)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