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浦东新区东明路街道灵岩街区的菜场逐渐热闹起来。一位头发花白的顾客掏出几张皱巴巴的纸币递给摊主王大姐。
“哎哟,您稍等,我给您找零钱。”王大姐熟练地打开收银盒翻找着。
像王大姐这样的商户,在灵岩街区并不少见。尽管手机支付已成主流,但服务习惯使用现金的老年顾客,手头备足小额零钱仍是刚需。
炎炎夏日,永泰路与杨高南路交界的商铺之间,一道令人不安的污水正悄然渗出,在自行车行与社区团购超市的墙根处肆意蔓延,腥臭弥漫,行人不得不掩鼻绕行。
污水横流,凌驾于商户与治理力量之间。正当商户们束手无策之际,永泰综合网格工作人员通过“一日双巡”走访机制及时捕捉到了这一痛点,问题立马被列入了每月例行的“综合网格党建联席会”上。
在上海东明路街道,一场由AI驱动的社区变革正悄然发生。2025年7月,80后创客陈亮与韩非带着他们的AI创业项目正式落地于此,短短3个月,便已不断融入在社区治理与居民生活中,为这片充满烟火气的社区注入了“智慧基因”。
在基层社区治理中,总有一些小区凭借着前瞻性的理念与创新的举措脱颖而出。东明路街道品新苑居民区就是先行者之一,探索出了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
在浦东新区东明路街道,“练摊成业,东明之路”已成为社区创业的起点。这里的创业集市声名远扬,吸引了众多社创达人。通过参与式规划、治理和社区创新,他们将家门口的小买卖打造成独特的生意经,充满了烟火气。
他们邀请有车位、占用车位、无车位的居民,以及公安、城运、城建等部门一起坐下来讨论。“把话筒交给居民,让大家敞开了讲,有啥说啥,化解矛盾的好办法就来了。”会上,大家畅所欲言,深入讨论了社区停车现状,以及可能的优化停车管理方案。经过一系列协调和努力,最终达成业主车辆收费标准随车辆数递增、外来车辆缓冲15分钟收费、亲情车辆延长免费时长等共识,形成《金桥新村四街坊机动车停车管理办法》。
多年来,两个小区的多辆机动车将这里当作停车位,导致居民每天开车回家都像是在进行一场高难度的“小路考”。对于大型消防车和救护车来说,这里更是进退不能。日子一长,居民们的抱怨声此起彼伏。面对这一情况,朱必赟和团队首先带着问题走访车主,从源头探寻问题所在,寻求化解矛盾之法。
如今的居民区建立智能停车系统,62个终端实时监测车位状态。“一屏观测”小区车位忙闲情况和具体车位,以帮助物业快速引导车辆至指定车位;但智慧治理不止于技术,居民区还通过与区中心医院党委共建对接,开辟夜间错时停车位;疏导部分小区车辆停放放于医院,实现潮汐停车,有效的缓解了排队居民的停车难问题。
近年来,电瓶车飞线充电、乱停乱放、推车上楼等问题日益突出,由此引发的火灾事故触目惊心,给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在静安区大宁路街道,辖内老式商品房众多,电瓶车保有量高。针对屡禁不止的电瓶车违规充电现象,街道会同公安、消防等多个部门,通过联合整治地下空间、改造非机动车库、改建地面简易车棚、安装智能梯控等措施,大大改善了非机动车的停车与充电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