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浦區“大學-大廠-大V”集聚成“創新大三角”

一個優質內容創作生態圈正形成
■“V聚場”提供創新創意創作的舞台。隨著互聯網內容創作者集中入駐,楊浦區“大學-大廠-大V”集聚的“創新大三角”正在初步形成
上海人一直用“大”形容楊浦。楊浦之“大”,有著楊浦百年工業、百年市政、百年大學的豐厚底蘊。近年來,楊浦之“大”更指向不斷壯大的創新生態:知名大學煥發新生、互聯網“大廠”茁壯生長。
這裡大學雲集——有復旦、同濟、上財、上理工等10余所知名高校和18萬名大學生。互聯網“大廠”與大學比鄰——從五角場到新江灣城一帶,B站、抖音、美團、得物等在線新經濟企業蓬勃發展。
近期,楊浦之“大”,又將增添新內涵——創智天地廣場6號樓,一棟嶄新的“V聚場”即將正式啟用。從空中俯瞰,仿佛在這片創新熱土上,寫下一個碩大的“V”字。
“V聚場”,顧名思義是“網絡大V”集聚的創作秀場,為互聯網內容創作者提供創新創意創作的舞台。超4700平方米的三層空間內,配備專業攝影棚、配音室、特效制作中心等多種設施,集辦公、培訓、直播等功能於一體,吸引頭部內容創作團隊入駐。
隨著互聯網內容創作者集中入駐,楊浦區“大學-大廠-大V”集聚的“創新大三角”正在初步形成。
“創新大三角”生態繁榮
“大V”創作者活躍在線上,更活躍在線下。在B站UP主畢珩看來,平日裡身處的環境,對創作至關重要。
2021年,“種草經濟”興起,部分內容過分夸張的“網紅濾鏡”引發關注。隨即,他與團隊創立賬號“濾鏡粉碎機”,以真實體驗打破濾鏡。在“濾鏡粉碎機”所聚焦的商業與消費領域,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
“因大學、大廠而在楊浦匯聚的青年群體,恰恰是最樂於接受新鮮事物的人群。”畢珩說,楊浦區的環境,使人總能保持年輕的心態與好奇的眼光,傾聽不同的觀點。大學、“大廠”交織出的“青春氣息”,正是楊浦區構建“大V”生態的底色。
他印象最深的選題之一,便源自年輕人的話題。“2023年,特種兵旅行走紅網絡,我與同事便策劃了‘三天游五岳’的選題。”畢珩說。三天內他們行程4600公裡,用鏡頭真實記錄了特種兵旅行極致的“累並快樂著”。
畢珩選擇楊浦的另一個原因,是內容“大廠”的平台勢能——這也是楊浦區“大V”生態活力的源泉。
B站百大UP主中,超30%扎根上海,近400萬創作者在此揮洒才華。如今,大學的創新動能、“大廠”的平台勢能、“大V”的傳播效能在楊浦互相交織、彼此賦能。大學開放無界,青春與活力在城市飛揚﹔“大廠”深耕本地,以線上流量為城市添彩﹔“大V”漫步街頭,用鏡頭傳播城市的風貌。
精准服務人才企業
繁榮的“大V”生態,離不開楊浦區全方位對接,為企業發展、人才集聚提供更有針對性、更加精准的政策舉措和便利服務。
參觀“V聚場”后,B站UP主“上海小馬哥Max”告訴記者:最大感受,是被細節打動。
在這處專為互聯網創作者設計的空間裡,創作中的每一項瑣碎需求都被設計者考慮在內:有不同風格的直播間、接待粉絲見面的中型會議室、供創作者忙裡偷閑尋找靈感的運動和休息空間,以及供創作者跨界交流、激發火花的開放辦公場所……
高能級的“大V”生態固然重要,但一個個具體而微的細節,才是楊浦區對於創作者可知可感的城市溫度。不論“大V”還是“小UP”,每一個創作者都能在這裡心無旁騖、安心創作。
針對內容企業,楊浦區為其舉辦線下活動騰出最好的場地。7月11日至13日,嗶哩嗶哩旗下大型綜合性展會Bilibili World 2025分會場繼續落地楊浦。活動期間,楊浦區在五角場商圈同步策劃多項配套活動:百聯ZX造趣場推出靈籠線下快閃主題店,“二次元”專屬接駁巴士助力粉絲玩家轉場“吃谷”。
為助力數字經濟、平台經濟發展,楊浦區正依托頭部企業,著力構建產業生態,推動更多產業鏈企業孵化集聚,培育引進創新創業人才。
黃浦
小紅書“鏈主”聚要素
■小紅書好像一棵大樹,樹干是鏈接產業要素的各類機構,枝葉就是創作者們。一個互聯網優質內容創作生態圈在黃浦初見雛形
本報記者 唐燁
