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社會| 法治

全國職業技能大賽落幕,上海穩居全國第一方陣

2025年09月25日17:07 |
小字號

全國職業技能大賽落幕,上海選手9金5銀3銅72優勝獎,穩居全國第一方陣

一技傍身實力競爭,就業市場上的“香餑餑”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第三屆全國職業技能大賽106個比賽項目,從零售到物流與貨運代理,從烘烤羊肉到西餐烹飪,從育嬰到健康和社會照護,涵蓋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本屆技能大賽於9月19日至23日在河南鄭州舉行,來自35個代表團的3420名選手圍繞106個競賽項目參賽。經過激烈角逐,上海選手取得9金5銀3銅72優勝獎的好成績,金牌數和獲獎總數繼續穩居全國第一方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選手備戰比賽的過程,無疑是艱苦的。採訪中,多位教練都提到,訓練會按照世界技能大賽的標准進行,有時會模擬在需要倒時差的情況下進行練習,或是連續進行十來個小時的訓練。很多時候,支撐選手堅持下去的,是他們對相關技術的熱愛。

獲得3D數字游戲藝術賽項冠軍的上海選手湯綺萱,原本學習的專業與平面廣告相關。愛玩網絡游戲的她,在一次社團活動中偶然接觸到數字建模技術,由此產生濃厚興趣。她開始向學校老師請教,在網上尋找教程,課余時間自學建模,一遍遍練習數字雕刻、拓扑布線。

“因為沒有系統學習過美術造型,剛開始總是需要花更多時間反復調整三維模型的姿態和各種比例,別人用快捷鍵行雲流水完成的操作,我得靠鼠標在菜單裡點十幾下,手指磨出薄繭,眼睛盯到發酸,但看到模型愈發精致,便覺得一切都值。”湯綺萱說,在獲得上海星光杯一等獎后,更加堅定了對3D游戲制作的熱愛。

“她原來有點‘野路子’,進了市集訓隊后,能看出她內心非常喜歡這個項目,就像老鼠跌進米缸裡,通過學習各種知識,一點點把路子扳正過來。”湯綺萱的教練洪箐臨說。

今年隻有18歲的高書恆,是上海信息技術學校軟件與信息服務專業(四年制)學生,獲得本屆全國技能大賽網站技術賽項冠軍。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計算機是我最感興趣的領域,我想做出一款讓全世界感到驚艷的產品。這讓我有足夠動力在平時的學習、訓練中克服種種困難。”高書恆說,恰好他就讀的學校是世界技能大賽網站技術項目中國集訓基地,豐富的世賽成果轉化資源,為他入門網站技術開發提供了支撐。

高書恆曾入選第47屆世界技能大賽網站技術項目上海選手的初選短訓班,因年齡較小,最終沒能參加后續的選拔賽。正是這段經歷為他樹立了新目標——成為選手並站在更高舞台展現自己。

因為熱愛,所以拼搏。在世賽選拔項目中,單人項目前10名、團隊項目前5名選手將入圍第48屆世賽中國集訓隊。對於接下來的集訓,眾多入圍的上海選手充滿期待。

“我希望能像學長們一樣,明年在世賽的舞台上為國爭光。”獲得車身修理賽項冠軍、幫助上海實現該項目國賽“三連冠”的焦嬌說。從2017年到2024年,第44、45、47屆世界技能大賽車身修理項目的金牌,全都屬於他就讀的上海師范大學附屬楊浦現代職業學校。

對每個細節近乎苛刻

記者了解到,106個比賽項目中,智能制造、高端裝備、數字技術、新能源等賽項佔比超過50%,體現了大賽緊跟技術前沿發展的導向。首次把鄉村振興賽項納入大賽范疇。在66個世賽選拔賽項中,包括無人機系統、智慧安防技術、軟件測試、數字交互媒體設計、口腔修復工藝技術、零售6個新增賽項。

“所謂智慧安防技術,是指通過融合高清視頻監控、人工智能圖像分析、智能傳感網絡等先進技術,建立一套全面、多層次、智能化的安防體系,實現對區域內人員、車輛、環境等要素的精准感知、實時分析和快速響應。”現場一位智慧安防技術賽項教練告訴記者,這就對參賽選手的軟件編程和應用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

獲得該項目冠軍的李金澤來自上海交通大學,他坦言,比賽涵蓋智慧安防技術的硬件組裝、軟件調試、算法優化等全流程,每一環都考驗技術功底。“從7月初開始集訓到現在,為我打開了一扇通往技能新世界的大門。”李金澤說,自己原本動手能力一般,面對模塊工藝曾感到迷茫,靠著日復一日的高強度訓練,做線手藝不斷精進,“我體會到‘工匠’二字背后,是對每一個細節近乎苛刻的極致追求”。

