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上海2月14日电 早上八点半,象山居委会一群橙色身影聚集在一起,紧张而热烈地讨论着什么。短短十几分钟后,大家又纷纷手拿木刷子消失在一栋栋居民楼的楼道口……
将近两分钟时间的执着敲门,伴随着橙色身影耐心的唤门声“302居民请开门,我们是居委会工作人员”,一位手捧手机玩着游戏的居民终于走了出来。“你好,我们是象山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希望您配合登记返沪情况,请问您是哪天返沪的……”另一栋楼里,又是漫长的几分钟敲门,一位年逾九旬的老婆婆颤巍巍打开了门,橙色身影已经沙哑的喉咙提高了音量,大声叮嘱少出门、勤洗手、戴口罩,耐心解释防护措施。
原来,她们是来自静安区宝山路街道象山居委会的工作人员,为了了解辖区内居民,尤其是返(来)沪居民情况,她们正逐家逐户进行地毯式排摸。
近期是返沪高峰,象山居委会所辖社区的疫情防控迎来巨大挑战。居委会所辖社区的防控措施都进行了升级,除了实行封闭管理、测量体温、凭证出入外,面对外来租户较多的情况,居委会8位工作人员采取了最严密的排查方法—挨家挨户上门登记。
每天早上,她们集合开早会,每人认领几栋楼,随后就是日行万步一户户上门登记“扫”楼。而那木刷子正是她们的敲门利器。居委会冯兆红书记说:“之前没经验,一天下来手都敲得红肿了,所以大家一起想出了这个办法。”春节期间接到疫情防控任务以来,居委会8位工作人员就一直没有休息过,高强度连轴转的工作,冯兆红的喉咙早已沙哑。“我们这边基本都是老房子,出租率高,租户变动又大,有的去了几次都没人,只能反复上门,经常敲敲门,直到信息核实。”居委会陈月琴主任无奈地说。
“我们马上过来!”刚“扫”完楼,冯兆红又接到了通知,需要去排查永兴路上一位刚返沪的商户。还没来得及喝一口水,橙色身影又匆匆疾行。路上碰到居民,大家不断打招呼关心着她们:“冯书记你的喉咙好些了吗?要注意休息啊!”“陈主任你的牙齿还疼吗?喝粥营养跟不上免疫力下降可不行!”……
她们虽然不是医护人员,却时刻奋斗在社区这个抗疫主战场的第一线。“大家再努力一把,把工作做细做好,让居民放心。”冯兆红每天都这么叮嘱大家。(陈迪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