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動能轉換提速 上海經濟展現韌性

新的支柱產業脫穎而出 上半年第三產業佔GDP比重近八成,其中信息服務業“獨佔”近七分之一 三大先導產業佳報頻傳 上半年總產值增長9.1%,其中集成電路、人工智能均呈兩位數高速增長

2025年07月26日08:44 |
小字號

■上半年,上海規上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5.6%,較一季度加快了2.1個百分點,升至近兩年來最高水平。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同比增長6.2%,其中工業投資增長最快,達19.8%

■社零總額和進出口增速均扭轉了第一季度曾出現的負增長態勢。其中,高新技術產品約佔全市出口總值的四分之一。生物醫藥、醫療器械、電動汽車出口在全國佔比均超10%

昨天,上海發布2025年上半年經濟數據。上半年,上海GDP同比增長5.1%,達26222.15億元,增速與一季度持平,高於上海全年GDP增速5%的發展目標。在國際經貿秩序不穩定和不確定性明顯增大的背景下,上海經濟穩中有進,展現出較強的韌性。

今年以來,上海金融、工業等多個行業增速都很亮眼,但對上海經濟增長貢獻最大的行業是信息服務業。上半年,信息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4.6%,達3637.29億元,佔上海GDP近七分之一,其趨勢性信號意義極強——上海經濟的支柱產業已經悄然發生變化,一場發展新舊動能的轉換正在上演。

AI助力,信息服務業亮眼

長久以來,服務業都是上海經濟的主引擎。從2022年到2024年,服務業佔上海GDP比例分別為74.1%、75.2%、78.2%,呈逐年升高態勢。今年上半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4%,佔GDP比重達79.1%,再次刷新了紀錄。

服務業可細分為信息服務、科技服務、金融服務、物流服務、生活服務等行業。今年上半年,上海服務業中多個細分行業表現不俗,例如金融業增勢良好,增加值4500.81億元,增長8.8%,上海地區証券營業部成交額、原保險費收入分別增長52.8%、6.2%﹔再比如房地產市場,上半年全市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增長1.6%,二手房成交量連續9個月保持在1.5萬套榮枯線以上。

再看表現最為亮眼的信息服務業。上半年,上海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拉動GDP增長1.7個百分點,在各行業中貢獻最大。在今年3月的全球投資促進大會上,上海宣布已全面形成電子信息、汽車、高端裝備、軟件和信息服務四大萬億級產業集群,信息服務業早已成為上海新的支柱產業之一。

而且,上海信息服務業的增速還在不斷加快。上半年,信息服務業營收同比增長20.4%,較全國高出了6.1個百分點,較一季度增速也提高了5.9個百分點,足以看出二季度該產業發展之迅速。

對信息服務業突飛猛進的原因,據政府部門相關人士介紹,這與上海集成電路設計和平台經濟放量增長有關。“算力、大模型等新興的服務產業正在帶動信息服務業的快速增長。”

一方面,在平台經濟方面,上海近年來涌現出拼多多、小紅書等頭部互聯網平台,還匯聚了美團、京東等大廠,產業鏈生態日趨完善,直接助推了上海信息服務業的高速增長。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技術的興起,為上海的信息服務業再添“一把火”。集成電路設計是提升算力、支撐大模型發展的底層技術。上海曾經在上世紀末大力發展集成電路制造業,近兩年在集成電路設計領域也逐步發力。根據世界集成電路協會日前公布的數據,2025中國集成電路創新百強企業中,上海企業上榜最多,有23家,而且大部分企業都是集成電路設計企業。

從這一點上來看,上海的制造業基礎正在與高端服務業形成良性互動,傳統制造業有轉型升級的需求,而高端服務業也需要落地場景,兩者優勢互補,相互促進。

工業提速,升至近兩年最高

與高速增長的信息服務業相呼應,上海的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產業的增速也十分迅猛,今年上半年同比分別增長了11.7%和12.3%。

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帶動下,上海工業生產正在提速。上半年上海規上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5.6%,較一季度加快了2.1個百分點,升至近兩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從趨勢看,上海規上工業總產值增速在2024年7月到了低點后,開始不斷提升,呈現出一條昂揚向上的曲線。

盡管5.6%的增速在全國並不算高,但對於上海這樣體量的經濟大城來說,保持工業與GDP發展同速殊為不易。上海以工業立市,工業一直是上海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紐約、東京、倫敦等同等級的國際化城市相比,上海的工業產值佔比一直很高。

從動能看,上海推動工業增速回升,靠的還是新質生產力。今年上半年,上海三大先導產業產值增長9.1%,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同比增長6.7%,皆呈現出高速增長之勢。

細分來看,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增長13.9%,新能源產業增長12.5%,高端裝備產業增長10.7%。部分工業新產品產量增長較快。上半年,智能手機產量同比增長1.3倍,微型計算機設備、電子元件、筆記本計算機、工業機器人產量增幅都在10%以上。

近年來,上海反復強調工業的重要性,但發展壯大工業,不是要讓遷出的制造業回流,而是要進行新舊動能的切換。當新一輪科技革命襲來,上海正迎來史無前例的機遇期,AI技術、人形機器人、新材料、新能源等未來產業亟待挖掘。盡管工業結構的調整需要一定的時間,上海正堅定不移地發展先進制造業,用耐心培育現代化產業體系,搶抓新一輪技術革命機遇。

根據2024年發布的《上海市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的實施方案》,到2027年,工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穩定在25%以上,工業總產值邁上5萬億元新台階,戰略性新興產業工業總產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50%。

外貿反轉,出口韌性增強

新舊動能的切換,也體現在需求端上。上半年,投資方面,上海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同比增長6.2%,其中工業投資增長最快,達到了19.8%﹔消費方面,一系列消費活動和以舊換新政策發力,上海社零總額同比增加1.7%,扭轉了一季度負增長態勢﹔外貿方面,上海市實現外貿進出口2.15萬億元,同比增長2.4%,體現了上海經濟的韌性。

在“三駕馬車”中,外貿的由降轉增最為可貴。上半年全球外貿形勢復雜多變,今年一季度,上海進出口增速曾出現負值。不過,經過二季度的穩外貿、拓市場,上海外貿頂住了壓力,二季度實現進出口1.14萬億元,規模達到歷史同期之最,且同比增長7.2%,創下近8個季度以來的新高。

分析二季度外貿逆勢回升的原因,不乏“搶出口”因素影響,但新動能產品的拉動作用不可忽視——

上半年,上海高新技術產品出口2394.4億元,約佔全市出口總值的四分之一。生物醫藥、醫療器械、電動汽車出口在全國的佔比也都在10%以上。

部分新興產品的出海也出現好兆頭。例如手術機器人產品出口額增長3.9倍,不少都是歐美等高端市場的訂單。6月份電動汽車出口同比增長55.5%,增速創下近23個月最高,上汽的混動車在海外市場銷量大增。

以戰略性新興產業帶動的工業轉型,為上海增添了更多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的可能。上半年,上海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進出口增長7%,高於進出口整體增速,部分中小企業已經發展成各自領域的“隱形冠軍”,“小”企業也能有“大”作為。

從信息服務業的領跑、先進制造的升級,到高端產品的出海,新動能正全面發力,逐步替代上海經濟發展的傳統路徑,將逐漸激發出巨大的轉型潛能。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吳丹璐)

(責編:葛俊俊、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