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疆協同賦能硬科技!上海心聚策源一期創投基金簽約
人民網上海10月23日電 (記者唐小麗)10月22日上午,在位於上海國投科創大廈的“科創會客廳”內,上海心聚策源一期創業投資基金簽約大會在此舉行。
上海心聚策源一期創業投資基金簽約大會
作為上海市屬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平台,該基金不僅串聯起滬疆兩地資源,更以“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為核心,為上海全球科技創新高地建設注入新動能。
心聚策源基金簽約 滬疆聯動、產融協同有了科創新載體
本次簽約的“上海心聚策源一期創業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總規模4.5億元,採用股權直接投資模式,聚焦高校成果轉化與早期硬科技項目,覆蓋高端制造、新材料、新能源、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前沿領域。
其出資人陣容多元,包括上海科技創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新疆中新建胡楊產業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上海靜安產業引導股權投資基金有限公司、上海國孚領航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
上海國投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袁國華致辭
上海國投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袁國華表示,“心聚策源”基金不僅是上海國投公司與靜安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等合作伙伴的探索創投新范式,更是上海與新疆兩地國企對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的一次“同題共答”,該基金有以下三重意義:其一,是市區聯動“上海模式”的新探索,上海國投公司發揮項目策源、資本賦能的專業優勢,靜安區依托優質營商環境與產業服務能力提供“物理空間”與“生態雨林”,實現資本與服務的無縫對接,讓創新種子在中心城區生根發芽。其二,開啟滬疆協作“東西聯動”的新篇章,通過“上海研發+新疆生產+全球市場”的格局,上海的前沿技術可借助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落地規模化生產,既利用新疆的原材料與能源優勢,也推動產業梯度轉移。其三,構建了產融結合“創新生態”的新實踐,從創新構想到產業壯大,基金出資方將提供全周期服務,打通“實驗室”到“生產線”的難點,做企業的“長期合伙人”。
截至目前,上海國投公司基金管理總規模已超2800億元,投資企業超2000家。心聚策源基金的落地,既是其“構建特色基金矩陣和科創策源矩陣”戰略的延續,也是對“服務國家戰略、助力上海‘五個中心’建設”核心使命的深化。
“1公裡加油計劃”發力 上海科創集團打通轉化全鏈條
上海國投公司作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專業平台,積極服務國家戰略,深耕科創策源。旗下上海科創集團多年來堅持投資和服務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今年啟動“1公裡加油計劃”,為上海打通從實驗室的“最初一公裡”到科技成果轉化的“最后一公裡”提供“加速度”。
上海科創集團發展歷程及投資合作單位
在科創策源信號捕捉上,上海科創集團已與80余家高校、科研機構合作,聚焦“大院、大所、大企、大家、大賽”五大信號源,通過“一機構一策”挖掘“0-1”原始創新項目。比如本次簽約的多個項目,便源自上海交大、復旦大學等高校的實驗室成果。
在科創與產業鏈接上,集團彌補財政科技投入不足,扮演好“第二棒”角色,為產業化提供關鍵“第一把米”。在生態塑造上,其完善的“1+3”策源投資體系(含科創策源基金、海聚英才基金等專項基金),正以“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理念,瞄准未來產業“核爆點”。
上海國投公司科創總監,上海科創集團黨委書記、總裁朱民強調,當前科技競爭白熱化,上海科創集團將以國家戰略與上海國際科創中心建設為導向,當好“科創策源先行者”,目標是建設世界一流創業投資集團,為培育新質生產力、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提供支撐。
“硬核”科技項目落地 從實驗室到生產線的創新實踐
簽約大會上,11家硬科技企業成為基金重點賦能對象,它們覆蓋醫療、新材料、新能源、人工智能等領域,均具備“技術自主可控、解決行業痛點”的核心優勢。
智像醫療首席科學家張志勇講話
“我們要做普惠醫療領域的高端影像設備革新者。”智像醫療首席科學家張志勇介紹,公司研發的便攜式低場顱腦磁共振設備,填補了基層醫療、術中導航的應用空白,0.11T工程樣機為國內唯一,其低場DWI成像、AI去噪技術被業內稱為“MRI 領域的第三次革命”,還斬獲國際醫學磁共振學會轉化科學獎,這是全球首次授予中國學者。此次簽約后,企業將重點投入核心部件制造、多中心臨床驗証,深化“醫工融合”生態。
此次簽約中,類似的硬科技突破還有不少。上海納鴻微球科技以全球首創技術解決鋰電隔膜涂覆“卡脖子”問題﹔上海輻曦生物打造“篩-診-療”一體化核藥方案,核心管線通過IIT臨床驗証﹔上海昆侖美地的高分子保水固沙材料已在新疆實現增產節水﹔北京馳光銘圖的計算光刻軟件,填補國產EDA關鍵空白……這些項目既契合基金 “從0到1原始創新”“從1到0產業創新”的“1公裡”戰略,也將借助滬疆資源聯動,加速從實驗室走向市場。
此次簽約大會的舉行,不僅是一次資本與技術的對接,更是一場服務國家戰略的協同行動。袁國華表示,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征途漫漫,惟有奮斗。上海國投公司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更加務實的行動,與各級政府、合作伙伴攜手並進,共同發現、服務、助力更多心懷夢想、腳踏實地的科技企業茁壯成長,全面助力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圖片由主辦方提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