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上海2月13日电 (唐小丽、宋艳红)今天下午,在嘉定区江桥镇幸福村封闭式自我管控出入口,党员金引娣正在为进村村民测量体温。这位有着54年党龄的老党员,在2月9日全村进行闭环式防控管理时主动报名参与志愿工作。
幸福村村民组面积1.5平方公里,辖区12个村民组,其中户籍人口2263人,外来常住人口8000余人。由于还未动迁,村域面积大,村民的自建房一栋栋比肩而立,房屋之间的小道像毛细血管一样遍布全村。疫情爆发,江桥镇幸福村村委会意识到,作为城中村,人员结构复杂,管理难度大,只有实现闭环式防控管理,才能真正减少传播。经过反复思量之后,村委会决定在2月9日将全村34个小出入口进行封闭,仅留8个大出入口供所有人员进出。
封闭的方案有了,可是如何在最短的时间里封闭这些小出入口成了一个难题。物料尚且不是难题,但这么短的时间里需要制作大量封闭门板,再加上开放入口处简易岗亭的制作,去哪里找劳动力呢?
这个时候,有村民志愿者站了出来。村民朱连发有着十多年的电焊手艺,他召集了几个老伙伴一起,拿起电焊枪,制作封闭门板的固定架和岗亭的框架。会木工的村民也站了出来,一起制作门板。没有手艺的村民也来了,齐心协力进行全村的封闭工作。从早上7点到晚上9点,这些村民连轴转了两天,终于在2月9日完成了任务。“干完眼睛疼了一天,”连着两天进行电焊,朱连发坦言年纪大了,有些吃不消。
8个出入口供居民进出,每个出入口需要配备人员进行信息登记、量体温、引导,村委会的工作人员显然不够,怎么办?
村民小组长陈宝兴在动员村民做志愿者的时候说,年轻人要赚钱养家,我们年纪大的没事,为村里做点小事是应该的。话虽朴实、直接,但却很有道理。有“我一个党员,一定要上”“平时没多大事,现在一定要出点力了”……村民纷纷站了出来,八十岁的金引娣也在这个时候报了名,尽管家人和村委会一直在婉言劝阻,但金引娣依然“固执”地成为了一名“机动”志愿者,时不时来到村口,和其他志愿者一起进行居民信息登记、劝阻等工作。
就这样,城中村江桥镇幸福村从“我家大门常打开”的状态,迅速实现了闭环式防控管理。众多的村民志愿者与村委、联勤并肩战斗,共同做好村民的进出工作,为全村筑起一道安全防线。(嘉定区新闻办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