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間騎行團繞小區刷圈 時速達40公裡引居民擔憂

夜間騎行團繞小區刷圈
時速高達40公裡引居民擔憂
近段時間,寶山區瑞祥嘉苑二期和三期北門外出現了多個騎行隊伍的身影。他們成群結隊從人車交織的小區門口穿過,時速最高可達40公裡。
居民洪女士在解放日報·上觀新聞“民聲直通車”平台留言稱,近兩個月來夜間8時至10時,小區出入口曾多次出現多達10人的騎行團,車速較快,存在人車碰撞風險。
記者前往瑞祥嘉苑小區實地探訪。這段繞圈騎行路線全長1.5公裡左右,處於寶山區和楊浦區的交界地帶。通常,騎行者會按照順時針方向,經淞灣路、政和路、綏芬河路和淞滬路,全程右轉彎,形成一個閉環。在淞灣路上,有瑞祥嘉苑二期、三期小區的機動車出入口﹔沿路也有不少機動車和電動自行車停放﹔且該路段沒有劃分非機動車道,騎行者時而與機動車同行,時而繞過停靠車輛。夜間散步鍛煉的居民也同樣會步入機動車道中。
政和路上有瑞祥嘉苑三期東門出入口,但由於是斷頭路,人流量較少。綏芬河路兩側分別是施工工地和綠地,有下坡路段,騎行者在此段速度最快。拐入淞滬路的路口,由於靠近國帆路地鐵站,等候紅綠燈的人流量不小。轉彎的騎行者與行人會相遇,騎行者雖會減速但鮮有停下。淞滬路的非機動車道則用綠化帶分隔,路幅收窄,照明欠佳。
記者蹲點的幾天,沒有遇到騎行團隊,偶遇的騎行鍛煉者中也有未成年人。騎行者多不戴頭盔,也未安裝車燈。有騎行者告訴記者,他們居住在周邊區域,結伴而來。該線路也是騎友們探索出來的,附近有便利店,能方便休息、及時補給。“新江灣街道的騎行氛圍濃厚,以前大家通常繞國權北路大圈騎行,最近因修路變得坑窪,轉而換成這邊的小圈。”
另一名騎行者表示,小圈體驗不佳,因北面道路小區出入口多,轉彎盲區大,路線又短,速度剛上來就要減速轉彎,還存在一定危險性,但周邊沒有更好的選擇。他看到過有騎行者被交警攔下勸誡,要求降低速度。
在社交平台,不少騎行愛好者分享了圍繞瑞祥家園小區的繞圈騎行成績,均速超過30公裡每小時,最高速達40公裡每小時的不少。也有小區業主留言,提醒騎行團組織者提高安全意識。
記者注意到,9月中下旬,社交平台上曾有騎行愛好者多次組織團騎活動,圈內人稱“小火車”。組織者提到,團騎的速度控制在35公裡每小時以內,以3—5人為主。團騎的好處是,有能力的領騎可憑借經驗提前規避風險,引導后續隊友。
瑞祥嘉苑小區的許多居民向相關部門反映后,交通管理部門答復表示,只能出於安全的考量對騎行者進行勸誡,由於沒有限速規定,不存在明顯違法行為。居民曾提議,能否在小區出入口安裝減速帶。交警表示,非機動車道上不能裝減速帶。
記者查詢發現,對於時速較高的騎行行為,目前尚無明確的執法依據。不過,上海警方曾多次開展整治“暴騎團”違法騎行的現象,也強調騎行者應佩戴安全頭盔,嚴禁闖紅燈、逆向行駛、雙手脫把、接打電話等危險行為。對於多人結伴騎行,更應注意保持車速、安全距離和隊形,避免影響其他車輛和行人正常通行。截至發稿前,洪女士告訴記者,可能是周邊交警加大了勸誡力度,近期騎行團的活動減少。
(來源:解放日報 記者 車佳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