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經濟中心

外環邊智慧灣科創園,集裝箱裡的“百人百店”

2025年07月10日18:12 |
小字號

外環邊上的園區人氣高,業態豐富,消費生態完善

智慧灣科創園,集裝箱裡的“百人百店”

工作日人流量七八千,周末輕鬆破萬,遇上搞活動,最多一次單日擠進來5萬人。

難以想象,一個地處上海外環邊的園區能有這麼高的人氣,像個“不夜城”,但位於寶山區的智慧灣科創園做到了。隨著園區五期建設啟動,主街更新提上日程,這組數字有望繼續提升。

過去十來年,上海涌現了一批由工廠、倉庫改造而成的園區,其中一些火到了現在,還有一些逐漸隱入塵煙。在城市規劃專家看來,上海的城市更新,不僅是城市空間的再造,更是城市功能的重塑、生活品質的躍升、文化記憶的延續和發展動能的轉換。

一個園區的改造、運營、發展、創新,其實也要遵循這樣的邏輯。位於南北高架與外環線交會點,南臨寶山“母親河”蕰藻浜,智慧灣不像中心城區園區那樣自帶地段光環,也少有機會承接重磅活動導入“潑天流量”,但它始終沒有停下腳步,立足區域特點做著各種探索。

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眼下,有過高光時刻也經歷過危機的智慧灣,總結出了一套“打法”。它的“智慧”,或許能給其他城市更新項目提供一些啟示。

辦公樓裡驚現“農場”

位於高層的“農場集群”每日有1000多台打印機同時運行,產品銷往全國乃至世界各地

智慧灣2016年9月開園,四五年前媒體做過一些報道。彼時園區以科創、文創融合聞名,“入駐企業和工作室450多家,入駐率達85%以上”。

但危機總是讓人猝不及防。2022年到2023年,大批企業集中提出退租或減少承租面積的要求,讓園區運營方“如臨大敵”。“當時很多企業已經入駐好多年,對這裡也很有感情,但是市場變化了,他們接不到訂單,實在是撐不下去了。”園區相關負責人回憶。

園區內最高的一棟主樓,原本被大大小小的企業填滿,那時“一度走空了”,留下一道難題:幾萬平方米的空間,找誰來接手?

從主樓向下俯瞰,可以看見一座造型優雅的步行橋。它借取趙州橋的結構方式,採用單拱結構承受荷載。之所以成為園區一景,是因為橋梁的各個部件由3D打印混凝土技術分別打印而成,隨后通過現代施工技術拼裝的。

在它周圍,還有入選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的中國3D打印文化博物館,以及3D打印書屋、3D打印休閑座椅……3D打印,是園區有別於其他項目的特色,也是“自救”行動的抓手。

與其另起爐灶,不如放大優勢。借助之前打下的基礎,園區開始與這個領域的創業者接洽,給出的條件頗為誘人——3D打印企業落戶智慧灣,園區將提供創業孵化服務指導、資源對接、場地落地和多元化生活服務。漸漸地,主樓內形成了“3D打印農場集群”。

一開始聽到“農場”,記者蒙了,樓裡還能搞農業?事實上,此農場非彼農場。

業內人士解釋,3D打印農場指的是集中運營大量3D打印機、實現規模化生產的小型加工廠。3D打印的過程包括開機、裝載耗材、導入模型,隨后打印、取下成品,類似於農業種植領域的播種、施肥、採摘,所以大家稱之為“農場”。據說,擁有10台以上3D打印機,經營者就可以被稱為“農場主”。

走進一個個格子間組成的“農場集群”,記者見到了年輕的“農場主”們。雖說都是做3D打印,但各家特色產品不同、主營渠道也不同,不僅沒有“同行見面分外眼紅”,反而會互幫互助介紹業務。如今,這個位於高層的“農場集群”每日有1000多台打印機同時運行,產品銷往全國乃至世界各地。

集裝箱店最出圈

星巴克的到來“是個標志性事件”,代表著“不隻寶山區,還有外區的白領人群也開始來了”

3D打印之外,智慧灣還有一個特色——坐落在園區內,五顏六色、錯落有致的集裝箱。

很多園區都會用集裝箱做景觀小品和便民空間,但如此大規模使用集裝箱,並借助其易移動和靈活組合的特點改造園區空間布局的,還數智慧灣。在這裡,集裝箱可以是辦公室,也可以是小餐飲、零售店,還可以作為新就業群體服務驛站。

園區最出圈的集裝箱店,是2020年9月開業的星巴克。這也是星巴克中國大陸首家集裝箱店,剛開業就引來一撥撥游客打卡。設計師以“箱”為主體,用六個大小不一的集裝箱創意拼搭,通過不同角度、高度的堆疊來產生一些架空、露天陽台、走廊等空間。旁邊還種了不少櫻花樹,記者在櫻花季前去採訪,也拍了不少美照。

