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主張與新實踐並置,在上海感受設計引領未來

新主張與新實踐並置,超3000件展品盡顯設計之妙
在上海,感受設計引領未來
今天,2025世界設計之都大會正式啟幕,今年大會以“設計無界 生生不息”為主題,新主張與新實踐並置,超3000件展品,以“生態—生產—生活”三大聯動板塊呈現設計之妙。近500個品牌中,國際品牌佔20%,新銳品牌高達60%,打造了一場設計與科技、生態與時尚交融的盛宴。
從大腦中迸發的火花,到現實生活中的生產革新、生活便捷、生態可持續,設計扮演著“創意轉化器”與“價值放大器”的雙重角色。走進展館,你會發現,設計並不是虛無縹緲的概念,而是觸手可及的生活樣板,甚至在引領未來趨勢。昨天,記者提前探營尋找寶藏亮點。
■“生態設計”是本屆大會的核心亮點。展方希望讓更多參觀者、更多參展商感受到“生態設計”的力量,共同探尋產業綠色化轉型、可持續時尚的未來
生態設計,撬動產業升級迭代
“生態設計”是本屆大會的核心亮點。所謂“生態設計”,是致力於讓人類活動和自然協和共生的設計,希望能通過設計,推動全新的科技、產業和生活方式革命,以修復工業化帶來的環境危機。
在2024世界設計之都大會上,上海牽頭組織全球設計領域的意見領袖,向世界發出面向未來的設計主張——《2024世界設計之都上海宣言》。其中的一個重要建議,就是推動設計原則轉向生命網絡的“人與自然協同”。
上海世界設計之都大會主要策劃者之一、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校長婁永琪介紹,這也是本次大會將主題設置為“設計無界 生生不息”的初衷。展方希望讓更多參觀者、更多參展商感受到“生態設計”的力量,共同探尋產業綠色化轉型、可持續時尚的未來。
因此,本屆世界設計之都大會上首次設置了生生不息主題展,主題展區以學術和文獻的方式演繹大會主題,從線性消耗到循環共生,從空間佔據到生態嵌套,從技術應用到系統修復,展現資源循環與閉環設計如何重塑生產—消費系統、城鄉與自然作為生命共同體的融合路徑,以及科技與設計協同修復生態的潛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主題展的入口處,停著一輛老爺車——福特T型車,這是世界上第一輛大規模流水線裝配作業汽車,是開啟大規模工業化的經典設計﹔在出口處,停著一輛由遠景科技提供的用回收垃圾創作的Formula E藝術車,代表著面向未來的可持續設計。兩輛汽車遙相呼應,仿佛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讓人們看到“生態設計”的無限可能。
“藍色經濟”是由比利時經濟學家岡特·鮑利提出的經濟概念,主張模仿自然生態系統實現資源高效利用和零污染,通過創新商業模式促進生態與經濟平衡。
在本屆世界設計之都大會現場,已經有企業在嘗試進行“藍色經濟”的創新。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洗發水、沐浴露等產品,使用的都是按壓式泵頭,這種泵頭雖然小,卻使用了塑料、金屬等多種材料,由於材料難拆解,泵頭難以循環利用。
阿普塔是一家消費品包裝的跨國企業,也是歐萊雅等美妝巨頭企業的供應商。他們選擇研發全PE材質的泵頭,確保瓶泵和瓶身都是塑料材質,可以一起回收利用。
一個小小的設計改變,卻能撬動一個產業的改變,這就是“生態設計”的力量。在展會現場,記者發現不少人工智能企業的身影。比如iMuse.Ai是一款AI驅動的創意輔助工具,通過先進的AI技術,幫助設計師在成衣和面料設計、圖案定向等方面實現創意的快速生成和優化。有了AI工具的輔助設計,裁剪方式可以得到優化,面料能最大化使用,減少浪費,也提高了設計師的設計效率。
婁永琪介紹,本次設計之都大會在策展的時候特別強調模塊化、可循環、再利用、低廢棄的理念。有將近三分之一的展區使用的是模塊化展陳,將來這些展陳還可以重復利用,降低企業辦展的資源浪費。
“今年來了很多年輕化的企業和新面孔,我相信參加完這次展會后,他們會感受到設計與生態協同的重要性,‘生態設計’的理念會更加深入人心。”
賦能生產,詮釋品牌競爭力
記者在“生產”板塊看到,每一款直擊人心的產品,都在詮釋設計等同於品牌競爭力的真諦。
在李寧展陳空間,一款ULTRALIGHT 2025籃球鞋被放置在一個天平稱重裝置上。直觀可見,這款籃球鞋比五個網球還輕。
