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行成立“大零號灣科技創新策源基金”,打造“百億基金,千億規模”集群生態
10月11日下午,閔行區舉辦“百億基金,千億規模”的“熱帶雨林式基金矩陣”發布會,現場宣布成立100億規模的“大零號灣科技創新策源基金”,組建四大板塊基金矩陣,通過央地合作、市區合作、吸引社會資本參與等方式,形成“百億基金,千億規模”熱帶雨林式的母子基金集群生態。
據悉,大零號灣科技創新策源基金主要覆蓋科技、綠色、普惠、養老、數字五大領域,推動更多資本向新質生產力領域集中。記者從發布會現場了解到,目前,大零號灣科技創新策源基金擬投資非夕智能、數因智科、賽美特信息、長森藥業、瀚博半導體等25個項目。
閔行區領導介紹,近年來,閔行區聚力大零號灣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區建設,著力暢通科技、產業及金融良性循環,特別是在科技金融領域,不斷優化金融支持政策,逐步構建涵蓋天使、創投、產投的多層次基金體系,已累計參投子基金逾百支、投資項目超2000個,撬動社會資本過千億,為閔行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撐。
此次,大零號灣科技創新策源基金啟動,是閔行持續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又一重要舉措,旨在充分發揮功能性母基金牽引作用,引導更多社會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孵化培育更多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本土硬科技企業,為大零號灣和閔行發展注入新的動能和活力。
未來三年,閔行區將出資百億元,組建戰略性投資基金、新質領航基金、未來產業基金、產業投資基金四大板塊基金矩陣,形成覆蓋企業成長全生命周期的“大零號灣科技創新策源基金”。
其中,戰略性投資基金首期規模10億元,用於國家、市級戰略性項目及子基金的投資﹔新質領航專項基金首期規模10億元,用於區級重大項目及子基金的投資﹔未來產業基金首期規模5億元,用於早期科技項目及未來產業母基金遴選通過子基金的投資,原則上投資孵化器、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轉化,從“0-1”階段的區內早期天使投資項目,初創期、成長期具備創新技術、高成長性的區內科技型創投項目﹔產業投資基金首期規模15億元,用於產投項目及子基金的投資,原則上投資已實現產業化或具備產業化條件的成熟企業,支持區內企業的PRE-IPO、基石等出資,與區內鏈主企業、銀行AIC合作成立並購基金等。
四大板塊基金將形成“母基金定方向,子基金抓落實”協同機制,構建一行業一基地、一園區一基金的“科技+產業+基金+基地”運作模式,推動金融資源與產業發展同頻共振、實現雙贏。
活動上,閔行區相關負責人現場發布並解讀剛出爐的“金融四條政策”和“科創十條政策”,政策精准覆蓋從種子期的科創企業,到轉型升級的成熟產業等各類市場主體,推動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為企業和企業家在閔行放心投資、專心創業、安心發展注入“強心針”。
其中,閔行區金融政策主要聚焦投資未來、科技賦能、普惠金融及區域服務四大維度,打造雨林股權投資生態,鼓勵股權投資機構投資閔行﹔聚焦投早投小投重點,對獲得社會資本投資的科創企業,按實際獲得投資額的1%給予獎勵,最高30萬元﹔加大普惠金融支持力度,各類貸款給予擔保費全額補貼,最高50%的利息補貼,企業綜合融資成本低至1.5%,大力推動區域金融活力釋放。
閔行區科創十條政策,則構建覆蓋創新全鏈條的立體化支持體系,聚焦企業研發能力提升、核心技術突破、成果轉化加速三大核心環節給予支持,最高1000萬元﹔積極構建開放協同的創新網絡,梯度培育科創企業集群,最高給予200萬元支持﹔大力提升孵化器能級、強化科技金融支撐、深化人才政策保障,形成創新載體-科技金融-人才引育三維支撐網絡,為創新創業注入強勁金融活水,全面激活區域科技創新新生態。
上海市委金融辦有關負責人在會上介紹,截至今年6月末,上海有股權創投管理人1707家,管理基金產品9167隻,管理規模2.31萬億元,均位居全國前列﹔全市科技貸款余額2.33萬億元,同比增長7.75%,科技保險業務提供風險保障金額8.44萬億元。今年上半年,上海三大先導產業獲投數量和金額均全國領先,全國頭部機構在滬投資數量和金額均位居全國首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