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上海市普陀区曹杨新村街道——

70余年沪上工人新村,方寸之地如何缓解停车难?

马作鹏
2025年03月27日15:55 |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小字号

红瓦白墙,梧桐掩映。

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第一个工人新村——曹杨一村,在2021年完成旧住房成套改造后,这片建成74年的建筑群实现了“历史风貌”与“现代生活”的共生。

完成旧住房成套改造的工人新村

完成旧住房成套改造的工人新村

焕然一新的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白领和年轻人来此居住,为这片城区的建设与发展注入了蓬勃活力。但随着人口密度的攀升,狭窄的巷道与有限的停车位逐渐不堪重负。

普陀区曹杨新村街道源园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施云霞和物业工作人员注意到,因为住户车辆持有量与车位数量比例失衡,部分业主还存在“一户多车”,“圈地占位”现象也屡见不鲜,邻里关系一度剑拔弩张,10元/天的无差别对待式低价停车政策,更是让小区成了周边商户、白领通勤族的“停车场”——停车矛盾,出现了。

“我们意识到,停车难,看似是‘抢车位’的利益博弈,其实是民心向背的站位问题,看似是空间问题,其实是基层治理的能力问题。”施云霞说道。

居民投票决定《停车管理办法》

居民投票决定《停车管理办法》

于是,居民区《停车管理办法》的制定,势在必行。

有居民说,“车位优先满足业主,这是法律给的底气。”

还有居民说,“小区老年人居多,子女来探望老人是不是要预留亲情车位?”

……

源园居民区发挥党总支引领作用,通过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方式,召开居民议事会,广泛听取意见这样达成共识:业主必须满足“三证合一”(行驶证,驾驶证、身份证),探亲车“亲情价”等举措,这样既有刚性约束,又留温情余地。

居民区内车辆停泊管理有序

居民区内车辆停泊管理有序

新规实施首周,物业发现还有人用三轮车,电瓶车占位;大幅调整临停费用,以及启用顺号排队方法还有部分居民无法理解。其中几个租客反应极其强烈,不认可管理办法,甚至“堵门”抗议。

治理需要共同参与,形成合力。施云霞和同事们通过网格联席会议,多部门联动的形式对他进行约谈和制止,并且与他的房东进行沟通,最终使对方认识到自己的误区,遵守了管理规定。同时还整合其社区志愿者等多方力量,依托“多方联动式协作、群众参与式治理”的“多格合一”模式,以党建为引领实现了从“各管一摊”到“共治一盘”的转变。

值得关注的是,这片居民区在经历74年风风雨雨后,还迎来了数字化管理模式的升级。

如今的源园居民区建立智能停车系统,62个终端实时监测车位状态。“一屏观测”小区车位忙闲情况和具体车位,以帮助物业快速引导车辆至指定车位;但智慧治理不止于技术,居民区还通过与区中心医院党委共建对接,开辟夜间错时停车位;疏导部分小区车辆停放放于医院,实现潮汐停车,有效的缓解了排队居民的停车难问题。

智能停车系统管理平台

智能停车系统管理平台

施云霞说,“停车治理,任重道远。我们找到小切口解决大治理的问题,努力让社区更有序、更安全、更宜居,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文中图片由受访居民区提供)

(责编:沐一帆、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