而一旁的材料輕彈測試則証明,如此輕的鞋,彈性完全在線——球體掉在李寧的超“雷雷雷雷(發音beng,四聲)”中底材料上,彈跳高度顯著高於另一側的其他材料。由此可見,此款專業籃球鞋以設計驅動、用科技加持,實現專業籃球鞋的業界極致輕量——42碼的鞋,僅260克重。
展台工作人員介紹,此款鞋的設計過程中,秉持“減少一切無用之物”的理念,在保証回彈的同時將克重降至極致。將籃球鞋的重量減輕,意味著降低產品對運動者的負擔﹔鞋子結構上則極限減少外底面積,優化抗扭系統,在極致鏤空中提升強度。
在妙可藍多展區,一款“奶酪小三角”的產品設計,將時尚、健康、情緒價值拉滿。其外包裝為圓形,有中國天“圓”地方的意味。其中裝有六塊小三角奶酪,有濃郁堅果味等三種口味。雖是奶酪,但其卡路裡僅為一個蘋果的三分之一,助力消費者健康管理,成為大量奶酪愛好者及“乳糖不耐受”人群的心頭好。
據悉,沖著上海的科技資源、國際人才和極其濃郁的設計氛圍,妙可藍多從東北遷來上海,在滬不僅完成了上市,還僅用5年時間,就坐穩了國內奶酪這一細分賽道的頭部位置。
在上汽設計展區,一個“穿越雕塑”,以紅色翼梁為主體,通過金屬電纜懸挂於巨大鋼圈中心、無需剛性支撐的結構,展現了名爵MG品牌一貫的輕量化與巧妙工程設計理念。MGB型號與新款MG Cyberster居翼梁兩頭,MGB代表了品牌過去對“速度平權”的追求,MG Cyberster則體現了MG在新時代致力於讓速度體驗更智能、更環保的創新方向。
根據上汽集團對外披露的今年半年報,海外市場方面,盡管面臨地緣政治、貿易壁壘等諸多挑戰,上汽集團依然實現了49.4萬輛的銷售成績,同比增長1.3%。其中MG品牌在歐洲市場表現突出,累計交付15.3萬輛,同比增長16%,成功躋身歐洲市場銷量領先的中國汽車品牌行列。
國貨向上,創新帶來品質升級
智己LS6超級增程、蔚來第三代ES8、極氪9X全尺寸SUV等剛剛上市的新能源汽車,華為、小米品牌新款折疊屏手機,之禾、蔓樓蘭等領軍服飾品牌逐一亮相……技術創新、設計創新和品質創新,正在重構國貨價值鏈。記者在大會主展區發現,“國貨崛起”早已不是一句口號,國貨向上的浪潮,正在重塑消費者的日常。
小小一隻美妝護膚品,卻在攪動全球市場。
全球純淨美妝市場,長久被海外品牌佔據,近年來,RED CHAMBER朱棧如同“黑馬”,迅速躋身國內市場頭部。走進其展台仿佛步入藝術空間,一朵巨大的銀白色中國蓮藝術裝置,鑲嵌在森綠色的幕牆上,十分吸睛。“蓮花呼應了我們的主推新品‘輕密精華粉底液’,其在配方架構上就區別於傳統粉底液,把基底從水或乳化劑換成了高濃度的中國蓮精粹。”朱棧生物科技品牌部工作人員Jennie透露設計背后的巧思。
以中國花卉入料,並不是玩概念。Jennie說,朱棧強調安全的化妝體驗,並不斷升級配方技術、原料選擇和功效驗証。近3年,多用膏等產品在多個電商平台大賣,其天貓旗艦店月銷量最高達20萬筆。研發團隊歷時11個月、調試28版樣品打造的這款粉底液產品,專門針對屏障受損肌膚,包括特異性皮炎患者。
上海是中國美妝第一城,在化妝品牌集聚的東方美谷,有關“技術突圍”的故事時常上演。東方美谷展台簡約而精巧,擺放的產品琳琅滿目,護膚品、保健品、香氛一應俱全。“我們帶來的自然堂喜馬拉雅系列表達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東方美谷公司品牌部副經理吳晶晶說。自然堂研發團隊曾多次前往喜馬拉雅山脈考察,自主研發多種核心化妝品原料,而原料可以說是化妝品的“芯片”。
設計本身,往往也在詮釋產品和企業的躍遷升級。
中國現制茶飲品牌“滬上阿姨”,茶飲吧台、果蔬裝置藝術及營養可視化區域均為循環材料打造。展台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為了迎合市場的健康消費理念,帶來了超級果蔬茶系列與今秋新品五黑煥發慢養瓶。前者以“膳食纖維+”為核心賣點,后者使用黑枸杞等五種黑色食材,適配秋冬場景。
新國貨品牌發展突飛猛進,老字號也在完成從經典到新潮的煥變升級。百年品牌百雀羚展台C位,擺放著一套以玉為產品瓶器設計的護膚品系列。這套系列的產品功效直擊肌膚初老困擾,主打提亮氣色。
“今年,我們帶來的兩套護膚品系列都圍繞中國文化,聯合專業領域的非遺大師,分別以青花瓷和玉琮為設計理念。”百雀羚品牌部工作人員王憲玉說,這不僅僅是產品的上新,更是一次品牌升級,將百雀羚賦予“東方文化符號”。
探索國貨品牌的高端化與國際化,百雀羚正在開辟一條新路徑,系統性地構建文化價值體系,而非單一依賴技術或營銷的單點突破。
(來源:解放日報 記者 戚穎璞 李曄 吳丹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