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均GDP突破两万美元 高质量发展迈进新时代

唐小丽 轩召强

2019年03月13日17:37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初春三月,全国两会正酣。

增设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办好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3月5日,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上海元素”备受关注。

新年伊始,浦江两岸就已春潮涌动,佳音频传。

1月27日,上海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开幕,市长应勇代表上海市政府作工作报告,公布了2018年GDP增长情况:全市生产总值增长6.6%,常住人口人均生产总值突破2万美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后增长7.1%。

应勇市长作《政府工作报告》(励漪 摄)

人均2万美元!这个数字,对上海而言意义非凡——这不仅意味着上海进入发达经济体水平,领头羊地位明显,更从另一个侧面表明,上海经济转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质量发展有了成效。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

人均GDP突破2万美元,意味着上海进入发达经济体水平

上海市统计局发布的《2018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过去一年,上海的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结构、质量、效益持续向好,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3.50万元,据此推算首次突破2万美元这一关口。

人均2万美元,是国际公认的发达国家(地区)门槛,这意味着上海已跻身发达经济体水平。

上海经济的平稳增长,离不开全市产业结构的加快升级。数据显示,上海三大产业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4.37亿元,下降6.9%;第二产业增加值9732.54亿元,增长1.8%;第三产业增加值22842.96亿元,增长8.7%,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9.9%,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上海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得到巩固,在经济增长中发挥了“稳定器”的作用。

2018年,上海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9.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3350.44亿元,比上年增长4.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为20.4%,降低0.5个百分点。在企业利润持续增长的带动下,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上年增长7.0%,与经济基本保持同步增长。

作为中国制造业的摇篮和重镇,上海高端制造战略显示了蓬勃生命力。上海统计数据显示,工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10659.91亿元,比上年增长3.8%,增速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2.4个百分点。其中,生物增长9.8%,新一代信息技术增长5.8%,高端装备增长5.7%,新能源汽车增长5.4%。受首届进口博览会拉动,上海市货物进出口总额34009.93亿元,比上年增长5.5%。其中,进口20343.08亿元,增长6.4%;出口13666.85亿元,增长4.2%。

而上海购物品牌的打造,使上海消费大幅提升。2018年,上海全市商品销售总额119461.28亿元,比上年增长5.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668.69亿元,增长7.9%。值得关注的是,全年无店铺零售业态零售额1925.99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增速比上年提高4.4个百分点。新零售成为上海的一个优势领域。

市民“获得感”增强,最直接体现来自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快速增长。统计显示,2018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4183元,为全国最高,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1%,实际增速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也从2017年的2.25缩小到2.24。

关键词:优化营商环境

只说Yes不说No,“一网通办”打造政务便利店

2017年底,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履新上海之后,大力推进“一网通办”,让领导干部做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对国企重镇上海而言,在计划经济时代,政府做惯了企业的“老板”,“店小二精神”的提出,对不少机关干部而言,无疑振聋发聩。李强认定要“把营商环境打造成为上海的重要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目标正是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他承诺,“全面梳理各领域市场准入情况,坚决废除各种不合理的规定,加快消除各种显性隐性门槛,努力做到各类企业一视同仁、公平竞争”。

2018年3月,上海市工商局上线开办企业“一窗通”服务平台,开办时间由22天缩短为5天。“开办企业涉及到多个委办局,比如税务、社保、公安、银行等等,每个部门有自己的办事流程。”原上海市工商局局长、现任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陈学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整个过程流程再造、系统重建,需要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去谈,每个系统都不一样,大家半天半天地抠时间,看看能不能再挤出半天……能不涉及审批的,就不要审批,流程和环节上要努力减少。”

营商环境的优化,都是这样一点点“抠出来”的。

浦东新区企业服务中心的“找茬窗口”(唐小丽 摄)

在浦东新区企业服务中心,专门有个“找茬窗口”,有意见直接说。“700多条‘找茬’意见都一一登记在案,会集中查看、研究处理、及时反馈。”找茬窗口专员倪哲一说。企业可以找茬,窗口却无否决权。“不设路障设路标,不打回票打清单,不给否决给路径”“只说Yes不说No”……浦东将服务姿态放得比任何时候都要低,将工作做得更精更细。

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让业界倍感鼓舞。紧接着,上海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27条”意见,民企感觉“春风扑面”。

普陀区委书记曹立强说,区里加大力度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研究制定进口贸易专项扶持政策,支持商贸龙头把更多国外特色商品引入国内市场。紧跟全市“27条”,该区也制定了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12条”,正在推进落实。

起于普陀、成长于普陀的民企波克城市的首席执行官徐仁彬告诉记者,公司有450余名员工,半数以上来自外地,员工住宿问题令人“头大”。在区政府帮助下,2017年,他们获得43套人才公寓申请资格。波克城市还依据普陀产业政策,申请到多个项目补贴、专项资金以及奖励。每一件,都让徐仁彬“切切实实感受到温暖”。

