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專題

科技賦能+標准引領 烏達力克豇豆書寫滬疆協作新篇

2025年09月12日17:32 |
小字號

新疆莎車縣是國內第二大豇豆生產縣,烏達力克鎮又是浦東援疆確定的豇豆產業標杆鎮。記者從上海援疆莎車分指了解到,烏達力克鎮將被打造為南疆地區少有的豇豆集中連片現代化種植標杆,通過智慧農業的深度應用,構建可復制推廣的特色農業種植體系,並最終為創建“莎車豇豆”區域品牌奠定堅實基礎。

第一年每畝就多收入上千元

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剝棗。正值《詩經》裡的農村煮豆、剝棗的時節,這樣的場景在新疆莎車縣烏達力克鎮依舊。

走在烏達力克鎮167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到處可以看到豇豆豐收的景象,一身花裙的大娘們、眉目深邃的大爺們在勞作之余,快樂地坐在棗子滿枝的樹蔭裡,分食著西瓜和馕,小伙子、大姑娘們在綠色地毯一般的農田裡邊干活邊歌唱。

14村的吾斯曼大娘家的豇豆長得特別喜人,鄰居正在天山大學讀大二的阿布杜木可尤穿過密匝匝的豇豆走過來問大娘家的收成,大娘家的孫女大眼睛一轉說:“比你家的好!”阿布杜木可尤笑著承認了,他說:“我爸爸說今年比去年收成高,收購價也漲了不少,一畝地要多收好多錢呢!”吾斯曼大娘切了一塊西瓜分給小伙子,說:“沒想到上海來的專家這麼有能耐,可以讓豇豆種的又多又好,你大爺樂開了花呢!”小伙子一雙濃烈的大眼睛笑了,說:“這樣的好日子再累也高興啊!”

2025年,烏達力克的豇豆不僅畝產提高了三四成,每公斤的收購價格也比鄰近鄉鎮高了四毛錢左右。上海援疆莎車分指對於2026年的烏達力克豇豆產業有了更大的信心:“今年烏達力克豇豆價格高,還僅僅是因為賣相好。等市場明白了烏達力克豇豆農殘低,拉開的差價會更大!”

打造豇豆“天花板”的關鍵在哪裡?

烏達力克的轉機來源於深度走訪。援疆干部溫俊君擔任烏達力克鎮黨委副書記,在走訪農戶時得知很多人對豇豆種植失去了信心,擔心以后豇豆沒人收了﹔后面進一步調查了解到,由於烏達力克的豇豆品質和產量都不穩定,導致市場價格波動大。

上海援疆莎車分指揮部了解到這個信息后,立即調動各方力量,研判形勢,轉危為機:引入上海企業上海生農生化制品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在莎車落地注冊企業為新疆申佳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即申佳農科)。上海援疆莎車分指給烏達力克豇豆產業提出:要打破豇豆種植傳統模式,依托“科技+服務”雙輪驅動,注入上海農業智慧,系統性提升莎車豇豆的種植規范與品質門檻。

記者走訪烏達力克的時候看到,這裡的豇豆是每家每戶各自種植的,一般與巴旦木套種,與上海的現代化農業並不一樣。如何將單打獨斗的“小農種植”轉變為“標准化、高品質”的現代農業?援疆專技人才、烏達力克鎮農業(畜牧業)發展服務中心副主任文德亮,協調當地農業技術人員和種植戶,依托申佳農科技術團隊,系統傳授水肥管理、病虫害識別與綠色防控、科學採收等關鍵技術,變“經驗種植”為“科學種植”,著力培養一批掌握標准化生產技術的本地新農人,夯實體系根基。

期間,選擇什麼農藥、肥料的時候發生了分歧。企業認為要打造豇豆“天花板”,就要匹配高品質的農藥與肥料﹔擔任烏達力克鎮副鎮長的援疆干部朱文強則擔心成本,提出“有沒有必要用這麼好的”的問題。此時,指揮部一錘定音——豇豆好不好關鍵是農藥殘留低不低,只要能做到綠色、低農殘,將來打入高端市場,形成口碑、品牌,就用最好的。

於是,2025年的烏達力克,根據豇豆生長周期,將高效低毒、環境友好型的殺虫劑、殺菌劑以及富含特定生物菌群的專用功能肥料,精准配送到村,並制定嚴格的投入使用規范,從源頭上降低病虫害發生風險,為后續品質認証鋪路。

項目帶來的綜合效益清晰可見,在科技支撐、標准引領和智慧賦能下,平均畝產較傳統種植模式實現顯著增長﹔科學管理確保了豇豆的均勻度、色澤和口感,市場競爭力與品牌價值同步增強﹔產量提升疊加優質優價,農戶收入獲得實實在在的增長,有效激發了種植積極性。

朱文強始終記得一個場景:正午的陽光下,一戶農民全家忙著採摘豇豆,哥哥在地裡揮汗如雨,姐姐在樹蔭下抱著妹妹,成捆的豇豆堆成了山,孩子們眼裡的星星觸碰到了他心底最柔軟的地方——朱文強是奉賢農民的兒子,大地豐收帶來的喜悅是他割舍不掉的鄉愁,也正是浦東援疆干部共同的底色。

農歷閏六月下旬,記者採訪時,在16村的一個收購點遇到一個16歲的維吾爾族男孩,他一邊搬著鄉親們送來的豇豆,一邊笑嘻嘻地說:“我們的豇豆又直又飽滿,真的要感謝上海援疆啊。”那一刻,2024年7月的一個插曲閃回:朱文強與一名遠方的80后父親配型成功,他趕回上海捐獻造血干細胞,分指揮部的“小伙伴們”立刻接手他的工作,救人與救豇豆兩不誤,我們的援疆團隊打了一個大勝仗。

記者從分指揮部了解到,莎車的面積是浦東的七倍多,僅僅縣裡一個檢測機構是不夠的,目前正在打造基層快速檢測網絡,在田間地頭就能完成快速檢測,確保農產品安全。下一步,還要引入智慧農業平台:在豇豆示范田部署物聯網傳感器,實時採集環境與作物生長數據﹔搭建數字化管理平台,為科學決策提供數據支撐﹔通過移動終端,農技人員可遠程監控指導,農戶也能便捷獲取標准化種植規程和預警信息。

(來源:浦莎一家親)

(責編:葛俊俊、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