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要聞

花木街道從解決企業微小難題入手 吸引企業落戶

2025年08月05日09:26 |
小字號

花木街道從幫企業解決微小難題入手,吸引一批市場主體落戶

一次次有求必應換來一個個驚喜

街鎮是營商環境落地的“最后一公裡”。如果不依靠政策和補貼,如何吸引企業落戶?近日,記者在採訪中發現,浦東新區花木街道通過把目光投向社區,從為身邊的居民、企業、創業者解決微小難題入手,吸引了一批市場主體落戶花木。

去年年底,錦延路上憶長安·西安宴上海首店的創始人魯丹青找到街道,提出了一些外擺想法,不知道能不能實現。聽了企業的訴求,城管、消防、安監、市場監管等職能部門一起會商,指導企業合規經營。魯丹青由此回饋街道,出資改造沿街綠化景觀,帶動周邊商鋪主動提升形象。

今年3月,企業想在“一鋪難求”的浦東嘉裡城開分店,街道幫著與樓宇對接。

4月,企業受邀參加“首店主理人沙龍活動”,希望與陸悅坊對接,社區馬上去牽線搭橋。

5月,企業的印尼合作伙伴來滬洽談,希望在陸家嘴區域就近尋找一間會議室,街道協調陸家嘴世紀金融廣場安排好了會場,還陪同客人考察樓宇辦公空間……

一次次瑣碎的有求必應,換來一個個意外的驚喜。

“其實我們主業不是做餐飲,而是搞投資,我們有個項目,本來想放在外省市,現在覺得花木挺好的,考慮下來還是決定落在浦東,注冊資金6億元”。

接到魯丹青的電話,花木街道投資促進專班的王曉婷有點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年初定下的“KPI”,一下子就完成了一大半。

今年1至6月,花木街道走訪服務企業512戶,收到反饋訴求235個。對於這些企業訴求,街道建立企業訴求調度機制,對跨領域、跨部門、跨行業的問題,由黨建引領網格治理牽頭協調,目前已經解決200個,正在推進35個。

翻開20萬字的花木街道《營商環境工作日志》,其中記錄了六個社區服務企業的點點滴滴,每認真響應並服務一戶企業,企業對營商環境的認同就增加一分,項目落地的可能性就增加一分。今年上半年,花木整個區域新設企業共計387戶,注冊資金22.52億元。

找資源找客戶費時費力,成本高收效微﹔社會化路演都要繳納費用,好項目亮相機會少﹔與政府對接很困難,問政策解決訴求要兜一大圈……這些都是花木街道服務小微企業過程中聽到的抱怨,也是創業者們成長發展的痛點和難點。

為了讓創業者們更高效地展示項目、獲得資源、拓展經營,今年7月12日,花木街道在陸家嘴世紀金融廣場舉辦了一場“創業相親大會”,來自全國各地的300位企業家帶著140個創業項目參加了這次活動。

他們拿著創業行動卡片,交給對面的創業者,快速用1分鐘介紹自己的創業項目,然后馬上移步到下一位,再開始新一輪介紹。

這樣限時推介的“相親”形式,讓創業者們著實緊張熱烈了一把,“亮身份、戳痛點、給價值、講需求”,交流聲此起彼伏,大家爭分奪秒,努力把握機遇。

這種“意向海選、極速鏈接、百人對接”的創新形式,極大提升了產融對接效率,最終企業之間拓展經營與投資合作洽談470次,有13個潛力項目脫穎而出,80家企業意向落地花木。

(來源:解放日報 記者 杜晨薇)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