在園區負責人看來,星巴克的到來“是一個標志性事件”,代表著“不只是寶山區,還有外區的白領人群也開始來了”。而這,也是園區進一步招引品質餐飲、提升商業能級的基礎。

“企業出走潮”出現后,園區的另一個重大決策,是面向C端客戶做商業。“對於這麼大體量的園區來說,沒有人是很可怕的,不管是老企業還是新企業,大家肯定都不想在一個很‘荒’的地方辦公。”園區負責人說,“商業起來了,對企業來說有了配套,店鋪聚集帶來人氣,每天有流水進賬,園區也能夠繼續堅持下去。”

星巴克所在的、幾百米長的南北向主街,成了重點招商區域。很快,其他知名咖啡品牌和茶飲品牌也來了,連鎖洋快餐、中式快餐以及具有各地特色的美食小店也來了。原有的倉庫廠房改建的空間不夠用了,就補上集裝箱,再后來,園區中心廣場四周的集裝箱也“告急”了。

“只要是位置好一點的集裝箱,基本上一空出來就馬上被搶掉。”園區負責人面露自豪。

“要的人多了,租金有沒有上漲?”記者問。對方回答:“按照現在的行情,我們是可以租到每平方米十幾元的,但沒有那麼做。”這個價格,要遠高於方圓幾公裡的寫字樓租金。至於原因,負責人表示,園區希望通過“百人百店”計劃,進一步提升商業活力。

簡單來說,“百人百店”計劃鼓勵個體創業者“百花齊放”“各顯神通”,從集裝箱起步,逐漸做大做強。根據位置的不同,每個月租金在5000元至8000元不等。

在文化廣場南側的一個集裝箱裡,記者見到了玩具車模店迷卡屋的老板陳瑞豐。兩年前,他是園區后備箱集市的一名普通攤主,積累了一批固定客戶后,他於幾個月前在園區注冊了公司,在集裝箱內開了這家店。從“攤”到“箱”,顧客消費的平均客單價翻了一番。看著來往的人流,陳瑞豐覺得,“在這裡開店蠻好的”。

在這裡上班“蠻好的”

憑借合理的租金、便捷的交通、豐富的生活配套,智慧灣吸引了一些游戲動漫行業的中小企業

不僅是店主覺得“蠻好”,在這裡上班的年輕人也覺得“蠻好的”。

午餐時間,記者偶遇幾位組隊吃飯的小伙子,他們的目的地是那家開在園區內、距離公司僅150米的共富海鮮面館。名字叫“面館”,實際上是海鮮大排檔,開業5年,這家店已干成“網紅”,被列入點評網站的“必吃榜”。一位小伙子告訴記者,“工作日去吃還好一點,要是周末來,11時到,前面就有幾十桌排隊了。”

聽上去,幾十桌也還好。但根據園區負責人的介紹,由於生意過於火爆,這家店的承租面積已從200平方米,擴張為現在的12000平方米。周末用餐高峰期,裡面幾百桌客人像在吃席,外面幾百名食客“嗷嗷待哺”。

眾所周知,現在相當一部分年輕人對於上班地點是要“挑”的,太遠、太偏,周邊太無聊,都不考慮,游戲動漫等科技創意行業,尤其如此。

因此,智慧灣憑借合理的租金、便捷的交通、豐富的生活配套,以及一批網紅店的加持,吸引了一些游戲動漫行業的中小企業聚集。

月退制作就是其中之一。這是一家專注於內容制作和生態運營的公司,服務對象包括騰訊、網易、米哈游等頭部游戲廠商。企業聯合創始人劉曉峰表示,企業員工平均年齡24歲,喜歡在有煙火氣的地方辦公,“在這裡有時大家忙到晚上,下樓就能吃點夜宵,喝一杯,逛一逛,還是很開心的。”

記者此前採訪過的一家貿易公司負責人也說,“在智慧灣辦公,基本是哪裡掙錢哪裡花”。從潮玩泡泡瑪特到潮牌買手店,從寵物生活館到“痛車”行(“痛車”是一種獨特的車輛改裝文化,是指人們將喜愛的動漫角色、角色名字等字畫貼或噴涂在車上),園區內能給90后、00后提供情緒價值商品的店太多了。

對園區內的企業來說,屬地政府的關心也很及時。劉曉峰說,顧村鎮相關負責人會定期來企業走訪,此前有員工提出租房難,當面反映問題后,鎮裡很快對接了寶山區房管局,篩選出交通便利的房源供員工選擇。“鎮裡還主動告知人才公寓租金補貼政策,確保符合條件的員工享受到福利。”

(來源:解放日報 記者 吳越)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