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不到1歲的浦東“模力社區”,這樣托舉“年輕的事業”

2025年05月05日08:35 | 來源:上觀新聞
小字號

這段日子,啟用不到1年的張江“模力社區”又迎來了一批新住客。在這個核心承載區僅6萬平方米的辦公空間裡,已經集聚了近50家具身智能、科學智能、應用智能等多個技術領域的“潛力股”。整個20萬平方米的“模力社區”區域,垂類模型上下游生態企業近200家。

上海目前初步形成西有徐匯模速空間、東有浦東模力社區的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格局。4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來到位於徐匯區的上海“模速空間”大模型創新生態社區調研,與青年創新人才親切交流。

倍受鼓舞的,不光是現場的技術青年們。那天之后,幾乎每個入駐在浦東模力社區的企業也都沸騰起來了。“我們公司在模力社區有40人的精干團隊,在新聞上看到總書記對我們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寄語,大家都很振奮,同時也覺得肩上的擔子更重了。”光本位科技創始人熊胤江說。

模力社區,上海人工智能產業兩座即將噴涌的“火山口”之一。或許類比傳統的產業園區並不算大,積累的時間也不夠長。但它在短期內所塑造的生態,卻足以窺見上海這座摩登的城市,是怎樣托舉起一個“年輕的事業”的。

打造一個生態空間

2024年7月5日,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模力社區的籌備成為會上最重磅的消息之一。僅僅一個多月后,處於張江科學城核心位置的模力社區,正式投入運營。

光本位科技作為第一批入駐企業,也是模力社區成長的見証者。“我們在模力社區T1樓拿下了1504和1604兩個空間辦公。剛來的時候,相比我們原來所在浦東軟件園,這裡似乎更空曠些,‘鄰居們’也不多。但發展實在太快了,才沒多久,現在我們的下游企業已經集聚了一大群。”熊胤江說。

在高聳的技術壁壘和貿易爭端下,光計算芯片,一直被認為是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另一條路”。它對制程節點需求不高,可以繞開先進制程的限制。與積累了大量產業經驗的電芯片相比,各國在光計算芯片的研發上幾乎處於同一起跑線上。光本位科技就是在這一背景下切入光計算賽道的。

自從搬進模力社區后,這家技術企業與下游市場就更近了。“我們的隔壁就是達觀數據,樓下是極豆,聽說還有幾家業內知名的大模型企業也要來了。”熊胤江說。下游需求爆發在即,立足模力社區可以說是佔據了“地利”。

在浦東經營了10年,2024年,極豆科技毫不猶豫搬進了模力社區。“這麼短的時間,我們的整體營收相比2023年增長了70%,利潤也增長了數倍。”創始人兼CEO汪奕菲告訴記者,公司主要為車企提供汽車AI座艙和數字化方案及全周期運營。除了看重模力社區豐富的上下游配套,更看重這裡的算力支持、產業發展政策,以及功能支持。

記者了解到,去年以來,模力社區不僅給出“人工智能領域的高端人才團隊,最高可獲得700萬元的個人及團隊贊助,以及最高1億元的項目補貼”等實打實政策補貼,還通過引入一批節點性的功能平台、生態伙伴,完善整個產業區域的服務鏈條。

位於模力社區的國家地方共建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全國首個異構人形機器人訓練場。這裡能夠同時容納100個人形機器人進行智能訓練,預期到2027年該訓練場將擴大到能夠容納1000個人形機器人訓練。

全球首個全尺寸人形機器人開源社區——OpenLoong開源社區,也入駐了模力社區。

前不久,模力社區剛還與智譜進行了簽約,共同發布模力-智譜大模型MaaS平台,為下一步在應用智能領域培育C端應用落地的模型提供了很好的基礎。

為了讓整個產業生態“活”起來,以資源對接為目標的場景對接類活動,已經在模力社區舉辦了30余場,涵蓋了具身智能、醫療健康、智能制造、城市治理等多個領域﹔融資對接類活動舉辦了20余場,通過與孚騰資本、東方富海、經緯創投等知名投資機構的合作,幫助企業解決資金問題。

是員工,也是居民

近年來,“社區”成為許多新型產業空間的命名方式。顧名思義,它不再像傳統產業園那般,隻有純粹的經濟功能,而是一個糅合了產業發展、人才服務、創新生態乃至生活方式於一體的空間,更符合當下“職住平衡”的城市發展要求,也更有利於企業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育人才。

岩山科技已有20多年的發展歷史。2023年,這家企業開始在互聯網業務基礎上全面轉型人工智能領域,深度布局大模型、類腦智能、智能駕駛等前沿科技。旗下岩思類腦研究院已首次成功實現用意念操控《黑神話:悟空》,正在落地控腦、腦控兩大方向應用場景,研發服務大眾的腦機接口技術和產品,拓展在腦疾病、人機交互等領域的廣泛應用。旗下紐勱科技致力於打造全場景的無人駕駛應用,打造了一系列適合大范圍應用的自動駕駛產品與服務,加速移動出行智變。

豐富的業務模式,自然也會帶來豐富的人才需求。基於“為企業提供了全鏈條、多維度的發展支撐”的目標,為了匯集企業成長所需的軟硬件配套,岩山科技入駐模力社區。

採訪中,不少模力社區企業的員工們,同時也都是模力社區的“居民”。 熊胤江說,同事們很多都住在距離公司不到2公裡遠的納仕國際社區(保障性租賃社區)。“上班路上,買杯咖啡、早餐都很方便,旁邊的餐飲、店鋪也像雨后春筍一樣越來越多。”

“零通勤壓力”也成為極豆科技吸引人才的利器。“我們公司有200多號人在模力社區辦公,其中,至少有十分之一就住在附近的保障性租賃房。而且政府還會給到企業一定的補貼和優惠,讓我們的員工住得實惠,無形中也是在提升我們企業的吸引力,降低企業的成本。此外。當地政府給到人才的一些落戶政策,也幫助我們留住了很多優秀人才。”汪奕菲說。

即將到來的6月,一個全新的、緊鄰著模力社區的租賃社區項目也將入市。

張江(集團)有限公司團委書記、上海張江慧誠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武志超介紹,項目名為納仕|張江科學之門星廬,將提供400余套高品質輕服務公寓,直接服務於模力社區及張江人工智能產業集聚區的眾多領軍企業和青年創新創業團隊。

社區提供簡約精致一居室到高效舒適四居室等全周期戶型,滿足科創人才多元化住房需求。全屋鋪設地暖、室內家具電器齊全,可拎包入住。

此外,為了深度服務人工智能產業,社區還打造了“5分鐘科創生活圈”。周邊配套覆蓋從大型購物中心、精品超市到國際餐飲品牌、特色咖啡館等在內的商業,以及從幼兒園到中學的優質教育。川楊河濱水公園等多個生態公園環繞,則為張江的創新創業者提供難得的綠色休憩空間,幫助大家真正實現“創業-工作-生活”無縫銜接。

(責編:董志雯、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