“嘉定一号”发射升空瞬间(嘉定区新闻办供图)

去年底,我国首颗由商业航天公司独立自主研发及制造的高性能微纳卫星——“嘉定一号”发射升空,研发企业上海欧科微航天科技有限公司落户在嘉定南翔。为何取名“嘉定一号”?欧科微航天公司表示,嘉定区无论是政策扶持、产业整合,还是人才引进、安家落户,都给予了他们很大帮助,特别给力,所以特地将首颗卫星命名为“嘉定一号”,以示感谢。对此,网友笑侃“营商环境好,企业帮你上天打广告!”

去年,上海着重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报告的十大指标,制定了一系列行动方案,推出了56项改革举措,并狠抓落实,效果明显,也助力我国在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中的排名大幅跃升,从原来的78位跃升到第46位。

关键词:上海自贸区

新片区对标国际最强 上海从来不惧“第一个吃螃蟹”

众所周知,在上海浦东,有个区域特别牛,以浦东1/10的面积创造了浦东3/4的生产总值、70%左右的外贸进出口总额,以上海1/50的面积创造了上海市1/4的生产总值、40%左右的外贸进出口总额……这片区域,就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不负重托和厚望,密切配合、攻坚克难,紧抓制度创新这个核心,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工作取得多方面重大进展,一批重要成果复制推广到全国,总体上实现了初衷。”

再来看下这组数据:2018年,上海自贸试验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965亿元,占新区48.2%,占全市14.3%。实现外贸进出口额1.46万亿元,占新区70.9%,占全市42.8%。社会投资持续活跃,全年新设企业约7200户,累计新设企业5.88万户,试验区范围内累计共有企业8.85万户,占新区31.1%。

企业登记环节审批速度大幅提升60%以上,新设企业实现2天设立、4天开业;企业投资项目审批实现带设计方案出让24个自然日办结,不带设计方案出让80个自然日办结;不动产登记从20多天缩减到5个自然日……“自贸区速度”名副其实。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供图

过去一年,上海自贸区通过实施贸易便利化新规则,大大降低了企业通关成本。自贸区还充分发挥与浦东新区合署办公的制度优势,大力推进“证照分离”改革。“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已经在上海自贸区中基本建立,在上海全市率先实施“一网通办”的背景下,浦东新区327项涉企事项已全部进入网上政务大厅,53%的事项实现不见面审批,47%的事项实现“只跑一次”,实际办理时间比法定时限压缩85%。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将对标国际上公认的竞争力最强的自由贸易区,实施具有较强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开放政策和制度,建设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深化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加快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进一步拓展自由贸易账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等功能,建设服务“一带一路”的市场要素配置枢纽。

自贸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扇门户,这扇门越开越大的同时,也意味着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越来越动真格,越来越讲实效。改革使命所在,上海,“第一个吃螃蟹”的勇气从来没有弱过。

关键词:科创板

为创新添动力,让“科技+金融”插上腾飞的翅膀

“在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重大决策。”1月31日,应勇市长在上海市人民政府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回应记者提问,“对上海而言,在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是推动国际金融中心和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结合点,也是上海更好服务全国改革发展大局的一项重要举措。”

上海证券大厦(谢卫群 摄)

3月2日凌晨,科创板系列规则正式发布,包括《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委员会管理办法》《上海证券交易所科技创新咨询委员会工作规则》《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发行与承销实施办法》《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交易特别规定》6项主要业务规则。

“我相信,科创板会给上海科创企业注入更多活力。高效的政府办公、透明健全的法制环境,以及深入骨髓的契约精神,都让上海和纽约、伦敦一样,成为国际化大都市。”专注手机创新型软件的触宝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EO王佳梁特别兴奋,“相信这会给注重创新又拥有海外市场的科技公司带来里程碑式的发展机遇。”

“科创板创新关键是制度设计,要更多地考虑技术的原创性,真正推动高新技术引领发展。”上海市工商联副主席、上海富申评估咨询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樊芸在与网友在线交流时说,科创板将会引领中小投资者,引领全社会树立对科技创新投资的理念,优化投资的社会氛围,为“科技+金融”插上腾飞的翅膀。同时,科创板也是提高金融的软实力、提高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重要举措。

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作为国家交给上海新的三大任务之一,不仅是落实创新驱动和科技强国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大改革举措,也是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激发市场活力和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重要安排。

