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行進中國丨機器人,“村”裡造!

人民網“行進中國”上海調研採訪團
2025年07月24日07:53 | 來源:人民網-上海頻道
小字號

今年3月,上海櫻花節如約而至。當游客們踏入寶山顧村公園,不僅可以欣賞櫻花綻放的絢爛,更可一睹人形機器人走秀的奇妙場景。

為何機器人與櫻花會碰撞出如此浪漫的火花?答案就在——顧村鎮。這裡不僅是寶山區工業機器人研發制造的大本營,也是上海首家以機器人命名的市級特色產業園——上海機器人產業園所在地。

“全球工業機器人產值看中國,中國看上海,上海看寶山。我們佔了全國1/9、上海1/3的產值。”上海機器人產業園總經理張穎說。

近日,人民網“行進中國”上海調研採訪團走進顧村鎮,走進這一“機器人”特色濃郁的產業園,探尋“機器人造機器人”如何從科幻照進現實。

在寶山區富聯三路北側,一座廠房格外亮眼:標志性的亮黃色,搭配紅色的“FANUC”標識。這是上海機器人產業園內的上海發那科智能工廠(三期),是發那科集團繼日本之外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基地,堪稱機器人界的“超級智能工廠”。

發那科智能制造體驗中心。寶山區新聞辦供圖

走進智能制造體驗中心,仿佛踏入了未來工廠:多元化汽車裝配精准高效、大負載搬運有條不紊、智能視覺檢測細致入微……50余套涉及不同行業、不同工藝段的機器人正有序運轉。巨大的機械“手臂”靈活舞動,嗡嗡運轉聲不絕於耳。

這座總投資額高達15.8億元人民幣,佔地30萬平方米的“超級智能工廠”,究竟“超級”在哪?在企業相關負責人看來,答案在於——智能制造理念的集中展示。以鈑金生產整線為例,自動化率已超95%,實現了無人化智能生產。

“發那科是全球工業機器人‘四大家族’之一,綜合實力強勁,在寶山乃至上海區域經濟中舉足輕重。”張穎告訴記者。

這一年產值直指百億元的“超級智能工廠”背后,是上海機器人產業園十余年深耕產業生態的生動寫照。從發那科一期工廠落成,到逐步升級為“超級智能工廠”,扎根17年的“龍頭企業”發那科,為園區提供可對標學習的標杆,也為寶山機器人產業埋下了生態的種子。

機器人產業競爭激烈,園區如何突圍?張穎提到了“錯位發展”,關鍵因素在於擁有一項“稀缺”優勢——離市中心最近的“104”地塊,這為園區開展工業制造提供了可能,開辟了差異化發展的新路徑。

人民網“行進中國”上海調研採訪團走進上海機器人產業園。人民網 顧海民攝

“上海機器人產業園作為寶山‘北轉型’核心陣地,經濟效應顯著。”如同小齒輪挂上了大齒輪,作為顧村鎮的兩大名片之一,產業園為經濟的增長注入了強勁動力,有效提升了鎮域產業知名度。顧村鎮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構建全方位支持體系,形成園區與地方協同共進的良性循環。

上海機器人產業園航拍圖。上海機器人產業園供圖

在這片僅僅3.09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園區“招大引強”,以“龍頭企業引領+中小企業共生+外資企業共融”的獨特模式,重塑中國機器人產業的競爭格局。

一處細節,可窺見一斑——當發那科的機械臂在汽車工廠精准焊接時,它連接的不僅是鋼板,更是一個產業生態的未來。一組數據來佐証:園區工業總產值從2020年的170億元一路攀升至2024年的258.7億元,增幅超52%。上海機器人產業園已成為上海經濟發展的一個“增長極”和一台“發動機”。

在園區展廳,“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機器人及智能制造產業集群和應用生態圈”願景,催人奮進。2024年,園區內匯聚了270余家機器人上下游企業,佔據了園區總量的80%以上,形成了完整的機器人產業鏈。

“打造全球影響力是我們的遠大目標。”張穎表示,園區正在布局“具身智能”新賽道,希望引進人形機器人頭部企業,培育新增長點。就在6月份,由福然德股份與開普勒機器人合資成立的上海德普智擎機器人落戶園區,推動智能制造全鏈條貫通。

依托“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這一重量級定位,園區正積極打造上海市建設千億級“機器人及高端裝備”產業集群的核心承載區。

近年來,智能制造在上海蓬勃發展,為制造強國建設貢獻“上海引擎”和“硬核方案”。2023年,上海智能制造系統集成工業總產值突破600億元,智能制造裝備產業規模突破1000億元。同年,上海出台了《上海市促進智能機器人產業高質量創新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5年)》,明確到2025年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機器人產業創新高地。

立足顧村,放眼全球,上海正以機器人產業為支點,助力“中國智造”跨越山海,在全球舞台上綻放光芒。(李君、金煜純、軒召強、葛俊俊、鄔迪)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