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經濟中心

消費場景豐富人氣火熱 消費者願意持續“埋單”

2025年06月04日17:06 |
小字號

消費場景豐富人氣火熱,讓“流量”變“留量”也有學問

是什麼讓消費者願意持續“埋單”

上海氣溫漸熱,消費熱度也持續走高。

有人凌晨在百貨商店門口排隊等待搶購,有人在金店裡逛出了菜市場的感覺,有人驅車一兩個小時去郊區看煙花……

面對火熱的消費場景,消費者願意“埋單”的背后是什麼?他們下次是否還願意繼續“埋單”?主辦方在其中做對了什麼,還有哪些不足?記者最近觀察和親歷了一些熱門活動,試圖來回答這些問題。

挖掘傳統消費業態潛力

周末上午10時不到,豫園區域某品牌金店門口,已經排起了上百米的長隊。這些消費者都搶到了黃浦區發放的用於購買黃金珠寶的“璀璨金喜大豫園”消費券,第一時間來購物。消費券疊加金店當天的活動,最低只要600多元就能買到1克黃金。火爆的場景讓人覺得有點魔幻,有人感慨:“逛金店,第一次逛出了菜市場的感覺。”

這樣魔幻的場景同樣出現在南京路上的新世界大丸百貨。大丸百貨舉辦十周年店慶時,號稱推出全年最大力度的贈券活動。為能早點進店購物,有消費者頭一天晚上9時多就來了,凌晨1時多,店門口已經排了幾十號人。

超高人氣帶來了店家銷售額大增。老鳳祥豫園區域5家店鋪的銷售額,在消費券使用期間創下了70%以上的增長。大丸百貨的店慶銷售數據更是令人驚嘆:兩天店慶銷售額突破了2億元,超過了去年店鋪1個月創造的銷售額。

從中似乎可以看出:在一些傳統消費、傳統業態中,拉動消費增長的空間依舊很大。人們對高品質商品的追求並沒有減少,只是“埋單”時會更注重商品的性價比。

因此,建議政府部門和商家在開拓新消費、新業態的同時,也多挖掘一下傳統消費、傳統業態的潛力。更多優質產品的供給,更大力度的營銷活動,更多消費場景的引入,推動品質消費成為上海消費者的“新剛需”。

維護保障消費長鏈條

一到周末,很多戶外空間人頭攢動。人來了,消費也跟著來了,但一些地方似乎沒有抓住其中的商機。

上海某郊區在節假日組織煙花節活動,空曠郊野、璀璨煙花、浪漫滿懷,吸引很多住在市區的人驅車前往,現場效果也可謂美輪美奐。但活動舉辦地的周邊交通缺乏有效組織與疏導,造成開車難、停車難。有人直呼“后悔”:“半小時看煙花,兩個小時才把車開出來,明年再也不敢來了。”

政府部門花大力氣組織了文旅活動,人被吸引來了,但人們玩得不盡興,有不少遺憾和掃興,也沒能促進消費,很是可惜。

消費是一個長鏈條的行為。鏈條上任何一個環節“掉鏈子”,就會導致促消費的整體效果大打折扣。因此,促消費工作是一項綜合性工作,不僅與商業、文旅、體育等同消費行為直接挂鉤的產業部門相關,更需要交通、綠化市容、市場監管等部門在背后做好周密的服務保障,激發出更多樣的消費業態、消費場景。

促消費注重可持續性

不久前,婚姻登記實現了“全國通辦”,上海不少區民政部門馬上行動起來:誠邀新人來上海登記結婚。

有的推出新人專屬優惠券、消費券,有的推出新的消費場景,合力形成婚姻登記消費鏈。如,環球港開通了中心城區首條定制化低空觀光航線,從環球港到陸家嘴,俯瞰蘇州河,穿越M50和長風公園,單人價格650—2520元。盡管價格不菲,但很多新人很感興趣。

不過,有的區動作雖新穎,但考慮欠周全。如,某區在登記的新婚夫婦中抽取幸運者,為他們送上江邊無人機公益表演。僅憑抽獎獲取這份免費的浪漫大禮,人次非常有限,如果相關部門調動周邊優質的餐飲資源,向新人推出套餐服務:優質餐廳酒席+無人機表演,應該會是一個不錯的婚慶產品。

記者認為,政府部門促消費要注重可持續性,投入和產出要平衡好,不要隻追求“噱頭”和一時的轟動效果。建議相關部門可鼓勵商場、街區運營方、企業等,圍繞特色文化主題,探索“風險共擔+收益共享”的促消費新場景新模式。

(來源:解放日報 記者 唐燁)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