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級別會議今開幕
全球頂級盛會不斷激發AI加速度

昨天,在世博展覽館,各展商做最后准備,迎接WAIC開幕。 本報記者 孟雨涵 攝
今天,全球AI界目光再度投向上海。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級別會議(WAIC)如約開幕。
望著世博展覽館內再度升級的人形機器人“十八金剛”,國地共建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首席科學家江磊頗感慨——2023年11月,傅利葉向習近平總書記展示其通用人形機器人GR-1時,全國能獨立行走的人形機器人寥寥無幾。但半年后的2024WAIC,“十八金剛”一出場便是王炸。今年,“十八金剛”又拿出十八般武藝,將現場展示剝生鵪鶉蛋殼、修板凳、抓豆腐等精細活,並劇透它們上產線甚至上貨架的進度。
短短一年半,國內人形機器人進步驚人,WAIC“產業加速器”功能如此具象。
WAIC已連辦八屆,其魅力遠不止機器人炫技﹔上海鍥而不舍辦會之用意,也遠不止大會本身。
技術濃度國際含量再創新高
今年,某大廠因未搶到展位而“投訴”大會承辦方,后者愛莫能助,唯勸明年趕早。
2025WAIC的論壇和參展企業數,分別是首屆的4.6倍和5.5倍,展區超7萬平方米。世博展覽館二樓H3館更震撼——上海智元和傅利葉、杭州宇樹科技、深圳樂聚、北京人形機器人中心等十余家公司的超百台人形機器人,與樓下“十八金剛”等展區一起,形成可能是國內人形機器人最大一次集結——有的主打運動能力又跑又跳,有的側重技能心靈手巧,還有的聚焦認知與交互。不同路線在同一空間下無聲較量。
大會技術濃度、國際含量也創新高。諾獎圖靈獎“雙料得主”杰弗裡·辛頓等50多位頂咖到場,聯合國工發組織等十余國際機構、46個外賓團組確認參會,超額報名情況突出。
強化年輕與學術氛圍,是WAIC今年新增的氣質。如聯動啟明創投等投資機構,特設Future Tech創新孵化板塊,集中展示海內外200余支不足5年的初創戰隊。同時,今年WAIC重磅提出“AI三問”——直擊數學、科學和模型方向亟待探討與思辨的前沿話題。數學之問以公理公式推演規律,建認知框架﹔科學之問扎根實証,探自然本質﹔模型之問融合二者,化抽象為實用。三問共生協同,在多元領域彰顯創新的深層價值。大會還推出菁英會、思辨會等,賦予年輕人更大創新對話平台。
以人為本,智能向善,是WAIC的靈魂。從第二屆起,治理主題論壇便成固定節目,智駕責任認定賠付、語料知識產權、AI欺詐、機器人倫理等話題,都在未雨綢繆討論之列。歷屆AI安全、治理等論壇成果積澱,催生我國人工智能首部省級地方法規——《上海市促進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條例》。去年,WAIC首冠“全球治理”之名,發布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上海宣言,盡顯中國擔當。今年大會開幕式,將有全球人工智能創新治理中心等系列發布,彰顯大會孜孜踐行的創新、普惠、協作等關鍵詞。
八歲的WAIC,“頂會范”愈發濃郁了。
為世界級產業集群厚植生態
打造“頂會”之外,上海更宏大的棋局,在於為世界級人工智能產業集群厚植生態。
大會天然就是聚智引才的大平台。2018年,大會即創設AI青年科學家聯盟,“世界人工智能頂尖學者交流平台”則由商湯創始人湯曉鷗組局,播下無限可能的種子。同年,海內外半導體巨頭高管,沖著WAIC聲量,在滬開啟AI芯片創業路,成就燧原科技等“今日之星”。
