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社會| 法治

眾多上海市民捐贈碳減排量 助力碳市場大會“碳中和”

2025年09月25日17:03 |
小字號

眾多上海市民捐贈碳減排量 助力碳市場大會實現“碳中和”

記者從上海生態環境部門了解到,昨天在滬舉辦的中國碳市場大會將通過上海市民捐贈個人碳減排量等方式實現“碳中和”,成為今年7月《上海市大型活動碳中和工作指引》發布后,上海首個嚴格按規范推進的“碳中和”示范活動。

昨天中午,正在上海參加2025中國碳市場大會的蔣小紅手機中跳出一條中獎通知,歡迎她免費參觀上海世博文化公園的上海溫室花園。這是她用綠色生活方式助力中國碳市場大會后獲得的獎勵。

什麼是碳普惠?用專業術語來解釋要一百多字,聽完,許多市民還是無法理解,而這條中獎通知就好理解多了:個人的減碳行為能轉化為看得見摸得著的激勵,進而構建公眾對節能減碳行為的價值認同,將減碳行為堅持下去。

打開手機裡的上海碳普惠平台,蔣小紅展示了自己綠色出行的碳減排量:“每乘坐一公裡地鐵減少97克二氧化碳排放,可兌換97個碳積分,這次助力中國碳市場大會,我用1000個碳積分(相當於坐了10.3公裡地鐵)參與抽獎,沒想到中了。”

《上海市大型活動碳中和工作指引》鼓勵大型活動在優先實施減排的基礎上,通過購買或接受捐贈的方式獲取碳配額或其他碳減排量,從而抵銷受技術和經濟等因素限制難以避免的溫室氣體排放量。

上海市減污降碳管理運行技術中心負責人告訴記者,這次公眾捐贈的碳減排量將起到決定性作用,是中國碳市場大會實現碳中和的關鍵之一。同時,大會還積極挖掘場地、交通、住宿、餐飲、耗材等方面的減排潛力,比如,開通機場直達虹口北外灘世界會客廳的綠色接駁巴士,又比如,採用電子會議資料替代紙質打印版本。

中國科學院一項研究報告顯示,居民消費產生的碳排放量佔總量的53%,對碳排放的貢獻不容忽視。上海2024年GDP同比增長5%,而參與履約的納管單位碳排放總量同比僅增長0.04%,這背后離不開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數據顯示,上海碳普惠平台6月25日正式上線以來,已有20多萬名市民開通個人碳賬戶,可在地面公交、軌道交通、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純電動乘用車等5種應用場景中獲得碳減排量。上海碳市場方面,已上線2個碳普惠交易品種,累計成交量超4萬噸。最近一個履約周期(2024年10月1日至2025年6月30日)內,共有15690噸上海市碳普惠減排量用於配額清繳抵銷,較上一履約周期增長72%。

(來源:解放日報 記者 陳璽撼)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