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超轉型探索新模式 滬版“胖東來”能否破局?

人民網上海9月5日電 (記者葛俊俊)在上海,零售業的一舉一動都備受市場關注。如今,在電商沖擊、消費習慣變遷的背景下,傳統商超該何去何從?
近期,滬上商超領域動作頻頻——永輝超市學習“胖東來模式”進行調改、清美集團推出“品上生活”全產業鏈自營模式……在不少傳統商超日漸式微的今天,這些動作無疑引來各方關注。大家都在好奇,這些零售企業能否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為消費者帶來不一樣的購物體驗?
從2024年起,不少傳統商超都行動起來,有的接受胖東來幫扶,有的自主學習胖東來進行調改,紛紛開啟“爆改”模式。其中,永輝超市就通過“胖東來模式”模式對門店進行了全面重構。
資料顯示,永輝超市在上海按照系統化、分批次的節奏持續推進“胖改”。2024年1月,金山萬達店成為調改首店開業﹔4月,浦江萬達店開業,調改范圍擴展至閔行區域﹔5月,曹路恆越店啟動運營。到了9月4日,上海第11家調改門店落地奉賢金匯龍湖,這也標志著其完成了上海八大區域的全覆蓋。
永輝超市設置胖東來自有品牌專區。受訪者供圖
調改后的超市究竟有哪些變化?記者通過對比后發現,調改后的門店主要呈現三大特征:商品升級——進口商品佔比提升至20%、海鮮品類擴容、特設上海特產專櫃等﹔服務優化——增設顧客休息區,提供切絲、絞肉等加工服務,還設置放大鏡、濕手器、果切食用順序提示等便民設施﹔體驗重塑——取消了強制動線、降低貨架高度﹔烘焙區推出YHBakery系列明星產品,吸引了不少年輕客群。
數據最能說明轉型成效:上海開業滿3個月的穩態調改門店已初步實現整體盈利﹔本輪調改創造了超900個就業崗位,員工綜合薪資大幅提升。隸屬於上海大區的蘇州太倉店、吳江店也同步盈利﹔此外,嘉興的四家門店將於今年11月完成調改。永輝超市副總裁、全國調改項目負責人王守誠表示,未來在不斷總結和優化“上海模式”的基礎上,逐步將其經驗推廣至長三角其他地區,形成以上海為核心、有序輻射周邊城市的區域發展格局。
清美“品上生活”日料現制檔口,一名消費者正在挑選壽司。上觀 黃勇娣攝
無獨有偶,清美集團今年推出的“品上生活”則被不少人稱為滬版“胖東來”——7月,“品上生活”首店登陸百聯西郊購物中心,首日銷售額就超百萬元,訂單量突破萬級大關﹔8月,上海第二家“品上生活”在百聯南方購物中心開業,借助“自種、自養、自產、自銷”的全產業鏈模式突出重圍。
據了解,“品上生活”核心競爭力在於“四個自”:自營農場——在上海本地自建11000畝高標准數字化蔬菜種植基地,全國定向種植基地50萬畝。蔬菜從採收和分揀到門店,最快僅需2小時。自營工廠——在浦東打造的70萬平方米中央廚房工廠,實現鮮食自主生產,保障品質和安全。自營物流——600多輛冷鏈食品車組成“配送網絡”,每天向上海及周邊地區門店輸送超2000噸鮮食,覆蓋上海98%的社區。自營門店——清美集團旗下擁有“清美鮮家”社區零售門店800余家。
“我們砍掉所有中間環節,從田頭到貨架全鏈路自營。”清美集團副總裁劉萬龍道出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既確保新鮮品質,又把價格打下來”。
有業內專家分析,在消費升級的時代,單純追求規模擴張已經行不通了。永輝通過服務和商品的重構來贏得消費者的信任,清美憑借強大的供應鏈建立競爭壁壘。他們的探索與實踐,為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與方向。
未來,他們能否在上海乃至全國的商超市場中佔據一席之地,仍需時間檢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