即使賽項本身沒有變化,考核內容也會與時俱進。網站技術賽項就新增一個比賽模塊,考查選手對一種當下在開發手機應用、網站后端時使用廣泛的新技術掌握情況。物流與貨運代理賽項則新增可持續發展模塊的考核,並提升比賽中同客戶、供應商的交流分權重。

考慮到賽項貼近實際工作,需要加強企業實務技能學習。拿下物流與貨運代理賽項冠軍的上海選手姚怡婷,此前就在牽頭集訓場所——上海國際港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安排下,開啟高強度技能學習。

牽頭集訓場所根據姚怡婷的實際情況量身定制培訓方案,安排她深入空運、海運貨代企業進行實訓。“企業實踐讓每個環節‘活’起來。”姚怡婷感慨道,這段經歷讓她將“理論流程”轉化為“實操思路”。

另外一個值得關注的細節,則是人工智能技術在賽場和訓練中得到充分運用。比如,高書恆在平時的訓練中常使用人工智能技術進行輔助。不過,對於人工智能技術可能會導致程序員失業的焦慮,他和教練馮家樂都很“淡定”。馮家樂說,即使人工智能能夠完成大部分代碼的撰寫,但仍需要程序員對其進行調試和修正BUG。

具有很強的競爭力

記者注意到,許多往屆世賽、國賽獲獎選手也出現在賽場上,只是身份從參賽者變成教練、裁判或專家。還有選手憑借掌握的一技之長,成了就業市場上的“香餑餑”,進入知名國企或“大廠”工作。

周雨欣去年在裡昂奪得第47屆世界技能大賽物流與貨運代理項目冠軍后,便逐漸轉換身份:一方面是本屆上海選手姚怡婷的教練團隊成員,把經驗傾囊相授﹔另一方面從上海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畢業后,她入職上港集團,成為一名職業“物流人”。

裡昂世賽健康和社會照護賽項銅牌得主曾小桉也選擇成為一名教練。上海健康醫學院護理與健康管理學院2022級本科生閔思達,是曾小桉的學弟,本屆大賽該賽項冠軍,也是上海首位參加該賽項的男選手。高大、陽光的他,每次登場比賽時都會引來圍觀。

隨著社會健康照護需求的日益增長,“健康照護師”這一新職業進入人們的視野。2020年,“健康照護師”被納入我國職業分類大典。2023年第二屆全國職業技能大賽上,首次出現健康和社會照護賽項。

過硬的技能功底加上契合社會實際需求,使得技能人才在就業或繼續深造時,具有很強的競爭力,前景越來越廣闊。

上海市職業技能鑒定中心主任李曄說,為加大激勵力度,上海還將按照規定配套相應的物質和精神獎勵,包括對符合相關條件的獲獎選手及相關個人、團隊,優先推薦上海高技能人才評選表彰以及“上海市五一勞動獎章”“上海市青年五四獎章”“上海市工人先鋒號”“上海市教育功臣”。在人才引進、職稱評審、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獎勵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

數據顯示,目前上海技能人才總量超過400萬人,高技能人才佔技能勞動者比重超過35%,技能人才年平均工資達16.99萬元。上海通過人才培養、評價、激勵全鏈條發力,推動技能人才隊伍從“規模擴張”向“質效提升”轉變,致力建成全國一流、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技能人才高地。

已跳脫出刻板印象

本屆國賽中共有25個省份代表團參加90%以上的賽項,21個代表團參加全部106個賽項,較上屆增長近1倍。從參賽選手來看,既有來自院校的“技能新星”,也有長期堅守一線的“老師傅”,年齡跨度從16歲至57歲﹔技工院校學生、企業職工分別佔58%、21%,企業職工佔比增加。

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領域賽項佔比超50%。博士、碩士、本科選手佔比達33%,參賽賽項主要集中在智能制造、高端裝備等前沿技術領域。這說明,技能人才早就不是過去人們刻板印象中的樣子。高水平、高規格的國家級或世界級技能大賽,能讓更多人近距離觀賽,親眼看到技能的發展迭代、感受技能的魅力,有助於打破人們對技能人才、職業教育的偏見。

近年來,上海不僅在世賽、國賽中取得不俗成績,還構建了以世界技能大賽為引領、國家級技能大賽為龍頭、市級技能大賽為主體、區域性技能競賽為基礎、基層崗位練兵和技能比武活動廣泛開展的技能競賽體系,實現以賽促學、以賽促訓、以賽促評、以賽促建,帶動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

(來源:解放日報 記者 王閑樂)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