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老油條”平時不系安全帶監管時系,上海特種設備試點智慧監管抓現行

2025年07月10日09:31 | 來源:上觀新聞
小字號

7月9日下午,伴隨著提示音,徐匯區市場監管局遠程實時監管平台大屏幕上彈出一條安全警示信息,點開后,是一位身著白色T恤的駕駛員正在進行叉車作業的畫面,他的身體被紅色框圈住,提醒監管人員他沒有系上安全帶。

監管人員立即喊話,督促駕駛員系上安全帶,並責成駕駛員所屬企業加強安全教育培訓,企業承諾立即整改,並在限期內提交整改和教育培訓的記錄,整個過程均在線上完成。

監控畫面。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今天從上海市市場監管局了解到,智慧電梯平台建設的經驗正在其他高風險特種設備應用領域推廣,場(廠)內專用機動車輛(例如叉車、觀光車)等特種設備已開展“智慧監管”試點。

其實,場(廠)內專用機動車輛的安全風險很高。

2024年上海市特種設備安全狀況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上海辦理使用登記的特種設備總量達795476台(套),其中在用特種設備704901台(套),在用設備中,場(廠)內專用機動車輛有118892輛。2024年,上海共發生特種設備事故15起(均為一般事故),死亡5人,受傷12人,直接經濟損失955.2萬元,其中,場(廠)內專用機動車輛事故9起,死亡2人,受傷9人。主要原因是使用單位未認真履行企業安全主體責任,現場安全管理缺失﹔場內機動車輛司機違章作業、倒車作業時未及時觀察后方、下坡時操作不當、貨物綁扎不牢﹔進入作業現場的其他人員安全意識薄弱。

上海市場監管部門持續加強對高風險特種設備的監管,然而,傳統的特種設備監管模式有一大痛點,就是監管的覆蓋面不夠廣、發現問題不夠及時,監管往往滯后於問題。以往,監管部門一般通過加強監督抽查的頻次、針對性等方法來解決,但均無法徹底解決問題。

以叉車為例,一些“老油條”司機平時存在不系安全帶、單車握方向盤、邊抽煙邊開等違規違章操作,但只要監管人員來檢查,就擺出一副“模范”的樣子,難抓現行。

針對這種情況,“智慧監管”能有效提升監管效率。徐匯區市場監管局副局長於凱介紹,徐匯區目前注冊登記、日常使用均在徐匯區內的場(廠)內專用機動車輛有53台,已全部加裝遠程監測裝置,實時監測無權限駕駛、未佩戴安全帶、超速行駛、視線被阻擋時駕駛等高風險行為以及乘客乘坐狀態等情況,已監測發現627條不規范操作、不文明行為並發出警示,12家企業的15名作業人員已被要求“回爐”考試學習。

不僅能“盯”司機,遠程監測裝置還能及時察覺乘客的異常行為。據透露,上海宜家家居有限公司的6台叉車和徐匯濱江的4輛觀光車均納入了“智慧監管”平台。徐匯濱江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節假日人群密集,觀光車行駛時,司機要集中注意力在路況和行人上,有時候,一些乘客未有效佩戴安全帶或將頭、手腳伸到車外,司機管不過來,這時遠程監測裝置就能及時發現並提醒司機。

叉車加裝遠程監測設備。

西岸濱江觀光車加裝遠程監測設備。

遠程監測裝置運維單位負責人告訴記者,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升級,場(廠)內專用機動車輛的“智慧監管”能力也會不斷提升,以后司機犯困打哈欠、眼皮打架,也能馬上識別並發出警告。

由於場(廠)內專用機動車輛加裝遠程監測裝置並非強制要求,企業“自掏腰包”有沒有積極性?對此,上述負責人表示樂觀。據了解,已有多家藥品物流企業、電商平台倉庫主動在其場(廠)內專用機動車輛上加裝了遠程監測裝置,主要用於統計分析物流信息,更加精准地規劃設置行駛路線,從而縮減人力、車輛等方面的開支。在此基礎上,批量增設安全監管功能的成本比單獨安裝低了不少,而且企業也能降低事故率,因此有動力增加相關投入。

上海市市場監管局依托市場監管數字化試驗區(上海)建設,正推動其他特種設備領域的監管工作“智慧”起來。上海市市場監管局特種設備安全監察處處長田義龍介紹,上海正在歡樂谷試點,將53台大型游樂設施納入智慧監管體系,同時,市場監管部門和企業合作研發了集裝箱正面吊運起重機安全監測系統,今年將試點安裝50台,通過科技手段消除司機作業盲區。

(責編:沐一帆、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