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人吃飯要有“序”,進食順序你做對了嗎?

俗話說“飯前喝湯,苗條又健康”,吃飯講順序,能幫助減重。市疾控中心介紹,合理的吃飯順序可以幫我們提前產生飽腹感,進而減少高熱量食物的攝入。研究發現,改變進食順序可顯著降低餐后血糖峰值,減少胰島素分泌。詳見↓
省流版
1. 餐前先喝一小碗清湯,可以增加飽腹感,並補充水分。
2. 再吃菜補充膳食纖維,延緩胃排空,多燙煮,少油鹽。
3. 再吃高蛋白食物,進一步增強飽腹感,多蒸、煮、燉,少油炸、煎,減少油脂攝入。
4. 最后吃主食,雜糧更好,每餐1-2碗(100-200g)。
先喝湯,抑食欲
餐前10-15分鐘,先喝一小碗(約200毫升)低鹽、低油的清湯,如蔬菜湯、菌菇湯、番茄湯等,不僅可以增加飽腹感,還能為身體補充水分。研究表明,餐前喝湯能減少約15%的食物攝入量,而且胃裡提前有些水分,食物到了胃裡會膨脹,飽脹的感覺更容易讓人少吃。對於高尿酸、高血壓、高脂血症和糖尿病患者來說,要注意避免喝重口味的“濃湯”,以清湯為宜。
再吃菜,補纖維
蔬菜類食物能量密度低,富含膳食纖維、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能夠延緩胃排空,使食物在胃內停留時間延長,從而增強飽腹感,減少后續高熱量食物的攝入。烹飪蔬菜可以選擇燙、煮的方式,不要放太多油和鹽,每餐至少吃200克蔬菜,可以先吃一半,再搭配其他食物。
高蛋白,來幫忙
此時已經半飽,可以吃一些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如瘦肉、魚類、蛋類和豆制品等。蛋白質不僅能夠提供身體所需的氨基酸,還能進一步增強飽腹感。每餐攝入適量的蛋白質,如瘦肉50克或魚類100克或蛋類1個或豆制品100克。盡量避免高溫油炸、煎這類烹飪方法,多選用蒸、煮、燉,減少油脂攝入。高蛋白質食物在胃內停留時間較長,能夠持續提供飽腹感,有助於控制食欲。
吃主食,選雜糧
最后再吃主食,此時飢餓感已經不明顯,對高澱粉食物的渴求會下降,如果能把白米飯換成糙米飯、燕麥飯就更好,這樣的安排還可以延緩血糖的上升速度,改善血糖水平,減少脂肪的儲存。每餐主食的量控制在1至2碗,約100-200克。
資料:市疾控中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