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騎行浦江,解碼上海百年工業遺存的藝術新生

2025年05月13日19:03 | 來源:上海發布
小字號

原標題:【探索】騎行浦江,尋蹤徐匯“藝文智岸”,解碼百年工業遺存的藝術新生

上海市住建委、市歷保中心介紹,隨著城市發展的需求,徐匯濱江從封閉的工業區逐步轉變為開放的公共空間,開啟了從“工業鏽帶”向“生活秀帶”“發展繡帶”的轉型。作為《黃浦江沿岸地區功能融合發展和空間品質提升專項規劃(2025-2035年)》中的“藝文智岸”,徐匯濱江與對岸的浦東前灘段兩岸總長約10公裡,其中徐匯濱江段為5.9公裡,強化了沿岸地區文旅商體展融合和品牌塑造,以重點帶動腹地城市更新和功能轉型。

此前,已經介紹了楊浦“新質秀岸”段、浦東濱江帶、黃浦“創新之瞳”,今天帶領大家一起探尋徐匯濱江“藝文智岸”段,該段定位為時尚活力·卓越水岸,總騎行路線約2.7公裡,是徐匯濱江最受市民喜愛的一段。詳見↓

工業遺存的藝術重生

尋蹤徐匯

“藝文智岸”

徐匯濱江是上海建設“一江一河”世界級濱水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位於黃浦江西岸,北起日暉港,南至徐浦大橋,這裡曾是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搖籃之一,南浦火車站、北票碼頭、龍華機場等交通樞紐,以及上海水泥廠、上海飛機制造廠等工業企業沿江而建。

區域專項規劃示意圖

隨著城市發展的需求,這裡從封閉的工業區逐步轉變為開放的公共空間,開啟了從“工業鏽帶”向“生活秀帶”“發展繡帶”的轉型。如今,這裡已經成為文化藝術與科創產業的匯聚地,徐匯濱江既反映了上海的城市發展,又體現了上海市民不斷提升的精神需求和藝術審美。

騎行線路:西岸穹頂藝術中心(原上海水泥廠預均化庫)→上海油罐藝術中心(原龍華機場儲油罐)→西岸藝術中心A館(原上海飛機制造廠沖壓車間廠房)→龍美術館西岸館(原北票碼頭)→啟點1907(原南浦火車站)

徐匯濱江騎行路線圖

第一站 龍騰大道2350號

西岸穹頂藝術中心

水泥廠變身藝術殿堂

開放時間:周一至周三,周五至周日09:00-20:00開放﹔周四10:00-18:00開放

參觀信息:在西岸穹頂藝術中心的官方網站或相關預約平台 提前預約

西岸穹頂藝術中心俯瞰圖

西岸穹頂藝術中心位於龍騰大道2350號,原為上海水泥廠預均化庫。上海水泥廠籌建於1920年12月,由民族工商業者劉鴻生等人創辦,取名上海華商水泥股份有限公司龍華廠,1955年改名為上海水泥廠,曾是亞洲最大的水泥廠,其生產的“象牌”水泥更是見証了上海的繁榮,上海海關大樓、國際飯店等都採用“象牌”水泥來建造。

20世紀80年代航拍

2009年,隨著上海市水泥行業結構調整的推進,以及徐匯濱江片區規劃改造升級的實施,上海水泥廠最終遷離了黃浦江畔,舊址迎來了新的改造設計,被改造成“西岸夢中心”,集商業零售、藝術劇場、戶外街區等多功能於一體。

西岸穹頂藝術中心改造后

其中,水泥廠的預均化庫被改造成西岸穹頂藝術中心。設計在保留了穹頂中心屋面幾何造型的基礎上,巧妙地增設了新的結構框架,換上了全新的半透明聚碳酸酯材料,以適應場館未來多功能場景的使用需求。此外,老倉庫原有的送料天橋,原本用於將原料輸送到建筑內部,如今也被精心保留,成為藝術中心別具匠心的設計元素。

第二站 龍騰大道2380號

上海油罐藝術中心

油罐裡的無界天地

開放時間:周二至周五12:00-18:00﹔周六至周日10:00-18:00

參觀信息:小程序進行購票預約

上海油罐藝術中心

上海油罐藝術中心位於徐匯區龍騰大道2380號,由五個儲油罐組成,原隸屬於中國最早建成的軍用機場——上海龍華機場。該機場始建於1920年代,曾是亞洲規模最大、設施最先進的機場之一。1966年停用后,油罐被完整保留,並於2013年啟動改造工程,歷經6年時間,最終蛻變為上海油罐藝術中心。

上海油罐藝術中心遠視圖

上海油罐藝術中心保留了航空儲油罐的外觀,內部則被改造為藝術展覽空間,展現了工業遺存與現代藝術的完美結合。五個油罐通過覆土綠化的新地形串聯起來。臨近公路的1、2號罐相對獨立,全部位於新地形之上﹔3、4、5號罐則有一半位於新地形之下,形成開闊的半地下公共空間。整個藝術中心是一個無邊界的美術館,將藝術、自然與城市生活完美融合。

