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停車位,看“別人家的小區”

9月11日上午,在張堰鎮紫迪蘭庭小區,施工人員正在進行最后的收尾工作,“共享車位”標識清晰可見。
據了解,目前紫迪蘭庭3個小區共有車位737個,但系統登記車輛數量已超1000輛。由於車位缺口過大,每到停車高峰時段,小區內“一位難求”,不少居民飽受停車之苦。“家裡有兩輛車卻僅有一個車位,因停放位置問題,人家總是打電話讓挪車。”居民胡阿姨說。
為有效緩解小區停車壓力,今年4月,紫迪蘭庭小區“停車難”問題被納入黨建引領物業治理“一小區一策”攻堅行動范疇。小區“三駕馬車”通過召開議事協商會、上門走訪征詢居民意見等方式,廣泛聽取居民代表的意見建議,不斷優化調整停車改造方案。最終,對小區內46個點位進行了整合優化,成功新增55個共享車位,並實行“先到先停”規則,提升車輛流動性和車位利用率。
“目前已經有54個車位投入使用,還有1個預計9月20日左右能完成施工,投入使用。”張堰鎮康和居委會副主任吳海燕說。
“共享車位開放以來,效果特別明顯,尤其是晚上。現在小區裡的剮蹭事件基本沒有了,道路也比以前寬敞了很多,居民出行也更安全了。”張堰鎮康和居民區業委會副主任盛海春說。
在挖掘內部潛力的同時,小區管理方也積極拓展外部停車資源。通過進一步協調公共服務區域、設置潮汐停車位等方式,多渠道解決停車難題,讓居民告別“搶位焦慮”。“張堰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約有25個車位供居民夜間停車﹔張堰鎮政府南廣場,大約有30個車位可供居民夜間使用,基本能緩解大部分居民的停車需求。”吳海燕表示。
近日,朱涇鎮萬安金邸小區環境煥然一新。嶄新的路面和停車位贏得了居民點贊。居民王女士欣慰地表示:“環境變好了,散步心情更舒暢,停車也方便多了!”
原來,這裡曾經是小區周邊的綠化帶,卻被不少居民“圈地”改造成了“私家菜園”。無序種植不僅擠佔了公共綠化空間,鄰裡間還經常因此產生小摩擦,這片公共綠地漸漸成了社區管理的難題。為此,朱涇鎮第一綜合網格牽頭整合各方力量,精准施策,讓“老大難”變成了社區新亮點。
朱涇鎮第一綜合網格調度員李峰表示,前期他們會同城建、綠容、居委會、物業公司等部門前往現場查看情況,並多次召開協調會,聽取居民意見,商量解決方案。最終確定了“空間挖潛釋放供給”的定制化解決方案,由網格團隊耐心勸導群眾“退耕返地”后,利用閑置空地打造停車場所,有效緩解“停車難”問題。

△整治前,工作人員張貼整治告示書
在前期的排摸過程中,所在地的萬安居委會籌備組工作人員發現,小小的區域內竟有超20位居民在此種菜。於是,除了張貼整治告示書外,工作人員還逐一上門,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向種菜的居民宣傳整治后的益處,居民們表示理解並會盡快清理掉種植的蔬菜。
在解決了居民種菜問題后,后續的施工過程就較為順利。朱涇鎮城建中心結合周圍地勢環境,多次優化施工方案,對該區域開展了土地平整、澆筑混凝土、路面黑化等工作,並劃定了66個停車位。
“新增的停車位顯著改善了萬安金邸小區的停車難題,而且小區周邊的環境也明顯提升,居民們的反饋都很好。”萬安居委會籌備組黨總支副書記周斌表示,后續,結合業委會的建議,還將在部分停車位上安裝公共充電樁,滿足居民的充電需求。
(來源:i金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