如今,科创板已经进入“开门迎客”时刻。万众期待,这一“春雷”即将在中国资本市场炸响。

关键词:长三角一体化

让行政区划不再成为发展的障碍,上海要做开路先锋

自2016年开始,一条名为G60的“走廊”,串起了上海松江,浙江嘉兴、杭州、金华、湖州,江苏苏州,安徽宣城、芜湖、合肥9城,从交通要道变身创新高地,成为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引擎。

G60科创走廊3.0版布局图

“G60科创走廊覆盖面积7.62万平方公里,人口4900万,GDP近5万亿元,占长三角GDP总量的四分之一。”松江区委书记程向民说,去年6月,来自苏浙皖的8个城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G60科创走廊从高速公路时代的2.0版,走向高铁时代的3.0版。松江区并不和苏浙两省直接毗邻,但“G60科创走廊”的提出,让松江区成为了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阵地。

“上海的四大战略支撑,两个都与青浦有关,青浦同时承载了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我们不再是‘边缘区’,而是‘辐射区’。”青浦区华新镇党委书记陆青谈到这个话题感到很是“扬眉吐气”。

上海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马春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上海要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难啃的骨头,当前就是要加快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交给上海的新的三项重大任务,“这是上海的光荣任务,也是上海应该有的担当和使命,发挥开路先锋、示范引领、突破攻坚的作用。”

“开路先锋,就是要创新、创造,现在许多改革进入了深水区,许多探索进入了‘无人区’,没有先例可循,没有经验可借鉴,只能走出一条新路。跟着别人走最安全,但结果要么是一直走在别人后面,要么就是人多的地方容易发生踩踏,经济发展也有类似的情况。”他比喻道。

 

3月6日,江浙沪跨省公交开行,标志着长三角一体化迈入新阶段(唐小丽 摄)

作为新成立的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的主任,对于长三角一体化这个话题,马春雷颇有发言权。马春雷说,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从目标上来说,要打造强劲活跃的增长极,完善我国改革开放的空间格局,同时能够释放出发展的能量。要探索一体化的制度创新,让行政区划不再成为发展的障碍,而是变成发展的新的资源注入——画地为牢,都是障碍,共建共享,都是资源;积极探索规划土地投资管理、要素流动、市场统一、生态保护、公共服务等一体化的制度创新。要加强改革的系统集成,体现综合效应,实现发展动力的转换。同时布局上发挥每个地区的比较优势,能够有错位、有差异、有特色。在区域发展的过程中,这些都是新挑战新课题,所以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要去探索。

3月6日全国两会期间,李强书记在上海代表团媒体开放日答记者问时表示,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是对我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的进一步完善。在沪苏浙三省市交界区域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就是要打造进一步扩大对内开放的载体,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明确的全面深化改革举措,可以在地方试点的,进行集中落实、率先突破、系统集成,努力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新标杆、一体化体制机制的试验田、引领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新引擎。

关键词:进博会

敞开大门迎八方客 上海要打造“世界的会客厅”

“中国的改革开放不会停步,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会越开越大。”“中国真诚向各国开放市场,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不仅要年年办下去,而且要办出水平、办出成效、越办越好。”2018年11月5日上午,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

亲自谋划、亲自提出、亲自部署、亲自设计、亲自推动,习近平主席为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倾注的精力,让外界看到了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同各国分享中国机遇的满满诚意。

大格局,大手笔,大情怀。上海,这座“世界的会客厅”,向全球宾朋敞开大门。

中国之邀,应者云集。11月5日至10日,进口博览会吸引了17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会,3600多家企业参展,超过40万名境内外采购商到会洽谈采购,展览总面积达30万平方米。截至11月10日中午12时,累计进场达80万人。交易采购成果丰硕,按一年计,累计意向成交578.3亿美元。

首届进博会开幕式现场(翁奇羽 摄)

提到进博会,就不得不提到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进博会主旨演讲中给上海送出的三份“大礼包”——增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新片区、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上海新的发展的“四大支撑”就此奠定——自贸区新片区、科创板、长三角一体化及进博会。

记者从今年全国两会上海代表团全体会议上获悉,目前,增设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商务部与上海市已经研究形成了一个总体方案,正在作进一步完善,下一步将按程序征求意见并报审;科创板相关制度规则已正式发布实施,上海全力支持、配合证监会和上交所做好相关工作;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国家发改委正牵头编制规划纲要,目前正在征求国家有关部委和三省一市意见。与此同时,上海正会同苏浙两省抓紧研究制定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总书记送出的“大礼包”,件件都有了肉眼可见的进展。

正如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所说,“中央把这么重要的国家战略任务交给上海,我们一定要抓好落实、答好卷。中央绘好‘大写意’,我们接下来要画好‘工笔画’,一件一件抓落实、抓推进。”

此刻的上海,已经满城春色。

“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上海正以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姿态,奋力创造城市发展新传奇。

(责编:唐小丽、韩庆)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