無數大咖機構近悅遠來,又欣然“落子”。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無人系統科學中心、全國首個國地共建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全球工業人工智能聯盟卓越中心、中國—金磚國家人工智能發展與合作中心等,八年來,數百個重大創新機構、項目落滬,為產業厚積勢能。
AI發光,落地為大。伴隨AI邁入2.0時代,上海敏捷出台“模塑申城”實施方案,強力推進大模型垂類應用,並建設制造、金融、醫療、教育領域國家AI示范應用基地。目前,上海累計有82款大模型通過備案,數量全國居前。
構建開放融通的產業生態所需要素,上海也一一配齊。
高能級產業載體,上海有“一西一東”。徐匯模速空間聚焦大模型,浦東模力社區瞄准具身智能和垂類應用。“一軟一硬”,成為產業裂變大容器。
智算、語料、基模,上海一體化布局。全市智算供給能力今年底將超100EFLOPS(百億億次/秒)﹔全國首個專業化語料運營平台的成品語料已逾1800TB(太字節)﹔商湯、稀宇科技等四大基模已然煉成。
上海又引入開放原子基金會等,建設線上開源社區,打造全鏈開源生態。
關於資本活水,上海構建了以600億元國家基金加225億元市級母基金為核心的資本矩陣,聯動區級基金,實現從種子期到成熟期的融資供給體系全覆蓋。今年3月,上海國投先導人工智能產業母基金已聯合領投壁仞科技,這是該母基金首個直投項目。今年5月,該母基金又聯合領投智元機器人。本輪融資后,智元機器人創下我國具身智能賽道最大累計融資額紀錄。未來,上海國投AI基金群將不僅在資本層面耐心加持,在技術攻關、產業賦能、生態鏈接等方面也將深化資源協同。
企業產業人才“三個倍增”
正是在WAIC舞台上,西井科技“無駕駛室”的智能集卡Q-Truck被看見,出演《流浪地球2》,今年又進駐《流浪地球3》片場。這位WAIC八屆全勤生更破浪出海,將AI與新能源深度耦合,為全球28個國家和地區的200余家客戶提供智能綠色物流解決方案。
城市“頂會”磁場與產業厚實生態,正成就一個個成長傳奇、一場場雙向奔赴。
對星環科技創始人孫元浩而言,從曾經的大數據基礎軟件創業新銳走向科創板敲鐘現場,到而今升維至AI基礎設施供應商,WAIC是他的產品與技術理念的絕佳校准場。2022年底ChatGPT橫空出世,半年后的WAIC,星環科技亮相其“無涯”量化投研大模型,卻意外發現客戶關鍵痛點——傳統企業空有擁抱模型之心,其寶貴數據卻未得到有效治理。於是,星環科技果斷提高原本尚在研發序列中的語料開發工具TCS的優先級,一年后在多行業落地。今年,基於在WAIC上收獲的啟發,星環將推出“AI就緒數據平台”。
2020年11月,為解決行業底層基礎軟硬件“卡脖子”難題,中電金信全球總部落戶西岸智塔。依托上海生態場景和產業集聚效應,又獲市科技創新資金支持,僅一年多時間,中電金信就研發出金融級數字底座“源啟”。迄今,“源啟”已應用於300多項重大工程,為金融、能源、制造等關鍵行業提供托底保障。去年,公司又全面啟動“源啟AI+”行動。正是WAIC,激勵中電金信這樣的企業踏上國產化軟硬件自立自強的硬核征途。
生態滋養下的產業沃土,不斷締造加速度。2023年初創辦的智元,去年四季度已實現億元銷售,今年1月已下線第1000台通用具身機器人。兩歲的階躍星辰,已累計發布23款自研基座模型,其中七成是多模態,今年WAIC還將發布新一代主模型Step-3。
2018年以來,上海已實現AI企業、產業規模、人才數量“三個倍增”。今年一季度,全市規上人工智能產業規模超1180億元,同比增長29%。
人工智能作為戰略性技術,曾吸引國內諸多省市競相布局。但歷經市場淘沙,上海用愈發清晰的產業高地與王者身影,回答了堅持辦會的目的——以頂級平台匯聚全球智慧,以厚重生態滋養創新火種,最終熔鑄出代表國家參與全球競合的核心力量。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李曄)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