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巴青少年“手拉手”主題交流活動在滬舉辦

7月22日,一場意義非凡的“祖國情﹒中華行”靜巴青少年 “手拉手”——“靜巴同心憶黨史 紅途接力再出發”主題交流活動在上海靜安區啟幕。活動以“紅途尋訪”“寄語分享”“文化交流”三大板塊為核心,串聯起紅色傳承與青春對話,新疆巴楚縣師生代表、“靜老講堂”宣講團團員、曹家渡街道老同志代表等140余人齊聚一堂,共赴這場跨越萬裡的初心之約。
活動當日,巴楚縣青少年率先踏上“靜老紅途”思政研學線路中的“漫步蘇河”篇章。在上海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靜安區少先隊隊長化身“紅領巾志願講解員”,用生動的語言還原“四行倉庫保衛戰”的英雄史詩,帶領同學們穿越戰火硝煙,觸摸那段不屈抗爭的民族記憶﹔移步蘇河灣黨群服務中心,“靜老講堂”宣講團的楊繼龍、何華章兩位老同志,引領青少年登上上海市最高的“雲端”樓宇黨建陣地,遠眺靜安發展新貌,在城市變遷的壯闊圖景中,激勵孩子們從人民城市的見証者成長為建設者,讓青春力量融入時代脈搏。
活動現場,電影《八佰》精選片段的播放與紅色知識問答環節,讓 “八百壯士” 視死如歸的報國情懷直抵人心﹔老同志飽含深情的講述,更讓“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精神與“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在青少年心中生根。隨后,巴楚縣師生與靜安區中學生共產主義學校的學生代表共同參觀“靜老紅途”思政研學線路展,部分巴楚學子還專程前往中共上海地下組織斗爭史陳列館暨劉長勝故居,在紅色足跡中聆聽靜安與上海的革命故事,讓初心使命在沉浸式體驗中愈發清晰。
在“青少年黨史學習月”裡,活動現場舉行了庄重的授旗儀式。羅敏、孫曉紅、黃歡為3支靜安區關工委“靜老正能量”紅色尋訪小分隊授旗,寄語隊員們從老戰士的革命故事中汲取信仰偉力,筑牢思想根基。區政協原主席陳永弟則以深情寄語點亮青春理想,他希望青少年們“從紅色歷史中汲取力量,像塔裡木河的流水般奔涌向前,如沙漠胡楊般堅韌生長”,並通過明信片將這份囑托遙寄巴楚縣第三中學的學子,讓紅色種子在邊疆沃土中破土萌芽。
文化交流環節成為兩地情誼的“連心橋”。阿拉格爾鄉第一小學的蘇熱亞﹒艾力同學化身“巴楚代言人”,從紅海景區的蘆葦搖曳到胡楊林的四季畫卷,從飄香的新疆美食到濃郁的民俗風情,娓娓道來家鄉的多樣魅力﹔巴楚縣第二小學的蘇買婭﹒塞米同學則分享了上海研學的感動瞬間,石庫門的紅磚牆、弄堂裡的老故事,都成為她心中難忘的記憶。巴楚青少年們更以歌舞傳情,帶來《巴朗仔》《Sumay Kuyi》《沙雅麥西來甫,Waka WaKa》《石榴花開》等民族舞蹈,集體朗誦《我的祖國》則將家國赤誠推向高潮,讓多元文化在交融中綻放光彩。
自上海靜安區與新疆巴楚縣建立對口支援關系以來,兩地合作的觸角不斷延伸,“靜安巴楚一家親”的理念早已融入血脈。此次活動不僅讓巴楚師生深度感受上海的紅色底蘊,更搭建起兩地青少年與老同志的雙向交流平台,在孩子們心中鋪就一條串聯情感與夢想的“連心路”。這既是“同心共筑中國夢”的生動實踐,更讓跨越萬裡的情誼在紅色傳承中愈發深厚,成為新時代民族團結的鮮活注腳。
(來源:上海援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