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交流 | 閔行區代表團考察雲南保山見聞

雲南保山,鑲嵌在橫斷山脈與怒江峽谷間的“滇西明珠”,這裡有小粒咖啡的獨特醇香、溫泉噴涌的熱情澎湃,還有“有一種生活叫雲南”的詩與遠方。2017年,閔行區與雲南保山市正式建立東西部協作結對幫扶關系,多年來,這段“山”與“海”之間的距離被不斷拉近。
錢包更鼓了 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
智能大棚內,成片的石斛花蓄勢開放﹔種植培育區,工人們精神狀態飽滿﹔電商產品交易區,特色石斛產品正在被打包封箱,即將發往全國各地……
考察首站,代表團來到龍陵縣石斛花卉交易展示中心。中心集石斛花卉交易展示、品種研發、電商銷售等功能為一體,通過政府補助、企業自籌、農戶入股的運作模式,由農戶負責種植,企業負責回收銷售,實現斛農、村集體、公司三方受益。
36歲的閆靈聰是龍陵人,一早,她便來到石斛花卉交易展示中心,開始了扦插苗的工作。這是她從事這份工作的第三年,談到“家門口”實現就業,她表示十分感激。“我平時就是在家種種地,現在有了這樣一份相對穩定的工作,每月收入增加了3000元左右,一家人的生活質量都提高了,大家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2022年以來,閔行區聚焦龍陵石斛產業,用於種植、加工、市場建設、宣傳推廣、科研銷售等。2025年,順利舉辦了龍陵縣第二屆石斛花卉節,完成了龍陵縣中國石斛花卉勞動教育研學實踐基地的建設,預計銷售石斛花卉盆景700余萬盆,實現產值5.5億元。
“錢袋子”鼓了,日子也有了盼頭
楊成娜是施甸縣仁和鎮的村民,由於要照顧家庭,她長期無法外出務工。2018年開始,滬滇資金持續在施甸縣仁和鎮查邑社區蔬菜產業基地項目投入建設,引進保山尚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運營,公司在周邊招工,楊成娜看到招工信息就報了名。經過5年的努力,楊成娜成為公司的正式員工,負責公司廠區的生產管理,每個月能有5000多元的穩定收入。
像楊成娜這樣在家門口實現就業的村民,還有不少。在施甸縣仁和鎮查邑社區脫水蔬菜產業基地配套項目的加工車間內,工人正井然有序地捆扎、打包脫水小白菜。項目負責人介紹,該項目幫助查邑社區實現每年11.5萬余元的村集體經濟收益,同時,根據蔬菜生長及加工周期,年用工人數在150至500人不等,有效解決群眾務工難問題。
目前,公司生產的白菜干等產品銷往上海、廣東、東南亞等地,年均銷售額1500余萬元。
風景更美了 農文旅融合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蜿蜒曲折的龍川江,層層疊疊的梯田,龍陵縣龍江鄉的田野美景讓代表團贊嘆不已。
而農文旅融合發展的模式,在這片美景上繪出了更美的圖景。稻田民宿等景點相繼建成、萬畝梯田觀景台升級改造、弄崗村“稻田公園”成功獲評國家3A級旅游景區、龍江特色元素與文旅IP深度綁定……2022年以來,滬滇資金持續投入龍陵縣龍江鄉鄉村振興示范點項目,讓龍江成為雲南省、保山市鄉村振興的閃亮名片。2024年中國農民豐收節雲南主場活動豐收節、稻花魚節期間,接待游客37.06萬人次,旅游收入達6520.4萬元。
“巨型調色板般的萬畝梯田讓我一下就愛上了這裡。”回想起初到龍江鄉的場景,河北廊坊的00后女孩陳宇涵歷歷在目。去年,陳宇涵獨自一人坐了40個小時的火車來到這裡,成為了一名西部志願者,這期間,她參與了龍江鄉的宣傳和文旅推廣,負責官方視頻號的拍攝與剪輯,遇到了可愛朴實的村民奶奶,交到了來自五湖四海的志願者朋友,見証了“從靠山吃山到景美致富”的華麗轉身。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滬滇協作的共同目標
在中國咖啡第一村——新寨村,咖啡產業真真切切地給鄉村帶來了翻天覆的改變。2022年以來,滬滇資金在新寨村助力咖啡產業轉型升級,新寨村整體面貌煥然一新,成為游客紛至沓來的網紅打卡地。
新寨村黨總支書記王加維介紹,近年來,新寨村積極探索“村委會+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發展模式,不斷提升咖啡豆品質的同時,確立了“咖啡庄園化、庄園景區化、景區特色化”發展思路。目前,全村種植咖啡1.36萬畝,推廣種植鐵皮卡、波邦等優質品種,建成了5座精品咖啡庄園,共帶動村內15戶農戶開辦農家咖啡小院,全村502戶實現產業全覆蓋。2024年產豆4300余噸,產值接近2億元,人均年收入達4萬元,集體經濟達85萬元。
“以前,咖啡收益不高,村子裡留不住人,大家都外出打工。現在,種咖啡的效益逐年變好,咖啡庄園也為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業崗位。”王加維說,新寨村還舉辦咖啡文化節,開發咖啡園主題樂跑、自行車越野賽、咖啡沖煮賽、鮮果採摘賽、國際專家論壇等文體活動。目前,新寨村年接待游客10余萬人次,成為雲南省旅游名村、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
產業更興了 “持續造血”讓發展再升級
近年來,滬滇協作共建園區,強化產業合作,實現了從脫貧幫扶單向“輸血”到產業賦能持續“造血”的轉變。
在雲南保山產業園區裡,雲南嘉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專注於高端生物多糖的研發、制造和應用,是“閔行研發+保山制造”模式的實踐者。保山產業園區的生產車間,多糖產品正在自動化裝置中加工﹔2000多公裡外的閔行浦江智谷園區,高端生物多糖生態循環科研和深加工項目實驗室內,研發團隊正在專注生物多糖領域前沿技術研發。
企業負責人介紹說,依托閔保產業園區共建,閔行為保山鏈接資源、搭建平台,發揮研發技術、資本人才優勢,保山則聚焦原料種植、初加工環節,形成“東部研發—西部轉化”和“西部基地—東部市場”的產業鏈閉環。
2025年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5年過渡期的最后一年,記者了解到,今年以來,閔行、保山兩地加強對接,各項工作有序推進。滬滇資金分別助力舉辦2025年虹橋國際咖啡文化節、雲南瑰寶咖啡生豆大賽、保山咖啡文化周等系列活動,目前農產品銷往上海銷售額8668萬元﹔助力打造隆陽區芒寬鄉百花嶺村、施甸縣萬興鄉萬興村、龍陵縣龍江鄉弄崗村、昌寧縣柯街鎮柯街村4個鄉村振興示范點,項目建設正在有序推進。
閔行和保山攜手這些年,變化實實在在﹔從“鼓腰包”到“美家園”再到“興產業”,協作成果看得見摸得著。未來,這條“山”與“海”攜手的發展之路,必將越走越寬,讓更多百姓共享振興成果,書寫東西部協作的新篇章。
(來源:上海合作交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