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產家用外骨骼機器人將入市
價格不到萬元,能實時“學習”用戶習慣調整最適配姿態

今年“五一”假期,外骨骼機器人在安徽黃山、山東泰山、陝西華山等景區大出風頭,登山者穿戴后步履輕快,輕鬆登頂。除了戶外運動,外骨骼機器人已滲透至工業、軍事、應急救援及養老領域。外骨骼機器人通過與人體的緊密結合,借助外部動力系統和智能控制技術,為使用者提供額外助力,這樣的“神器”何時能進入普通家庭?
近日,在“2025數字消費新場景專題展示”活動上,記者體驗了一番即將走入普通家庭的一系列外骨骼機器人,如用於高處取物的上肢外骨骼機器人、用於搬運物品的腰部外骨骼機器人和用於輕鬆行走的下肢外骨骼機器人。
據帶來這幾款展品的上海傲鯊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市場總監張華介紹,與工業場景相比,家用外骨骼機器人產品更加小型化、輕量化。另外,家用外骨骼機器人搭載AI大模型,能實時“學習”用戶習慣,從而調整為最適配用戶的姿態。低成本是家用外骨骼機器人的另一特點,一台4000元—8000元,重量更是僅有兩三公斤。
以用於腰部的外骨骼機器人為例,穿戴完成后,記者隨即開展負重搬運測試。當記者嘗試搬運24瓶裝的整箱礦泉水時,外骨骼機器人搭載的精密動力傳輸系統與智能感知裝置瞬間啟動,實時捕捉人體動作意圖,同步釋放助力,原本沉重的礦泉水箱仿佛“減輕”了重量,感覺腰部受力也明顯減少……
張華介紹,“目前,我們的產品已經進入上汽、商飛、江南造船廠等大企業的生產車間,讓工人師傅們在搬運重物、高處拿物時更加輕鬆,也和長城、武夷山、梵淨山等景區達成合作,在搬重物登山等場景大顯身手。今年七八月份,我們的家用級產品將正式投放市場,這也是上海本土企業在行業中的一次突破。”
下一步,傲鯊智能還打算結合5G通信網絡,為家用外骨骼機器人增加諸如定位、小區信息廣播、AI形態識別+告警等裝置,為穿戴外骨骼機器人的老人提供更多功能保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