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區“六力提升”解物業治理難題

法定職責必須為 自我加壓主動為 基層吹哨及時為
金山“六力提升”解物業治理難題
問題處置“一次上門、多方會診、綜合施策”,為建設更美好和諧社區持續發力
■切實提升居民區黨組織的引領力、居委會的自治力、業委會的履職力、物業企業的服務力、職能部門的協同力、體系機制的保障力
外牆脫落修繕難、物業費調價難、老舊電梯更新難、小區停車難……這些物業治理的難題,考驗城市基層治理智慧與水平。日前,金山區發布《金山區黨建引領小區物業治理“六力提升”專項行動方案》,通過切實提升居民區黨組織的引領力、居委會的自治力、業委會的履職力、物業企業的服務力、職能部門的協同力、體系機制的保障力,積極探索物業治理有效途徑,力爭以最快速度、最大限度把物業治理中的民生小事解決在源頭,進一步顯著增強群眾滿意度和幸福感。
調物業費,從“服務先行”切入
老舊小區物業費用偏低,是當前物業治理普遍面臨的棘手問題。據了解,金山區目前共有274個住宅小區,全區住宅物業費均價約為每月1.18元/平方米。其中,低於每月1元/平方米的小區有167個。
位於金山區山陽鎮的三島龍洲苑小區,是一個建成20年的老舊小區,共有住戶1252戶,常住人口2955人,物業費多年維持在“多層每月0.75元/平方米、高層每月1.245元/平方米”的較低水平。如何打破物業管理持續性的運營困境?服務先行,成為破局的切入口。
契機出現在2023年,在舊房修繕這一重要窗口期,居民區黨總支成功開啟老舊電梯換新工程。居民區黨總支牽頭建立“三駕馬車+居民代表”協同共治格局,創新構建“項目改造資金+維修基金+業主自籌”資金籌措方案,根據每個樓道每個樓層的不同情況,確定了每戶樓道居民的分攤金額,同時設立專項賬戶,資金管理全流程公開透明,讓居民可以對每一筆錢進行查賬。
如今,小區內的31台電梯全部煥然一新,惠及居民868戶。同時,根據居民合理建議,小區還統籌實施了3個綠化休閑區景觀優化工程,科學配置15套全民健身器械,系統性升級155個安防監控點位等。
這些讓居民切實感受到了居住環境的提升,對物業費調價的抵觸態度逐漸鬆動。在此基礎上,居民區黨總支牽頭召開物業費調價工作會議,“三駕馬車”共同參與商討,積極推行清單管理機制,廣泛收集居民反饋的各類物業服務意見建議,形成問題清單,並及時反饋給物業公司,督促其積極整改。針對“物業費為什麼調”“怎麼調”,居委會還制作形成《物業費調價問答》,在線上線下營造積極的調價氛圍。針對部分不同意見,組織業委會成員、物業管理人員以及樓組長、網格長上門走訪宣傳,耐心解釋、消除顧慮,取得理解和支持。
最終,在各方不懈努力下,小區物業費被成功上調至“多層每月1.05元/平方米、高層每月1.545元/平方米”,於今年1月起正式執行。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沈欽慧發現,物業費上調之后,主動繳納物業費的居民反而增多了,物業費相關投訴實現清零,充分說明“合理調價,有利於保障物業企業提供更優質的服務、維護業主的長遠利益”。
這並非個例。當前,金山區正在推動實施“六力提升”專項行動,積極開展物業服務“質價相符、優質優價”行動。接下來,金山區房管局將積極指導屬地街鎮做好對小區調價的指導工作,合理安排時間節點,加強統籌協調,通過定期排摸低價低質、質價背離的小區情況,抓住物業服務合同期滿選聘、舊住房更新改造等窗口期推進物業費調價工作,推廣逐年梯度調整方式,持續提升物業管理的服務力。據悉,這幾年,金山全區已有36個小區實現物業費成功調價,調價幅度在每月0.3元/平方米以內。
修繕外牆,辦法總比問題多
近年來,高層住宅“外牆脫落”的報道屢見不鮮,但順利解決這一修繕難題的案例卻少之又少。金山衛鎮的御景龍庭小區是如何在短期內啃下了這個“硬骨頭”?
