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劇《黃道婆》再現紡織傳奇 19日亮相藝海劇院

瓊劇《黃道婆》再現紡織傳奇
本月19日將亮相藝海劇院
日前,東華大學“秒變”非遺現場,海南省瓊劇院攜原創瓊劇《黃道婆》以“非遺市集+專場大戲”組合玩法,讓七百年前的“紡織女神”黃道婆重回故鄉鬆江。16日,《黃道婆》將亮相第十九屆中國戲劇節,9月19日回到上海,在藝海劇院與觀眾見面。
9月13日下午,東華大學大學生活動中心秒變大型“非遺種草”現場。瓊劇快閃率先炸場:《七品芝麻官》《春草闖堂·贈銀》《張文秀·榮歸》……經典片段接連唱,年輕演員功力十足,現場掌聲連連。黎錦織造展示區,黎族傳承人端坐腰織機前,雙手在經緯線間嫻熟穿梭,圖騰紋樣漸次顯現。“原來每一條黎錦都在講述故事,”一位服裝設計專業的學生感慨,“這些圖案承載著黎族的歷史記憶。”與之呼應的是烏泥涇手工棉紡織技藝展演。傳承人操作三錠紡車,完整展示從棉花到紗線的工藝過程。現場體驗紡紗的學生感嘆,“看似簡單的動作,竟需要多年練習,讓我對傳統技藝的精湛有了更深理解。”
入夜,錦繡會堂座無虛席。燈光暗下,螺號聲起,少女黃四娘在雨中絕望哭訴,一句“世上已無親爹娘”讓人落淚﹔崖州黎族姐妹出手相助,榕汁止血、竹床養傷,細節裡藏滿民族善意與智慧。高潮處,宋五哥為救人海上殞命,黃道婆痛徹心扉唱出“你護我一程,我念你一生”,台下抽泣聲此起彼伏……而她最終研制出三錠紡車,那句“五哥,我做到了”,又讓觀眾淚中帶笑,掌聲雷動。
東華大學的趙老師表示:“作為鬆江人,我從小聽黃道婆的故事,但今晚,她是‘活’的,這不僅是看戲,更是一堂震撼人心的創新教育課。”
海南省瓊劇院院長楊濟銘表示:“黃道婆從上海到海南、再把技藝傳回江南,本身就是一段文化融合的佳話。今天我們用一台戲、一場市集,續寫這段千年之緣。更重要的是,它証明了傳統也可以很潮很燃。只要找到對的表達,瓊劇、黎錦、古老技藝,完全能在年輕人中圈粉。”
(來源:解放日報 記者 諸葛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