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人大代表常走基層 民生項目 “多點開花”

2025年07月19日09:05 | 來源:人民網-上海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上海7月19日電 近期,“LILI TIME﹒星希望咖啡館” 在浦東老港鎮建中路開業,這個300多平方米的空間不僅是咖啡館,更是一個 “街區會客廳”,融合了就業、便民、服務等功能。而在幾個月前,這處空間還是街角的一幢危房,正是人大代表在融入基層治理中形成的建言,促成了百姓呼聲化為一樁 “美事”。

危房變身 “會客廳”

“這個會客廳真是一個好地方,環境整潔,功能也多。可以在這裡參加手工培訓,還能和鄰居們聚會聊天,點一杯咖啡。” 星希望街區會客廳開業當天,居民張阿姨聞訊而來,她高興地說:“以后會經常來坐坐。”

在老港鎮,人大代表們經常來到居村一線,通過實地走訪、板凳議事會等多種形式,廣泛聽取群眾意見,了解大家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

街區會客廳的建成,正是人大代表在走訪中,聽取了周邊居民 “缺少休閑交流空間” 的反映。因此,代表們提出了“改造居委閑置危房”的建議,並通過人代會票決確定為年度民生實事項目,並由人大代表進行全程監督推進。

會客廳創新性地融合了就業、便民、服務、培訓、商務、活動六大核心功能,構建了從日常活動、文創手工、技能培訓到擇業就業的完整生態鏈,不僅為社區居民,也為老年人、殘疾人等特殊群體提供了一個溫馨、舒適、多元化的交流平台。

破解 “幸福的煩惱”

隨著現代化城鎮的建設,一些地區的基礎設施改善了,而居民的日常生活卻往往遇到 “幸福的煩惱”,老港鎮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何解?經常下基層的人大代表成為 “解題者”。

老港鎮鑫盛路、鑫旺路和建中路擴建后,原先位於路邊的電線杆卻 “尷尬” 地矗立在馬路的三分之一處,影響車輛和行人的通行效率,還存在交通安全隱患。這一問題引起了老港鎮人大代表們的關注。他們一次次來到現場,聽取居民和過往司機的意見與建議。

綜合各方建議后,代表們經過討論,提出了鎮區道路杆線整治的建議,並向相關職能部門反映,爭取支持與配合。很快,鎮區道路杆線整治開始實施,對沿線剩余架空線進行了梳理,同時將部分通訊、有線電視等弱電線路進行入地鋪設,規范線杆布局,有效提升了居民的出行體驗,解除了交通隱患。

“以前這裡的電線杆亂七八糟,每次開車都要小心點,現在好了,出行更加放心了。” 在路過建中路時,司機李先生說。

“激活” 閑置商業地塊

老港鎮有一處閑置的商業地塊,一度成為垃圾堆場,周邊居民叫苦不迭。人大代表聽取居民呼聲后,建議政府部門改造此處地塊,建設臨時停車場和居民休憩場所。

對此,人大代表與政府部門雙向奔赴,協調各方資源,推動該地塊被成功改造為臨時停車場以及老年高爾夫練習場,並巧妙增設了大型中心綠地。如此,不僅有效緩解了區域停車供需矛盾,還通過盤活閑置土地資源,優化了城市空間布局,改善了周邊市容環境秩序。

如今,昔日的垃圾堆場成為老港鎮居民停車、休憩的好場所。今年春天,老港鎮還在此舉辦了首場草坪音樂會,並融入音樂會集市,吸引了近 1.5 萬名居民群眾前來參與。

“回頭看” 促民意真落地

一項項民生工程推進落地后,人大代表們依然沒有“完成任務”,用代表們常說的一句話“項目建好了用起來、用好了才是真正落地”。所以,代表們經常通過“回頭看”,聽聽后續運維情況,看看百姓還有啥建議,讓全過程人民民主監督真正實現閉環。

每月16日是“人大代表聯系服務人民群眾日”,鎮人大多次組織市、區、鎮三級人大代表開展有主題的活動,對各項民生項目進行了“走看聽評”。

最近的一次活動,代表們實地檢查了已建成項目的實施效果,包括建中路道路沿線杆線序化梳理成果,老港公園提升項目落地后運維情況如何,重點人群慢病管理小程序運用的怎樣,商業地塊改造后還有哪些問題需要解決等等。

比如,代表提出的“增設居民小區兒童游樂設施的建議“落地后”,在“回頭看“時發現,“蕩秋千”蕩到了路邊存在安全隱患,代表們馬上提出建議,職能部門第一時間整改﹔又如,代表票決產生的“二泐港河道景觀提升”項目完工后,在“回頭看“中發現缺少老年人休憩點等問題,於是馬上提出建議,讓好事辦得更好。

代表們還詳細察看農民集中居住點、即將開工建設的派出所東側地塊環境改造、老港體育中心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老港敬老院等項目的規劃與設計,讓全過程監督提前介入。

(責編:董志雯、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