御景龍庭小區建於十多年前,其中高層、多層、別墅等多種房型混合。當年,小區的高層住宅因工藝上的先天缺陷,陷入外牆脫落的困擾,雖經多次局部修補,卻始終未能根除隱患。去年9月台風來臨,6棟高層樓棟接連發生9起外牆脫落事故,16輛停於樓下的汽車受損,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受到嚴重威脅。為此,東門居民區黨總支第一時間在危險區設置了警戒線和垂直防護欄,並於去年11月啟動房屋修繕項目。但擺在眼前的,是三座“大山”:修繕工程預算超千萬元,遠超小區維修基金承載能力,同時,修繕方案制定、居民協調動員也存在很大難度,這讓金山衛鎮東門居民區黨總支書記王燕“壓力山大”。
再困難也得迎難而上。經專業機構細致評估,東門居民區黨總支確定了“分類修護”策略,即對破損嚴重的東西外牆進行全面整修,對相對完好的南北外牆採取點位修復,並優先啟動3棟問題最突出的高層修繕工作,3棟的維修費用可壓縮至250萬元。在資金籌措方面,經過反復研討與多方協調,形成了“60%維修基金+40%社會募集”的方案。
為推動項目順利落地,在黨建引領下,居委會、業委會、物業公司“三駕馬車”協同發力,接連召開了無數場動員協調會,相關業主代表被邀請全程參與項目決策。為凝聚居民共識,業主代表主動撰寫倡議書,自發開展群眾動員工作,具備專業知識的業主也積極投身其中,為方案制定建言獻策。經過不懈努力,今年5月,修繕方案在居民意見征詢中一次性通過。目前,項目已進入最后的籌備階段,預計將於近期正式啟動,3個月后竣工。
“以前,面對各種難題,總感覺我們在‘單打獨斗’,如今全區開展‘六力提升’專項行動,上級部門牽頭推進,各職能部門也非常重視、主動指導,更好地幫助我們高效開展各方面的工作。”王燕感嘆。
當前,金山區正以“六力提升”為引擎,推動區級職能部門資源力量下沉,用好區級部門賦能網格治理“三張清單”,建立賦能小區物業治理“三單式”服務機制,以“法定職責必須為”清單明確職能部門法定職責,以“自我加壓主動為”清單統籌下沉部門政策資源和服務資源,以“基層吹哨及時為”清單匹配下沉資源,並根據社區治理訴求動態更新,助力解決“三跨”難題,確保問題處置“一次上門、多方會診、綜合施策”,為建設更加美好和諧的社區持續發力。
全覆蓋評價物業,優勝劣汰
遭遇“外牆脫落”煩惱的,還有石化街道的合生小區。但這個小區的解決之道,又有不同。
合生小區三期於2017年底交房。然而從2018年開始,7棟高層外牆便逐漸顯現出空鼓、小面積脫落問題,后來逐漸惡化為大面積脫落。居委會、業委會、物業公司多次向開發商反映並請求維修,但開發商僅進行了局部修補,交房兩年后,更是以“已過質保期”為由拒絕維修。關鍵時刻,在居民區黨組織的引領下,居委會、業委會與物業公司“三駕馬車”迅速形成合力,通過前期逐戶走訪排摸、多輪居民座談,達成共識,依法啟動訴訟程序。歷經兩年多的持續攻堅,在多方通力協作下,由開發商履行外牆修復責任,2024年11月底,合生小區外牆修復工程正式竣工,成功消除居民的心頭大患。
據悉,石化街道轄區有46個住宅小區,大多建於20世紀七八十年代,小區基礎設施普遍老化,物業管理水平亟待提高。今年,石化街道以“物業提升年”為主題開展一系列活動,進一步破解住宅小區物業管理難題、提升物業服務效能。比如,2月開展黨建引領“三駕馬車”協同運作推進會,3月開展售后公房物業重點問題協商坊,4月開展商品房物業重點問題協商坊,5月開展“物業費質價雙提升”石化街道物業費調價專題討論會等,整合力量、集中攻堅,有效解決居民關心的問題,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社區治理經驗。今年1至5月,石化街道物業類熱線工單物業管理類滿意度為82.8分,滿意度同比上升3.06%。
針對老舊小區眾多、物業隊伍專業度參差不齊等治理難點,石化街道還將開展“業委會圓桌交流會”,組織住宅小區業委會成員參加政策培訓,通過交流工作中碰到的熱點、難點、堵點問題,加深對政策法規的學習理解,同時將開展“物業技能大比拼”,組織轄區內物業從業人員開展技能大賽,進一步提升日常管理服務水平,為老舊小區治理注入新動能。
據了解,在“六力提升”專項行動中,金山區將指導業委會建立健全工作規則和管理制度,規范業委會決策程序和日常運作,加強對業委會成員的教育培訓,同時持續開展“滿鑫物業”管理評價,深化物業“五查”,即小區日常查、企業雙周查、街鎮月查、區級抽查、市級督查和信用記分機制,每月完成街鎮全覆蓋評價,每季度完成區級全覆蓋評價。對於信用評價低的企業,納入約談並督促整改,逐步淘汰一批小散弱物業服務企業,推動物業行業優勝劣汰、提質增效,為居民打造更優質的居住環境。
(來源:解放日報 記者 黃勇娣 通訊員 項竹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