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旭华之女口述:父亲与母校交通大学的“校园故事”

2020年01月15日21:05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2020年1月,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交通大学1949届造船工程系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荣获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是继2019年被授予“共和国勋章”后,黄旭华院士获得的又一项殊荣。

2020年1月15日,上海交通大学励志讲坛特邀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黄旭华院士之女黄峻走进交大,围绕“奋斗的我 最美的国”为主题,为师生讲述黄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科学报国的一生。

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交大只为“造船救国”

黄旭华人生最初的理想,本是成为一名医者,但在日本飞机的轰炸声,黄旭华确定了他的人生理想,“学医只能救人,我要救国。”于是,黄旭华给自己起名为“旭华”——“中华民族必定如旭日东升一般崛起,我要为中华民族的强大做贡献。”

在理想的支撑下,1945年7月,黄旭华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交通大学造船工程系船舶制造专业,开始毅然追寻“造船造舰”抵御外侮的报国梦想。多年以后,黄旭华依然强调,当初在母校培养的宽广知识面,让自己能够应付后来遇到的多方面的工作需要,为“造船救国”打下坚实基础。

在交通大学入党,党龄与共和国同龄

交通大学是一所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大学,被誉为爱国民主运动中的一座“民主堡垒”。在交大就读期间,黄旭华就参加了交通大学的中共地下党影响下的进步学生社团“山茶社”,黄旭华和伙伴们以各种形式演出大量蕴涵进步思想的剧目,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他不仅成长为“山茶社”后期的负责人,也逐步成长为地下党培养的进步青年。

黄旭华还是上海许多重大学生运动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在交大学生自驾火车赴京请愿的“护校运动”中,在让国民党当局悚然心惊的“五四营火晚会”中,在“大江歌咏团”与“晨社”里,黄旭华身先士卒。凭借进步的思想、出色的表现成长为地下党培养的重点对象。

1949年4月,黄旭华终于如愿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黄旭华一直记得当初立下的铮铮誓言:“党需要我冲锋陷阵时,我就一次流光自己的血;党需要我一滴一滴地流血时,我就一滴一滴地流!”

在交通大学锤炼成就初心

在校园里流传的关于黄旭华的诸多故事里,还有一个“一辈子出不了名”的故事。

1958年,中国的核潜艇“元年”。就在这一年,时任上海船舶工业管理局设计二处潜艇科长的黄旭华,突然接到去北京出差的通知,走进了海军舰船修造部和一机部船舶工业管理局联合组建的核潜艇总体设计组,他这才知道是“天字第一号”绝密工程选中了他。

黄旭华至今记得,报到时领导找他谈话说了三条:一是“你被选中,说明党和国家信任你”;二是“这项工作保密性强,这个工作领域进去了就出不来”;三是“一辈子出不了名,当无名英雄”。

凭藉当年在地下党工作时培养的组织性、纪律性,黄旭华毫不犹豫地接下了任务:“一辈子出不了名,当无名英雄”,这与“党和国家信任你”相比,算得上什么啊?

此后30年,对父母而言,黄旭华只是一个会按月给他们寄生活费的神秘的北京信箱号码。黄旭华和所有的“小学同学、中学同学、大学同学,都没有联系了”,“他们不知道我,我也不知道他们”。此后60年,黄旭华只做了一件事:为国家设计最好的核潜艇。

说起父母亲,黄旭华总是眼眶湿润。”好多人问过黄旭华:忠孝不能两全,你是怎么理解的?黄旭华总是回答: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

两把椅子的故事

在交通大学的校园里,还有一个“两把椅子”的故事。

2016年4月,在上海交通大学纪念建校120周年大会现场,92岁的黄旭华学长作为校友代表发言,他轻轻地推开了学校为他演讲准备的座椅,坚持站立着向大家讲述心中的“交大精神”,让无数人为之动容。

2017年,黄旭华光荣当选为“全国道德模范”,和600名全国道德模范代表一起,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受到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亲切接见。看到黄旭华年事已高,习近平总书记主动移开椅子,一再邀请黄旭华坐在自己身边,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总书记的举动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更体现了对共和国大国功臣、无名英雄的无上褒奖。

“我永远感谢母校的培育”

黄旭华和母校的故事,总是说不完。

在校庆、院庆、校友会、讲座等各种场合,黄旭华院士深情地表示:我永远感谢母校的培育,感谢母校给了智慧和为祖国为人类服务的本领。是母校的荣誉和祖国的重托,激励着我勤奋工作,开拓向前!

“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获得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获得不平凡的成就”,2019年11月1日,“国之脊梁,交大之光”黄旭华专题展在学校新图书馆揭开序幕。黄旭华1945年入学时的新生录取名单、就读时的成绩单,黄旭华主要参与研制的中国第一艘攻击型核潜艇“长征一号”模型,以及各个时代的照片……都是弥足珍贵的展品。黄旭华学长隐功埋名三十载,终生报国不言悔,用实践证明,国家的崛起和强盛,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人的坚守!(张文清、魏佳妮)

(责编:葛俊俊、韩庆)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