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增速5.1% 解析上海經濟向上曲線的“密碼”
昨天,上海發布前三季度經濟數據,5.5%的GDP增速高於全國水平,超出了市場預期。今年上半年,上海GDP增速為5.1%。
階梯向上的不止GDP數據。從前三季度數據來看,上海的工業、金融業、信息服務業、批發零售業、住宿餐飲業等行業指標都較上半年出現明顯改善。其中,有一些是上海的傳統優勢產業,有一些則是剛剛起步的新興產業,它們你追我趕,讓上海經濟呈現出穩中有進、韌性增長的態勢。
當前,上海經濟處於動能轉換的調整期,外部環境又面臨較大不確定性,前三季度上海GDP能走出這樣一條向上的曲線極為不易。
回望整個“十四五”發展過程,上海對諸多重點產業進行了提前布局。現在,經濟結構調整升級的成果正在兌現。
工業新勢力
拿下近半壁江山
第二產業看工業。上海曾經以工業立市,但隨著城市規模不斷擴大,發展工業的挑戰重重,上海如何兼顧城市建設和工業發展?
尋找新動能迫在眉睫。五年前,在上海“十四五”規劃建議中,首次提出了“三大先導產業”的概念,即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產業。如今看來,這一步走得十分正確。
當前,三大先導產業制造業已經成為引領上海工業發展的重要動力。前三季度,上海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5.7%,較上半年提高0.1個百分點。其中,三大先導產業制造業產值同比增長8.5%,快於全市2.8個百分點,拉動效應明顯。
除了三大先導產業,上海近年來也培育了不少新興的高端產業集群,如航空航天、計算機通信、電氣機械制造業等。今年前三季度,這些行業產值都保持了兩位數增長。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產業前三季度也分別增長了19.6%、10.9%和10.3%。它們都為上海工業注入了新鮮血液。
如今,上海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佔全市工業總產值的比重已經提高至44.1%。也就是說,上海市接近一半的工業產值都由戰略性新興產業貢獻,工業發展的新引擎越來越多。
從成本側來說,近年來上海還通過降低用能、土地、貸款等成本,幫助工業企業降本增效,推動工業企業的持續發展。在今年上海全球投促大會上,上海宣布通過去年出台的工業“降本增效17條”,實打實為工業企業降本超520億元。今年上海的目標是,要助力工業領域再降本60億至80億元。
上海的努力一定程度上反映在企業的利潤數據中。今年1至8月,上海工業企業利潤增長16.3%,工業企業利潤率達6.3%,工業企業效益逐步改善。
金融穩健
信息服務業高速增長
金融業數據是今年三季度上海經濟的一個亮點。隨著國內資本市場的日趨活躍,上海的金融交易也日益繁忙。前三季度,上交所有價証券成交額增長38.4%,上期所成交額增長11.5%,上海黃金交易所成交額增長40.2%。
股市方面的交易尤為活躍。數據顯示,前三季度上海市証券營業部成交額同比增長達95.2%。
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上海擁有全球最豐富的金融市場業態,涵蓋股票、債券、期貨、貨幣、票據、外匯、黃金、保險等全品類交易市場。資本市場的回暖,以及股市的提振,會放大上海金融市場的交易額,直接拉動上海金融行業的增長。
然而,對於現在的上海來說,金融業已經不是增長最快的服務業產業了。今年前三季度,上海金融業增加值6965.27億元,增長9.8%﹔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5277.43億元,同比增長15.5%。
在這兩大支柱產業的帶動下,上海的第三產業,也就是服務業發展不斷加速。從2022年到2024年,服務業佔上海GDP比例分別為74.1%、75.2%、78.2%,呈現逐年升高態勢。今年前三季度,第三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9%,佔GDP比重達79.1%左右,再次刷新了紀錄。
和金融“老大哥”相比,信息服務業是上海支柱產業中的后起之秀。按照統計的標准,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涵蓋電信、廣播電視和衛星傳輸服務,互聯網及相關服務,軟件開發與信息技術服務等業務。對於上海來說,平台經濟和人工智能產業是信息服務業增長的關鍵。
在平台經濟方面,上海近年來涌現出拼多多、小紅書等頭部互聯網平台,目前還聚集了美團、京東等大廠,產業鏈生態日趨完善,直接助推了上海信息服務業的高速增長。
