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華醫院設24小時痛風急診 患者中年輕人佔比高

光華醫院設全市唯一24小時痛風急診
痛風患者中年輕人佔比高
“凌晨3點被一陣劇痛驚醒,腳踝像被刀割一樣。一開始以為是扭傷,但腳腫成饅頭,只能去醫院急診求救。”近日,市民沈先生涮了幾次火鍋,結果半夜出現了症狀,最終經診斷為痛風,經過幾個星期的治療漸漸好轉。痛風大多半夜發病,該去哪裡就診?
記者近日獲悉,地處長寧區的上海光華中西醫結合醫院自2015年開始於急診開辟痛風診室,去年底再度升級,成為全市唯一一家提供痛風24小時服務的醫療機構,為這類患者“兜底”保障。
如今痛風在年輕人群中持續高發。數據顯示,我國痛風患者約有1800萬人,18—29歲年輕人患病率最高,佔患者比重達32.3%。痛風性關節炎多發於下肢關節,發作時會在關節處局部出現紅腫熱痛現象,時常合並關節活動受限。更令人煩惱的是,痛風經常在半夜或一大早突發發作,深夜12時至早上8時是發作的高峰時段,比白天高出2.36倍。半夜發作,患者就診頗為不便。
光華醫院急救重症醫學科副主任兼急診科副主任汪榮盛說:“讓更多患者能獲得及時有效的治療,醫院10年前在急診有意識開辟痛風專門診室服務,安排經驗豐富的醫務人員輪流值班。”
為何痛風多在半夜發病?專家分析,這與尿酸水平波動密切相關,人體在夜間新陳代謝減緩,體溫降低,血液中尿酸鹽的飽和度降低,容易生成結晶沉澱在關節處,引發痛風。不良生活習慣也可能引發痛風,如晚餐過飽、睡前飲酒、熬夜等,都可能增加發作概率。此外,有痛風遺傳家族史的人也更易發病。
汪榮盛說,節前,一名00后年輕人突然發病,來到急診進行針對性治療,“他日常不喝白開水,愛喝冰可樂等含糖飲料,年紀輕輕尿酸高達700μmol/L(男性正常值為208—428μmol/L)。事實上,近年來急診90后、00后來看痛風的比例越來越高,值得警惕。”
光華醫院風濕免疫科陳亮副主任醫師介紹,痛風發作時,臨床首選秋水仙鹼,目前主張低劑量方案,首劑量1mg,症狀緩解不明顯,1小時后加0.5mg,之后每天0.5mg兩次服用,直至症狀緩解或出現腹瀉等副作用表現。如果單秋水仙鹼無法控制症狀,可以加用消炎止痛藥物。
日常如何預防痛風發作?要及時關注尿酸變化。專家解釋,尿酸是人體嘌呤代謝的終末產物,就像壞情緒的積累。嘌呤分外源性、內源性。外源性主要是食物來源,如動物內臟、海鮮、紅肉等,內源性主要是衰老細胞凋亡釋放核酸、經酶解生成嘌呤底物。其中外源性隻佔20%,內源性佔80%。對於沒有痛風的人來說,428μmol/L是正常上限,偶爾超過一點不要緊,日常多注意即可。但對發作過痛風的患者,最好通過清淡飲食、增強運動等自我調節,將尿酸控制在428甚至400μmol/L以下,以免多次復發。
光華醫院目前擁有新華路568號、延安西路1508號兩個院區,痛風急診設於新華路院區。
(來源:解放日報 記者 顧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