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上海2月13日电 (龚莎)今天下午举行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就新冠病毒疫苗何时问世的问题做了相关介绍,他表示,药物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要武器。疫情当前,对药物的临床需求十分紧迫。虽然科研人员争分夺秒地寻找药物,应对此次疫情,但是药物研发是一个相对比较费时的过程。
陈凯先介绍,新药的研究通常需要经历两个大的阶段,一个是临床前研究的阶段,包括新药的筛选和活性的评价、药理学研究和安全性评价,还有制剂和药学等许多方面的研究,这个阶段完成以后还要经过临床研究阶段,进行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试验。应该说,新药的研制有其客观规律和评审规范,需要的时间是比较长的。
总的来看,目前上海相关的科研力量正加快攻关,也取得了一些积极进展,为临床诊治提供了支撑。
比如,在目前还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上海市也在积极推进一批已上市药物、或者至少已经具备一定临床研究基础的药物,包括羟氯喹等,开展抗新冠病毒肺炎新适应症药物研发。
其中,氯喹在体外研究中已经展示出了很好的抗新型冠状病毒活性,已被国家科技部、卫健委作为临床试验药物。日前,中科院上海药物所、上药集团联合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启动了羟氯喹治疗新冠肺炎的临床试验。
在治疗新冠肺炎新药的研究方面,上海正在组织优势力量,加快新药发现和研究的速度。
上海科技大学研究团队测定新型冠状病毒3CL水解酶(Mpro)高分率晶体结构,可以提供给药物研发的科技人员开展新药研究。中科院上海药物所攻关团队围绕建立新冠病毒蛋白水解酶抑制剂高通量筛选模型等开展研究,以期快速发现活性化合物,突破新药发现速度的瓶颈。
日前已完成了新型冠状病毒体外评价模型的微量化,建立及优化了自动化筛选体系,并完成了4万样次化合物初步筛选,发布了30个潜在抗新型冠状病毒化合物清单,这将有力地推动抗新冠病毒肺炎药物的研发。
复旦大学医学分子病毒学实验室和市疾病控制中心的两个P3实验室已经成功分离了共计4株新冠病毒毒株,为抗病毒药物的筛选和活性评价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条件。
就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发过程与周期,陈凯先也做了简单介绍:疫苗通常可以分为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基因重组疫苗、核酸疫苗等。疫苗研发的大体流程和周期,包括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疫苗前期研发过程,包括:获得免疫原(获得活病毒、分离相关亚单位、通过基因重组技术获得重组蛋白或者合成相关的DNA(RNA))、免疫反应测试、动物保护测试、免疫原生产工艺(放大)优化、临床前毒理研究等环节。
第二个阶段是疫苗研发及注册过程,包括:临床前研究、申报临床、开展临床试验,最后才能实现疫苗上市。所以,疫苗的研发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比较长的时间。
围绕着疫苗的研究和开发,陈凯先表示正在积极推进,有些已经取得了进展。当然,最后能不能成功,还需要一步步的研究结果的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