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少年迅哥兒的時空對話”夏夜專場連辦八期

寫作文用AI是偷懶嗎?
和“AI迅哥兒”一起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大家好!我是迅哥兒。要不要跟我去百草園看看?”這個暑假,每周六晚,由上海魯迅紀念館與復旦學子創業團隊共同研發的“AI迅哥兒”都在紀念館大堂等待小讀者。連續舉辦八期的“與少年迅哥兒的時空對話”夏夜專場活動,讓魯迅的童年從課本走向現實。
寫作文時用AI,是在“抄”AI,還是和它一起“合作”?如何引導孩子們與AI正確互動,做到“用AI更聰明,而不是更偷懶”?項目團隊表示,“AI迅哥兒”不是代替孩子們寫作文,而是陪他們學會“怎麼想”,希望通過沉浸式體驗,讓家長和孩子共同感受到AI能生成文字,但無法替代用眼睛發現世界的敏銳﹔AI能優化表達,但無法復刻用心靈感受生活的溫度。
活動設置四大特色體驗區,以第一人稱生動還原魯迅童年場景的“AI迅哥兒”會講述百草園裡油蛉低唱、蟋蟀彈琴的自然趣事,會分享三味書屋讀書時的小插曲,被問起寫作難題,他耐心引導:“試試用爬、跳這樣的動詞,讓文字裡的小動物動起來。”在AI視頻劇場,2分鐘動態短片生動還原魯迅童年場景——在三味書屋偷畫《山海經》的慌張、在百草園追猹的雀躍……在智慧對話牆前,可以向“AI迅哥兒”提問:“《山海經》裡的怪物真的存在嗎?你小時候最喜歡的游戲是什麼?”最受歡迎的心語成章寫作區,支持語音輸入,AI輔助梳理思路、優化表達,幫助孩子們完成“我和迅哥兒的一天”“我心目中的學堂”等主題寫作,打印在印有“迅哥兒”插畫的主題作文紙上,還附有“迅哥兒”的個性化點評。
“與少年迅哥兒的時空對話”夏夜專場每期開放200個免費名額,以少年魯迅的童年圖譜為線索設置遞進式主題,從自然觀察到友情刻畫,從抒情表達到神話想象,每期活動聚焦一個寫作核心能力。首期活動中,孩子們在百草園場景裡觀察菜畦的鮮綠、桑葚的紫紅,在AI引導下記錄“油蛉低唱、蟋蟀彈琴”的自然細節﹔第二期活動復刻三味書屋的沉浸式場景,孩子們圍繞校園生活主題寫作,在“AI迅哥兒”的提示下掌握時間順序和記敘文六要素。第三期活動“閏土·夏夜裡的童年伙伴”引導孩子們用“肖像+動作”的方式刻畫朋友,后續還將舉辦“長媽媽·遞來星海的人”“《山海經·奇獸繪卷》”等多個主題。
(來源:解放日報 記者 施晨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