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應用場景系列報道
AI有用丨AI派單、處置、質檢,基層工作人員有了“輔助外挂”

4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上海“模速空間”大模型創新生態社區調研。7月盛夏,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在黃浦江畔舉辦。人工智能在上海,在中國,如火如荼。
如何應用人工智能,AI如何賦能企業,賦能治理,賦能技術,賦能生活,應用場景日益成為推動人工智能發展的關鍵。
為此,人民網在上海推出“AI有用”系列應用場景報道,展示、科普、匯集各類AI應用場景,推動AI應用生根落地,開花結果。人工智能,不僅“好玩”,更要“有用”!
12345市民熱線每天涌入海量工單,該派給哪個部門?
接到市民投訴工單后,又該循著怎樣的流程一步步推進解決?
當市民投訴的事項終於落地解決,回復時要注意哪些要點才能讓對方滿意?
要解決這一連串的問題,對於基層政府工作人員,尤其是新手來說,談何容易!
“小區有一幢樓,電梯時常夾人,居民撥打12345反映,這事按理應該由業委會和物業對接,居委協助,但這個小區沒有業委會,只能由居委出面處置。”這對於東方居委社工小劉這個才上崗1個月的新手來說,實在是犯了難。“幸好有‘數字社工’,通過‘數字社工’推薦的類似案件,我查詢到了一系列的流程,最終難題得到解訣。”
小劉口中的“數字社工”是什麼?“數字社工”又是如何工作的?
浦東新區塘橋街道城運中心副主任卜丹鳳以投訴鄰居裝修擾民為例,給記者進行了詳細介紹。
自動派單
“精准派單,是市民訴求高效解決的第一步。”卜丹鳳介紹,以往12345工單分派,因需要了解多部門職責范圍或案件復雜描述不清,影響派單精准度和訴求處理速度。“有了‘數字社工’,它會自動判斷居民區噪音擾民問題該由哪個主辦、協辦部門解決,會自動派單。”
工單派發后,“數字社工”會自動發送短信提醒相關職能部門,便於他們及時響應居民訴求。“快到處置時限的工單,系統會自動發出催辦短信,這樣我們城運中心就不用一一打電話提醒、催辦了。”
智能催辦
工作人員接單后,需花費一定時間在網上查找相應的法律法規做依憑,然后結合自身經驗,給予居民回復,隨后再將處置流程和結果反饋至街道城運中心。“現在,職能部門接單后,可在‘數字社工’的幫助下,迅速查詢到精准的法律法規,同步給出處置建議,還能規范給出答復內容。”
此外還有智能質檢、智能研判等功能。智能質檢自動對處置部門回復的工單內容進行規則質檢,智能研判通過熱點分析引擎+地理信息等技術方式形成熱力圖,成為城市運行的預警機,讓群眾關心的事提前察覺、群眾著急的事快速響應,有效提升群眾生活幸福感。
智能質檢
在卜丹鳳看來,“數字社工”就像一個輔助外挂,縮短事前派單、事中處置、事后分析每個環節的時間,讓基層工作人員有更多時間和精力服務居民,全力解決居民的“急難愁盼”。
卜丹鳳說,早在這一項目開展之初,街道城運中心業務骨干與相關技術人員就組建起“城運數字工作專班”。專班歷時一個月,針對街道2020—2023年的1.8萬條歷史工單數據進行全面梳理,形成符合街道實際情況的事項清單。隨后,基於歷史數據對所有事項清單的類型進行人工標注,歷時三個月,完成事件分類引擎和判重引擎的開發工作。
熱力圖
與“數字社工”的每一次互動,對它也是一次“投喂”,讓其在實踐中更加聰明,服務能力隨之提升。“今年,我們又增加了雙呼先聯智能提醒和DeepSeek大模型智能問答的功能。”卜丹鳳說,結合實際運用,“數字社工”也在一直不斷優化。
“數字社工”到底好不好用?一組數據或可見一斑。自城運“數字社工”應用場景自上線運行以來,工單自動派單率達70%,准確率達92%,類案推薦准確率達95%,工單處置效率提升60%。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