在人工智能產業方面,近兩年人工智能算力需求旺盛,大模型加速應用,也為上海的信息服務業添了“一把火”。為推動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上海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舉措,加速形成“算力筑基、模型引領、應用賦能”的全鏈條體系,為信息服務業企業提供了大量的發展機遇。
單季新高
上海制造出口全球
日前,在上海市政府召開的一場民營企業座談會上,來自閔行的制造業企業思源電氣晒出的成績單讓人眼前一亮——這家專注於輸配電設備研發、生產和銷售的企業,在去年業績實現歷史性突破的基礎上,今年前三季度繼續保持高速增長,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2.9%,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46.9%。
思源電氣業績快速增長的關鍵在於全球化。公司黨委書記陳照平介紹,目前公司已成為全球主要輸配電行業高端裝備市場的主流供應商,業務遍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海外訂單突破1/3。
像思源電氣一樣快速推進產品出海、拓展新興市場的企業在上海不是少數。今年前三季度,上海市進出口同比增長5.4%,其中,第三季度進出口規模更是創下單季歷史新高,9月實現進出口4059億元,突破4000億元大關。
出口是今年上海外貿增長的主要動力。前三季度,上海出口同比增長11.3%,增速較全國高4.2個百分點。
可以觀察到,外貿出口的加速與工業制造業產值增長有直接關系。三大先導產業、高端制造業、綠色產業的發展,正帶領上海外貿出口“逆襲”。
三大先導產業方面,前三季度,上海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產業出口1936.7億元,增長10.3%。得益於創新藥國際化步伐加快和產業政策的優化,醫藥品、西藥原料藥出口分別增長21.5%和40.7%。
高端制造業出口增勢也十分明顯,工業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高端機床、石化機械出口分別增長41.6%、39%、36.5%、29.6%。
綠色產品出口態勢仍然強勁,前三季度,上海市“新三樣”出口同比增長6.3%,繼續保持超千億元的出口規模。其中在特斯拉儲能工廠投產的帶動下,鋰電池出口321.5億元,增長20.7%﹔上汽加大混動汽車出口力度,推動上海市混動汽車出口196.1億元,增長2.1倍﹔綠色航運裝備異軍突起,液貨船出口206.3億元,大幅增長82.7%。
消費升溫
上海“人氣”回來了
就在剛剛過去的國慶中秋假期,一個出行數據引發人們的關注:據上海旅游大數據監測,8天假期裡,上海市共接待游客2548.5萬人次,同比增長19.7%。
上海的“人氣”正在升溫。這在前三季度的經濟數據中也有體現。前三季度,上海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4.3%,其中,7月到9月分別增長7.8%、13%和9.2%,推高了社零總量,讓前三季度社零增速較上半年直接提高了2.6個百分點。
在過去的這個夏天,上海的消費也“熱”了起來。在“以舊換新”補貼政策拉動下,限額以上單位中,體育和娛樂用品類、家具類、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零售額同比分別增長27.7%、22.1%、28.2%。
旅游業、住宿餐飲業也受益於政策補貼。目前,上海共發放兩輪10億元“樂·上海”服務消費券,下半年又增發了文化、觀賽消費券。前三季度,上海住宿業增速較上半年提升了2.6個百分點。
為了打造外國游客“中國入境旅游第一站”,今年夏天上海還接連舉辦了“上海之夏”國際消費季、上海旅游節等活動,文旅商體展聯動,接待境內外游客數量大幅增長。前三季度上海旅游入境人數達636.6萬人次,同比增長37%。
消費、投資、出口是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除了前文提到的社零、出口數據,前三季度,上海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同比增長達6%,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在三駕馬車的發力下,上海經濟展現了強大的韌性與活力,為全年經濟的穩健增長奠定了堅實基礎,也為上海“十四五”的順利收官注入強勁動能。
(來源:解放日報 記者 吳丹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