“上海BANG”是一個深耕上海本地內容的創作企業,在社交媒體上擁有幾十萬名忠實粉絲。7年前,創始人楊勇帶領團隊遷入位於淮海中路的香港廣場。“搬家”的原因很簡單:“做內容創作的人,就是要到距離重要新聞與內容發生最近的地方去。”楊勇說。
這幾年,隨著互聯網內容創作生態的變化,在深耕本地內容的同時,“上海BANG”逐步向MCN機構轉型。如今,“上海BANG”旗下有40多個簽約的互聯網內容創作者,他們都是在知名互聯網內容創作企業——小紅書上擁有較高流量與知名度的博主。楊勇說,是黃浦幫助“上海BANG”獲得了新的發展機會。“這裡法律、會計、金融等專業服務集聚,上游企業小紅書距離我們不到一站地鐵,區政府與街道對我們貼心服務,幫助企業降低了經營成本,獲得了更多商業機會,企業進入了快速增長期。”
這幾年,黃浦區從制度創新、場景營造、個性化服務等方向發力,吸引、集聚互聯網優質內容創作企業與個人,幫助他們發展壯大。
“小紅書的快速發展,離不開上海市、黃浦區的制度創新與區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屬地街道的貼心服務。”在不同場合,小紅書負責人都這樣表示過。誕生於2013年的小紅書是扎根黃浦的“鏈主型”互聯網內容創作企業。其擁有超過3.5億的月活躍用戶,吸引了大量的優質互聯網內容創作者集聚。
近年,小紅書在技術范式、商業模式方面有很多創新,背后都有黃浦區的支持。
互聯網企業走向線下是近年的一種商業趨勢,作為“你的生活興趣社區”的小紅書更是深度與線下融合。 下轉 6版
(上接第1版)這兩年,小紅書的各種活動開始走進充滿煙火氣的社區、街區。在黃浦區,小紅書曾與淡水路、馬當路、黃浦濱江等街區結合,施展其天馬行空的創意,創造新的生活與消費場景。一個個新項目的落地,背后有很多細節需要落實。“為助力小紅書的小馬路生活節在淡水路落地,街道的服務從手續報批環節就開始了,協助小紅書梳理報批流程、對接相關職能部門,協調解決遇到的難題﹔活動舉辦期間,大客流來了,街道在秩序維護、環境保潔等方面做了大量服務工作。”淮海中路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尉逸青介紹。
這兩年,出於業務發展需要,小紅書布局了大模型領域。其全資子公司研發的“珠璣大模型”,在去年上半年完成了國家生成式人工智能備案。該大模型在開發中得到了黃浦區的大力支持。黃浦區科委副主任潘嫻告訴記者,黃浦區鼓勵企業加大自主研發,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加速創新產品推廣,提升企業發展能級。去年,出台了區級《推動科技創新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辦法》,根據政策,給予了小紅書在算力補貼、研發投入等方面真金白銀的支持。
如今,小紅書好像一棵大樹,樹干是鏈接產業要素的各類機構,枝葉就是創作者們。一個互聯網優質內容創作生態圈在黃浦初見雛形。
互聯網優質內容創作生態的繁榮,又將給區域經濟帶來什麼?
除數字產業本身增長之外,還會帶動其他領域的發展。如,集聚更多其他領域的優質資源。黃浦區干部舉了一個例子,英國某知名投資公司以投資“早小硬”(早期、小型、硬科技)著稱。最近,這家企業找到一家國內的互聯網優質內容創作企業,打算請他們組織一個社群,吸引全球頂尖科技內容創作者在線上、線下集聚。“對這家投資公司來說,希望從中能最早發現‘早小硬’優秀企業。而全球頂尖科技內容創作者的集聚,對黃浦來說將是極其寶貴的科技智力要素。”這位黃浦區干部說。
當然,做好互聯網優質內容創作的生態,還需要更深層次的服務,背后是進一步提升營商環境。市區兩級相關部門已經在行動了。最近,黃浦為小紅書等重點互聯網優質內容創作企業開設了“一口受理”通道,企業有需求有難題,找到一個部門就可以﹔市區兩級市場監管部門在消費維權機制建設、知識產權保護、商業秘密保護、藥械化風險監測等方面給予服務指導,引導企業依法合規經營。
(來源:解放日報 記者 肖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