上海油罐藝術中心外部圖

第三站 龍騰大道2555號

西岸藝術中心A館

飛機廠裡的藝術邂逅

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筑

開放時間:周二至周五12:00-18:00﹔周六至周日10:00-18:00

參觀信息:無需預約,特展需購票

西岸藝術中心A館正面圖

西岸藝術中心A館位於龍騰大道2555號,其前身為上海飛機制造廠沖壓車間廠房,在改造時最大程度保留了建筑原本的工業氣質。設計師將功能所需的設備和輔助用房設置在空間夾層中,同時新增的菱形網狀鋼結構與立面,讓舊廠房與周邊不斷更新的城市環境重新建立起緊密聯系。

西岸藝術中心A館

如今,這裡是各類文化藝術、科技創新、人工智能、設計時尚等優質活動與產業資源的匯聚地。在這裡,飛機與藝術相遇,歷史與現代碰撞,舉辦的各類藝術展覽仿佛有了更深厚的底蘊。

第四站 龍騰大道3398號

龍美術館西岸館

碼頭上的藝術長廊

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筑

開放時間:周二至周四10:00-17:30,周五、周六10:00-18:00

參觀信息:服務台直接購票

龍美術館西岸館俯瞰圖

龍美術館西岸館位於龍騰大道3398號,原為北票碼頭。北票煤礦公司於1925年租用上海日暉港沿黃浦江一線的土地建造北票碼頭,最初是兩座浮碼頭,全長120米。1937年,浮碼頭被拆走。1948年,將其改建為鋼筋水泥碼頭。

原北票碼頭位置

2010年上海世博會后,北票碼頭煤炭漏斗被保留,龍美術館西岸館的設計以煤炭漏斗為核心,其 “傘拱” 懸挑結構採用獨立牆體,由清水混凝土打造出兼具工業感和原始感的煤漏斗 “斗廊”,在力量感與輕盈感之間找到了完美平衡。

龍美術館西岸館舉辦了眾多中外傳統藝術和現當代藝術的高規格展覽。站在煤漏斗旁,仿佛能看到往昔碼頭的繁忙景象,而走進館內,豐富的展品讓人沉浸在藝術的海洋中。內外的不同感受,讓歷史與藝術跨越時空交融。

龍美術館改造后現狀

第五站 瑞寧路288號

啟點1907

火車站的時光印記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參觀信息:無需預約

南浦火車站改造后鳥瞰

徐匯生活新地標“啟點1907”,即南浦火車站舊址,位於瑞寧路288號,前身是日暉港貨棧,始建於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這不僅是上海最早的鐵路貨運棧,還是上海開埠后歷史上現存最早也是唯一的水陸聯運樞紐。

這裡不僅保留了百年的鐵軌、青磚、車站壁燈、木質雨棚等,連廣場前的一顆百年烏桕也完好保留。歷經滄桑的百年鐵軌、月台、站房、倉庫經過修復,青磚立面和牆柱還原如初。拱廊依舊,鐵軌和車站時鐘、時刻表保存下了工業記憶,舊車廂也成為呼應城市肌理的火車花園,成為徐匯濱江公共開放空間的獨特景觀。

南浦火車站改造后現狀

沿線彩蛋

徐匯濱江不僅有高質量展覽雲集的美術館大道、高品質公共開放空間,其間還點綴著造型各異的雕塑、典雅的海事塔及春意盎然的花卉綠地。此外,步行范圍內即可輕鬆購買咖啡、簡餐、甜品,極大提升了觀展體驗。同時,這裡還設有跑步驛站、室外攀岩場、滑板廣場、休閑營地、籃球場及親子小運動場等設施,是春日裡賞心悅目的運動勝地。

結 語

如今的徐匯濱江不僅是文化藝術的殿堂,更是市民共享的休閑樂土。當人們騎行於濱江之畔,歷史建筑的斑駁肌理與現代都市的流線型景觀交織成獨特畫卷:既有老廠房改造的美術館、藝術中心流淌著人文氣息,也有智能設施與生態空間勾勒出的未來感場景。這種歷史與現代的對話、文化與科技的融合,讓人們在領略城市獨特魅力的過程中,切實感受到城市更新中對歷史的尊重與對未來的想象,而這正是徐匯濱江在城市發展中構建起的獨特邏輯——以建筑為載體,讓過去與現在在此共生,讓功能轉型與人文關懷在此統一。

*本文部分圖片來源自上海規劃資源、樂游上海、上海油罐藝術中心、SHL建筑事務所、OPEN建筑事務所、一勺景觀、大舍設計微信公眾號,部分照片由陸杰、蘇聖亮、田方方拍攝,部分素材來源自解放日報、上觀新聞、澎湃新聞、《滬南區地籍圖》《檔案春秋》等。

資料:市住建委、市歷保中心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