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读金庸、不按套路出牌  还原疫情下的耿直医生张文宏

唐小丽、韩庆

2020年03月26日07:56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似乎一夜之间,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火”了。

火到什么程度?他在华山医院感染科公众号的微信号上发一篇文章,在微博上的转发阅读量近十个亿!

甚至有网友直言:“关于疫情,我只听两个人的话。一个是钟南山,另一个是张文宏。”

若说2003年非典,让钟南山变得家喻户晓,2020年新冠肺炎,则让张文宏火出了圈儿。

晚7点多,天色已暗,张文宏刚参加完“支援海外华侨华人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防治爱心连线”活动,随即赶往位于金山的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那里是上海所有确诊病例的集中收治点。

因为张文宏还有个身份——上海市新冠肺炎临床救治专家组组长,当天晚上市领导正在那边召开座谈会,听取专家组的汇报。

从华山医院到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120多里地,一个多小时车程,人民网记者终于有机会和他一路深聊。

佳句频出 真话实话

“这次疫情非常特殊,要控制好,就必须要发动公众,一定要讲老百姓听得懂的话!”

疫情初期面对媒体,他耿直发声:“我管你们当初入党是为了什么,但你们宣誓的时候不都说了吗,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平时你喊喊口号就算了,现在你都给我上去,没有讨价还价!”

市民们觉得宅在家里闷得慌,他说:“你觉得很闷,闷两个礼拜,病毒也要被你‘闷死’了。”

即将开始复工复产时,他果断喊话大家“防火防盗防同事”。

有序复工复产后,他表情严肃:“工作开始了,生活正常了,但没有到为所欲为的地步。”

“一般女孩得了流感,被传染的基本都是妈妈,而丈夫很少,那一刻,我对爱情产生了怀疑。”一些不过瘾的网友,还找到了他曾经的演讲视频。

有网友一针见血地评价:他的话,有的不是那么“中听”,但却给人一种由专业主义带来的信赖感。

对话张文宏,记者心里也颇忐忑,毕竟曾有记者在新闻发布会上被他“怼”过。“我不是不愿意回答问题,是因为我一般拒绝跟大家直接讨论太具体的医学问题,这种话老百姓听不懂,我们没必要把这个展现在公众面前,在公众媒体上还是尽量讲大家都听得懂的语言。”

“我跟记者沟通,实际上是通过记者跟公众沟通,这次疫情非常特殊,要控制好,就必须发动公众,一定要讲老百姓听得懂的话,就是这么个道理。”

“如果只讲官话,那没人喜欢看,但如果你讲得很有意思,又容易被网友断章取义。”年前疫情刚刚爆发时,张文宏在发言中提到上海风险很大,“因为春节期间,上海每天进进出出的人很多,我这么说,是想提醒大家认真做好防护。但是,年后疫情控制了,上海准备复工的时候,这句话又被网友拿出来在网上传播了。”

白衣执甲 专业理性

“新冠肺炎疫情来了,要想不感染,有没有秘诀?有!”

现在,中国已经迈过至暗时刻,但境外疫情却全面暴发,后续我国仍然面临较大的输入性风险。张文宏认为,上海目前面临最大的挑战是境外输入航班多,不得不严阵以待,迎接“二次过草地”的挑战。原来预估4月份疫情结束,现在看来今年夏天结束的概率也很低了。

3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肺炎疫情进入全球大流行的状态。连续多天的数据显示,意大利尤为严重。张文宏特别提到了意大利第4例确诊者,因为意大利在这之后的70余例均与他有关。张文宏解释说,这就是通过一个“超级传播者”形成了一个内循环,在意大利造成了很多个社区的传播,从前面的几十个到几百个,再往后就是指数级的增长。

指数增长示例 (来源:华山感染)

