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劇《繁花》終季首演 舞台三部曲大制作完成
國內僅見的舞台三部曲大制作終告完成
歷時8年,舞台劇《繁花》終季首演
今天起至11月2日,第24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參演劇目、舞台劇《繁花》終季將在上海美琪大戲院首演。該劇改編自金宇澄獲茅盾文學獎小說,以細膩筆觸復刻上海半個多世紀的市井風情與人物命運。2017年,上海文廣演藝集團宣布將35萬字小說《繁花》搬上舞台。隨著《繁花》終季全新亮相,國內戲劇界僅見的舞台三部曲大制作終告完成。連續8場《繁花》終季演出,將為跨越8年的舞台史詩畫上圓滿句號。
自2017年啟動排練,2018年1月首演,舞台劇《繁花》始終以“忠於原著”為創作核心,將金宇澄筆下錯綜復雜的時空與人物命運娓娓道來。從小毛、阿寶、滬生、姝華、李李等主要角色的悲歡離合,到大自鳴鐘、莫干山路、思南路等城市地標的時代蛻變,舞台劇以極具質感的布景、方言對白及年代符號,還原小說中“上海的肌理”。
《繁花》前兩季演出18輪120場,北至北京、南至香港,觀演人次超過10萬,並受邀參加中國原創話劇邀請展、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阿那亞戲劇節,獲“壹戲劇大賞”“華語戲劇盛典”等八項戲劇大獎。9月初,由上海廣播電視台、上海文廣演藝集團出品,上海市演出公司與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共同制作的《繁花》終季首輪開票,僅10分鐘票房超過100萬元,又緊急增開兩場。
《繁花》終季採用“十二宮格”舞美裝置,配合多媒體、燈光呈現人間百態。導演馬俊豐解讀:“第一季講人生周而復始,不少飯桌吃飯戲,我們用了圓盤形舞台設置。第二季講匆匆過客,好朋友、親人、愛人在身邊擦肩而過,舞台有無數縱橫向的履帶。終季,大家都生活在小格子裡。十二宮格格子裡面的人生猶如被放大,它是我們的堡壘,滋潤著我們,豐富著人生,也禁錮著我們,是需要沖出去的牢籠。”
馬俊豐與編劇溫方伊、藝術總監張翔及整個舞美燈光技術團隊,通過精煉主線、強化人物弧光與時空線索的清晰鋪陳,構建了獨立成章又相互關聯的敘事體系。“從一開始寫劇本,我們就設定原則——沒有看過前兩季的觀眾,沒有看過小說,甚至沒有看過電視劇的觀眾,都可以毫無障礙地進入終季故事。看過第一季、第二季的觀眾,在《繁花》終季看到的是互文,帶著記憶的回溯,補充主線故事。”
“《繁花》三部曲其實是三兄弟的故事。”馬俊豐介紹,“第一季以阿寶為主線,第二季側重滬生,終季圍繞小毛的生和死展開。”
2017年12月,《繁花》第一季在靜安文化館排練,排練廳響起滬劇名家王盤聲的《志超讀信》,為演員們尋找創作靈感。咿咿呀呀的上海話夾雜著老唱片獨有的沙沙聲,時間仿佛一下子停滯了。“小毛”“銀鳳”在為一場六十年代的戲對詞,而馬俊豐手中時而拿小說,時而拿劇本。
回首8年前,用《志超讀信》幫助年輕演員找感覺,馬俊豐感嘆:“第一季首演后,我們花了大量的時間修改,網站評分從7.4升到8.0。隨著對小說文本的深入研究,我們對故事有了不一樣的認識。第二季又發生了很多變化,到終季,我們終於要跟這個故事說再見了,不知道該怎麼走出故事,怎麼把結尾收好。”
舞台劇《繁花》三部曲全國巡演計劃已提上日程,首站蘇州灣大劇院11月20日、21日演出已開票。
(來源:解放日報 記者 諸葛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