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普陀區科技節啟幕,沿滬寧產業創新帶科普聯盟成立

長三角七市集聚普陀發布沿滬寧科普聯盟資源清單近200項﹔人機共舞演繹人工智能技術從人機互動到人機融合的進化歷程﹔硬核科創企業代表TED演講展示普陀科技創新風採﹔首期入選中國信通院“開源大模型+”軟件創新應用典型案例的下一代AI防火牆亮相科創展區﹔科創沙龍上專家與中學生對話,共同探討如何讓AI成為人類的“超級助手”﹔更有50余場新意有趣味的科普活動精彩紛呈……5月27日,以“智匯普陀 協同創新”為主題的2025年普陀區科技節啟動。
據介紹,今年普陀區科技節,將重點圍繞沿滬寧產業帶科普聯盟、弘揚科學家精神、科普為民、科普惠民以及加強青少年科學教育,共設置開幕版塊、青少年版塊、論壇版塊、展覽創版、惠民版塊、線上版塊,六大專題版塊串聯起全區豐富多彩的科技節活動﹔全區科普基地、科研院所、科創企業和街道鎮等將舉辦近百場科普惠民活動,大力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營造普陀濃厚科創氛圍。
沿滬寧產業創新帶七市一區代表現場簽約並發布科普資源清單,標志著區域科普協同邁入新階段。人機共舞環節,高中生與智能機器人聯袂獻上精彩表演,開場機器人方陣演繹俏皮《海草舞》,展現精准的程式化動作﹔人機競技環節,學生與機器人在高難度舞蹈動作上展開友好較量﹔最終“人機舞者”完美配合,完成一支整齊劃一的群舞,表演生動展現了人機協作的科技魅力,讓觀眾近距離感受人工智能的發展成果。
企業分享環節,普陀區小巨人企業上海弘快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吳聲譽帶來TED:RedEDA破土生長歷程,展示弘快科技如何研發出完全自主產權的國產軟件,打破我國在電子行業產品設計和芯片封裝設計領域被國外技術“卡脖子”的困境。
在《讓AI成為你的“超級助手”》科創沙龍上,邀請中國機器人產教融合聯盟教育培訓專家委員會成員、上海添唯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王一粟老師對話普陀區中學生代表,共同探討如何讓AI成為人類的“超級助手”。
“科普惠民”活動亮相:50余場活動燃動市民科技生活惠民板塊。科技節期間各大科普基地推出了一系列有新意有趣味的科普活動。5月1日起,區內科普基地、院所企業帶來趣味豐富的科普惠民活動30余場,如:上海紡織博物館將推出“紡織黑科技”科普展覽,普陀區公共衛生科普中心開展“普啟瞳真”眼健康特展,上海化工院開放實驗室,帶領市民探索“神奇的穩定同位素”。
自5月上旬至6月中旬,各街鎮也准備了20余場各具特色的科普活動,長壽路街道開展“我心中的蘇河”科普漫畫展覽,桃浦鎮帶來黑科技體驗、中醫古今診療、AI人工智能等10個主題互動體驗,甘泉路街道准備了香囊、衍紙等非遺制作體驗活動及科普公益電影免費放映,長風街道則邀請大家參加無人機基礎理論及模擬仿真平台的實訓課程﹔另外,上海紡織博物館、上海樂高探索中心等8家科技場館將向公眾免費或優惠開放。
本屆科技節展覽共吸引39家單位參展。展覽通過互動體驗、實物展示與科技演示,讓觀眾零距離感受創新成果。科普展區中上海太敬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帶來“智享生活”主題展,涵蓋教育機器人編程、仿人機器人舞蹈表演及機器狗競技互動等內容﹔仁和全域公司展示腦機交互AI智能鏡等眼部健康產品,融合生物科技與智能硬件﹔上外普陀實驗學校呈現航天科技主題,提供衛星模型展示與火箭發射VR體驗﹔真如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推出“牙牙的一生”口腔健康科普,觀眾可體驗3D口掃技術並DIY天然牙膏。
科創展區中司法鑒定研究院發布“新精神活性物質鑒識智能預測平台”,以AI技術提升毒品檢測效率﹔上電科動態演示復合機器人果實採摘全流程,展現農業自動化應用﹔上海化工研究院展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系列創新產品,包括高性能纖維、醫用縫合線、防彈衣插板等尖端材料應用,以及鋰電池隔膜等新能源材料,呈現化工科技在醫療、軍工、新能源等領域的突破性成果。展覽通過“可看、可玩、可學”的形式,全方位呈現普陀區“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成果,為市民帶來一場沉浸式科技盛宴。
當天,2025年普陀區科技節重點活動——讓AI成為你的“超級助手”主題沙龍開講。中國機器人產教融合聯盟專家王一粟與普陀區中學生代表展開深度對話,共同探討人工智能時代的人機協作新范式。王一粟老師從產業實踐角度,分享了AI技術在教育、醫療、服務等領域的創新應用案例,生動詮釋了“AI不是替代者,而是賦能者”的理念。他特別強調:“未來的核心競爭力在於人機協同能力,青少年既要掌握新技術工具,更要培養AI無法替代的創造力和同理心。”
來自上海師范大學附屬第二實驗學校的學生代表,就“AI輔助學習”“人機倫理邊界”等話題與專家熱烈互動。本次沙龍通過線上線下同步開展,吸引200余名青少年參與。活動不僅為年輕學子搭建了與科技專家對話的平台,更點燃了他們對人工智能領域的探索熱情,為培養未來科技創新人才播下種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