指数增长有多可怕?张文宏打了这么个比方,假如有一张足够大的纸,每折叠一次,纸张厚度就会翻倍,如果能够折叠46次,那这张纸的厚度将达到地球到月球的距离。“这样的话,很可怕,四五月份,意大利的病例可能会达到一个非常高的水平。这段时间就考验意大利能不能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了。”

新冠病毒来了,要想不感染,有没有秘诀?张文宏说,有!避免感染的秘诀就是要掌握住传染病的一个关键点——接触,没有接触,就没有感染。“疫情暴发非常厉害的时候,我们发现,感染都是通过密切接触传播开来的。”

在公共场所,应该怎样避免密切接触?“保持一定的社交距离、戴口罩、勤洗手,能做到这些,感染的风险基本上就没有了。有人问有没有空气传播?空气传播到目前为止一直停留在假说之中,中国大多数病例都是在密切接触中发生的。”

爱读金庸 事了拂衣

“我就是个普通人,疫情过后,一切都随风而散。”

关注张文宏的人,都知道他爱读书。他曾说,读书能使人能力提升,看的书多了,知道的事情多了,也会善待别人。疫情期间,宅在家中的网友期待张文宏能不能给大家列一份书单。

“书单没什么好列的,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书,我以前喜欢看金庸小说,没事的时候再翻出来看看也不错。疫情期间,推荐大家可以看一看跟疫情有关的书,有些书写得非常深刻,像这次新冠病毒,不光是医学、社会学,还牵涉到经济学,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多看看。如果不感兴趣,那就看自己感兴趣的就好。”

前段时间,张文宏主编的《张文宏教授支招防控新型冠状病毒》发布,累计加印超110万册,被译成多个语种传向世界。

“对,世界各地都在问我要,我可一分钱版权费都没收!”张文宏笑道。

张文宏究竟有没有开微博,不少网友在猜测,他是否有小号悄悄“潜水”?

“我不开微博,开微博会占用我太多个人时间,也会影响情绪。疫情结束后,我的主要工作还是放在临床上。”

张文宏粉丝制作的周边产品 (来源:新浪微博)

尽管坚持不开微博,但不影响网上的一众追随者,甚至张文宏周边产品都生产出来了,记者把粉丝定做的手机壳、抱枕发给他看,他也觉得很有趣。

采访张文宏之前,记者曾征集过问题,没想到关注最多的是想了解他的性格,究竟是天生还是后天养成?

“我觉得被过度渲染了。我这种性格的人,社会上很多,但是突然出现在公众面前,出现在电视上,大家就觉得很开心。为什么开心?因为他们觉得这个人就像是自己啊!所以,与其说这种性格很特别,还不如说这种性格很普通,因为很普通,所以大家会觉得很亲切。”

确如张文宏所说,因为他的走红,很多网友纷纷在网上回忆医患之间的暖心故事。其实不止张文宏,在上海,在中国,有许多像他一样的医生,他们理性的分析应对和淡定的“冷幽默”让人们对这场“战疫”不再恐惧。张文宏们的“另类”打破了人们对医护人员的刻板印象,让人们看到了医护也是一群有血有肉的人。

时间过得很快,接近八点半,上海公卫中心马上就到了,此时的张文宏还没来得及吃晚饭。

早前面对媒体对一线医务人员超负荷工作的歌颂,他耿直回答:“我不鼓励加班加点,抛弃家庭,无休无止工作是不人道的。”

但两个多月没休息、没回过家的张文宏,好像并没有“说到做到”啊!

“战疫”时期,他的大本营在上海公卫中心,他还需在各地督导防控工作。即便如此,只要在上海,他总力争隔一天回华山医院感染病房一次。

从华山医院出发时,感染科的兄弟姐妹们心疼地说:“看我们张主任的黑眼圈……”

如何看待自己的这波圈粉?

“我就是个普通人,疫情过后,一切都随风而散。”上海公卫中心到了,张文宏挥挥手,下车了。此时,正好晚上八点半。  

(责编:唐小丽、韩庆)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