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灘濱江觀光道多處地磚碎裂 正在制訂維修計劃

外灘濱江觀光道多處地磚碎裂
為灌溉水車碾壓所致,正在制訂維修計劃
近日,有市民向解放日報·上觀新聞“民聲直通車”平台反映,十六鋪碼頭至復興東路輪渡碼頭之間的外灘濱江觀光道有多處地磚碎裂,且長時間未予修補,存在較大安全隱患。
觀光道有10多處破損
7月9日晚上,記者來到復興東路輪渡碼頭附近,此時有一班輪渡剛好停靠在碼頭。正值暑期,輪渡上除了騎電動自行車過江的市民外,大部分是中外游客,甚至有不少旅行團組團乘輪渡過江。
記者跟隨人流上台階至濱江觀景平台,向十六鋪碼頭方向步行不到一分鐘,就看到一處碎裂的地磚。該處地磚並非單塊碎裂,而是東西向一整行破碎,從江邊護欄到草叢貫穿了整個濱江觀光道。仔細觀察發現,碎裂部分呈灰白色,與周圍的灰黑色有明顯不同,依稀能看出修補痕跡,碎裂地磚有金屬邊框支撐,但邊框已經變形。一整行二十余塊地磚中,碎裂嚴重的幾乎已成粉末狀或碎石子狀。
繼續朝十六鋪碼頭方向前進,記者發現,碎裂的地磚並不止位於復興東路輪渡碼頭附近這一處。700余米的觀光步道上,有超過10處類似的碎裂區域,較為嚴重的有三四處。這些碎裂的整行地磚都位於江邊護欄一段與另一段的銜接處,且均有金屬框架支撐。除了這些較為“規律”的碎裂區域,觀光步道上還有多處地磚出現裂紋和鬆動,記者步行的20多分鐘時間內,幾乎每隔幾分鐘就會無意地踩上一塊鬆動的地磚,腳下發出“咯噔”一聲,加上部分區域燈光照明不佳,如果步速快的話很容易摔倒。
步道使用與維護存矛盾
此處觀光步道幾乎是游客從復興東路輪渡碼頭出發到達十六鋪碼頭的必經之路,復興東路輪渡碼頭的“東復線”因能看到東方明珠和陸家嘴“三件套”,吸引了不少游客“打卡”。很多游客從輪渡上下來后,沿途欣賞對岸浦東夜景,順路前往十六鋪碼頭乘坐觀光游船。
與記者同時走上觀景平台的一批旅行團游客,步履匆匆地往十六鋪碼頭趕,加上在此跑步鍛煉的市民,這段路的人流量極大。記者沿途觀察,不少游客會踩上碎磚,有的被絆得踉蹌,也有帶小朋友的游客會提醒孩子“不要奔跑”,而夜跑的市民顯然已經習慣這些碎裂地磚的存在,他們通常選擇放慢腳步,從碎裂程度較輕的部分通過。
“地磚成這樣一年都不止了。”一名夜跑市民告訴記者,他每天鍛煉都從此處經過,據他觀察,這些地磚並非沒有修繕過,而是修繕不久后會再次碎裂,“現在還好點,之前地磚之間的高度差能超過十公分”。
黃浦區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該觀景平台主要由市屬某國企建設和維護,此前黃浦區相關部門也曾聯絡督促其進行修繕,預計今年能修復完成。
記者致電該企業工程負責人,對方稱,這一平台建設完成於2017年,2017年底為配合黃浦江核心段兩岸全線貫通,對市民開放,並將觀景平台管理工作移交區相關部門,但設施維護工作一直由企業負責。
這名負責人說,破裂地磚的位置在建筑結構變形縫處,橫貫建筑東西方向,金屬框架為變形縫蓋板支撐,可以加強局部受力,但不能承受車重。而破裂的原因並非市民游客踩踏,是因為綠化養護單位需每日灌溉平台綠化,灌溉用水通過運輸車輛(重量超過2噸)運送至觀景平台,地磚受力后破裂,變形縫處結構更為脆弱,因此損壞更嚴重。
此前,變形縫處的破裂確實已多次修復,但綠化維護主要由市政部門負責,而地磚則由該市屬國企維護,因此出現了平台路面使用與維護的矛盾,觀景平台設計之初為通行步道,未考慮車輛行駛需求,很難在后期進行局部加固和維護。
目前,相關單位已經制定了總體維修計劃,預計維修將在國慶節前完成,將對有安全風險的結合變形縫構造先行維修,對綠化灌溉需求在維修方案中也會考慮增加布置自來水管,避免綠化車輛駛入。
(來源:解放日報 見習記者 師夢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